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氏物语》在日本

(2013-01-09 16:42:47)
标签:

杂谈

《源氏物语》在日本

施小炜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无疑是日人永远的骄傲――毕竟是她为日本赢得了最古老的一个世界第一。众所周知,在欧洲,成书于1353年的《十日谈》一般被视为小说的原型,然而它长则长矣却非长篇小说,不过是由百篇小故事构成的短篇集而已。欧洲最古的长篇小说恐怕当非塞万提斯那本被目为现代小说之祖的《堂吉诃德》莫属,此书出版于1605年。而我们中国问世最早的长篇小说大约首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了,作者施耐庵与罗贯中活跃于元末明初,就时代而言大致同薄加丘(1313-1375)相去不远。亦即是说,在中国,长篇小说的出现,要早于欧洲约两百年!然而若同《源氏物语》相比,却又要晚上约四百年了!根据《紫式部日记》中宽弘5年(1008年)霜月即阴历11月1日的记载,当时这部小说就已经流传于宫中了,据此一个名为“源氏物语千年记”委员会的团体早早便已在日本发足,意欲借此机会展开多种纪念活动,大张旗鼓地庆祝一番。

    倘若仅仅只是古老的话,当然还不足以令人为之如许自豪,因为古老每每不免与原始·过时等殊词同义。《源氏物语》之所以千古常新,不独在于她的古老,更在于其高卓的艺术达成度,其作为古典文学之巅峰给予其后物语文学的绝大影响,而对后世“和歌”创作的影响也堪称巨大,例如平安末期的和歌重镇藤原俊成就宣称“不读源氏,乃歌人之恨事也”;尤其在于其深刻的现实认识与强烈的批判精神,而这种批判精神不妨说是文学得以伴随人类而存续至今的命脉所系。加之人物心理描写精细入微,更使得源氏十分地接近现代小说。换言之,即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这部小说均具有相当的现代性。

    这样一件“国宝”,自然会吸引大批的学者来研究她。在日本,但凡大学大体皆设国文专业,而国文专业中则几乎必有专攻源氏物语的教授。研究者之众,鲜有堪与之比肩者,研究专著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源氏不仅是学者们的至爱,而且也赢得了诸多著名作家的青睐,大约是爱之不足还欲与众人分享国宝的魅力和一己的心得吧,他们各显身手,将源氏译成现代日语,为众多不通古文的同胞提供了也能够欣赏自家国宝的机会。现代作家中,第一个推出源氏物语今译本的,是杰出的女歌人与谢野晶子,她一生之中将源氏物语译了两次,初版《新译源氏物语》问世于明治45年(1912)。另一位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更是令人咋舌,竟然在创作了大量小说名作之余还将一部源氏前后译了三次,精益求精追求至善至美,并且还口出豪言:“再译一次(即第四次!!小炜注)也未始不可!”可惜他在第三次译本刊行期间去世,遂令这势必将空前绝后的纪录化作了虚幻。译过源氏的著名小说家还有圆地文子、田边圣子、濑户内寂听和桥本治。其中销路最好的,当数田边的《新源氏物语》。由于未见更新的统计出炉,小炜手头只有截至1999年11月的数字,已近十载之前。当时雄踞畅销榜首的是田边的250万部,其余依次为濑户内210万部,与谢野172万部,圆地103万部,谷崎83万部,桥本42万部。此外还有众多出自学者专家之手的注释本和(包括附于注本之后的)现代语译文。由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知道,源氏物语在今天的日本依然是拥有许多读者的,尽管读的是今译。

    源氏物语还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光在战后便有过五次,以影像形式阐释传播古典,顺应时代新潮,与时俱进。从1951年新藤兼人担任剧本的《源氏物语》到2001年由吉永小百合出演紫式部的《千年之恋 ·光源氏物语》,五部作品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出演者皆为红极一时的俊男美女演艺明星,从51年的长谷川一夫、乙羽信子到01年的天海祐希(反串光源氏)和常盘贵子,无一例外。幸乎不幸乎,如今要想光大传统,将芸芸众生吸引在国宝周遭,看来也非得借助明星偶像的一臂之力不可呢。

    著名小说家、也是源氏今译者之一的尼僧濑户内寂听就曾对读者渐少一事表示忧虑:“听说海外传媒人士来日本时,以为不读源氏便难以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感受方式,所以拼命阅读源氏。可是遇到日本人一谈源氏,却没有一人读过。他们问我究竟咋啦,我无言以对。”此说原系小说家言,恐怕难免文学修辞的成份,未必就可以照单全收。不过倘若是说现代日人很少阅读源氏的古文原著,则恐怕的确是“虽不中亦不远矣”。前述今译诸本的热销即可视作一例明证。而销售额高高君临于今译诸本之上的,却是一部题为《黄梁一梦》(あさきゆめみし)的译本,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然销出了1700万部,几乎是田边源氏的7倍!译家大名叫作大和和纪,本是一位漫画家。对了,其实这部畅销之王原来竟是一部长篇漫画!尽管说从平安时代的各类“绘卷”到江户时代的“黄表纸”,日人先天性地就有嗜阅漫画的传统,但漫画源氏的畅销,却无疑表明了当代日人“疏远活字”现象的日趋严重。据说当今之世,甚至于大学国文专业的学生,每每也对文言原文敬而远之,关于源氏物语的知识,居然也只限于看过大和和纪漫画而已。了解了这一现实,对于日人何以要借用源氏物语诞生千年之际而大加炒作的苦心孤诣,大概也就能够理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