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村上春树的101句话(之二)

(2015-11-18 13:25:06)

关于村上春树的101句话(之二)

施小炜

           

21         村上作品的主人公,大抵都被设定为不隶属于任何组织、团体的“独行侠”——这其实是承袭了自夏目漱石笔下的“高等游民”以来的、日本“私文学”的传统。他们游离于组织之外、社会边缘,在享受精神独立的同时,也牺牲了来自组织的保障,得独力承担一个自由人必须荷负的一切。

22        《且听风吟》,基本囊括了他后来孜孜追求的诸多母题,诸如个人与组织、边缘与中心、爱与性、战争与和平、日常与超日常、魔幻与写实,等等,名副其实,是村上文学的出发点。

23         “永远的青年”村上春树笔下的主角永远是青年。

24         村上差不多全部的小说,主人公好像都是青年。换言之,即村上写小说似乎未能做到与龄俱进。主人公并没有跟着作者一起渐入老境,而是青春永驻,永远定格在了青涩然而正因为如此却是最美好的年代。

25         这样的设定看来颇为讨巧,能为小说赢得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年华正好的年轻人也许能从中读取同龄人的共鸣,而青春已逝的中老年则可以从中看到难忘的记忆。

26         谁人不钟爱青春呢!甭管那青春是现在进行时还是未完成过去时。

27         奥威尔的《1984》是一部思想痕迹极重的思想小说。而与之相对,同为思想小说,春树的《1Q84》却貌似entertainment,种种娱乐性要素差不多无所不包,却唯独几乎不留“思想”的痕迹。

28         毋庸置疑,《1Q84》是向乔治·奥威尔的不朽名著《1984致敬的作品,正像诸多评家业已指出的那样。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致敬并非摹效。

29     在思想上自不待言,《1Q84》承继了奥威尔的批判精神,但在艺术手法上却反《1984》之道而行,煔灼着迥异的特征。《1Q84》非但没有成为《1984或《1984II,相反地,不妨说它是一部在诸多层面上彰显出反《1984》性格的小说。

30     1Q84》的男女主人公天吾和青豆,本身都是私文学性极强的人物。青豆基本上是个独行侠,起初还在一家食品公司供职,置身于组织·社会之中,旋即主动辞职,在高级健身俱乐部里做签约教练,大抵可说是自由职业者。而天吾则从一开始就拒绝进入任何组织之内,放弃了组织可能带来的稳定与保障,宁可选择做一个补习学校的合同教师,也是一位自由职业者。二者都主动切断了与组织·社会的联系,力图维持独立的“个”的立场。倘如就这么敷衍下去的话,《1Q84》无疑就将又为私文学谱系增添一抹亮色一道光环了。然而村上却让他俩或主动或被动地分别以各自的行为影响了他人,影响了社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历史的进程,抑或说改变了历史的流向。这样,作为一部“综合小说”,在《1Q84》中,私文学与公文学成功地对接,村上文学又一次实现了华丽的“变身”。

31     批评家川本三郎就曾从如下几个方面总结了村上的颠覆:首先,此君异常勤奋,黎明即起不睡懒觉;严于律己,每日按时伏案写作;坚持运动锻炼身体;从不会去银座的夜总会之类纵酒作乐;几乎不与业界人士及同行交往;只爱太太一人;而且还严守截稿日期!不再是放浪形骸外醉眼向世间的阮籍刘伶,不再是醉令高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太白,也不再是风流不羁视丑闻为勋章的王尔德、愤世嫉俗赞美恶之华的波德莱尔,甚至不再是因朦胧恍惚的不安而自杀的芥川龙之介、放荡无行世称无赖派的太宰治。作家不再是天才奔放我行我素的艺术家了!一句话:作家不再是天才奔放我行我素的艺术家了,他和你我一样,只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一介市民而已。也许我们不妨说,是村上让日本的读者也让作家自己抛弃了一个过了时的幻觉,还原了一个当代小说家应有的真实形象。

32    选择了堪谓是“国民体育”的长跑作为其锻炼身体保持体力之手段而终生不渝的村上,尽管每每有论者论及乃至强调他的“非日本”因素,我们却仿佛看到了他那典型的“日本人”性。

33     仅仅是透过奔跑,似乎也足以将村上与日本文化紧密地相连为一。而一部关于奔跑与跑者自身的文字,也如同奔跑这一朴实无华的运动一般,铅华洗净素淡平白。

34     奔跑,不独是小说家村上春树的生活方式,恐怕更是他的文体写照。

35     村上的严于律己,令人不禁要联想起一个词儿来:斯多葛派。不折不扣,他简直就是一个斯多葛小说家,我以为。

36     村上的作品,每每既无前言亦无后语。恐怕对于他来说,文本就是一切。分析还是留给读者吧。“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分析。”

37     当法律和公权力不能彰显正义时,就得允许(或者说难以避免)人求寻求法律以外的方法去张扬正义——这种思想本身也许就很暴力?是否可以认为村上是以这样的方法敦促法律去完善自身?当然,是在小说的语境中。

38     喜欢深绘里。因为第一她很美,而且充满神秘感,捉摸不透。失语症,诵读障碍。甚至想臆测这是否在暗示以运用语言为职业的村上对语言的不信任。

39     推理小说般的悬念,恋爱小说似的纯情,徘徊在性爱小说的边缘却终不逾越雷池半步的性描写,凛然却不夸张、融化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正义感,我以为都可以吸引读者。

40     畅销与“重量级大作家”并非格格不入。莎士比亚在他那个时代,是一个通俗流行的编戏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