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白驹过隙
时间悠悠,思考隽永。
一、
八十年过去了,我们公路遍布各村,高速公路遍布各市,高铁遍布各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独一无二的工业体系,世人震惊!
“计算机”二战中用来计算弹道的工具,没想到会飞入寻常百姓家。造出了一个“平行世界”——互联网。
山川-河流-大海-国境的阻隔,瞬间连接近在咫尺,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唯一障碍只剩下文化和语言。
二、
流传很广的一个判断:芯片上落后于美国,就是因为选择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策略。
雷军加入金山,和求伯君他们一起,完全靠自主研发,搞出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 WPS。
怎么样了呢?90年代,在和微软 Office 的交锋,正版 WPS 480元,正版 Office 97元,盗版 Office 5元。
老百姓在安装软软的时候,民族精神就于不顾了。
三.
中国传统基建是由国家主导建设,而新兴基建由民企书写的序章。
不用避讳,民营企业,主要就是奔着挣钱去的。
2008年,王坚博士被挖到阿里巴巴,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用云计算。其的目的,是要把商品更精准地,推送给客户手里,让他们花钱买买买。
百度认为,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楼盘”建好,再卖!误失了云计算“王”位。。
四、
一般数据系统好比一辆轿车,大数据系统就是民航飞机,其耗油量相差惊人!
数据库必须建立在服务器上。
在90年代,浪潮(脱胎于山东电子设备厂)的带头人孙丕恕,就主持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 x86 的服务器(里面有十颗 intel “486”CPU),他也被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拥有云计算技术,把控服务器代工产业,整个计算力链条里,只有一件事儿似乎还超出我们的控制,那就是服务器里的芯片。
五、
特德·霍夫,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 CPU(intel 4004)芯片。
芯片设计思路有两种架构——intel 和ARM 。简单说:如果把 intel 比作卖大米的,那么 ARM 就是卖种子的。如果没了大米,我们下个月就饿死。如果没了种子,我们明年才饿死。
芯片总也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
其实,在芯片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籍”的架构,这就是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RISC-V 开源架构。
开源,即代码完全免费公开的,没有人可以用任何理由来控制它。
六、
随着 RISC-V 的成熟进化,计算力会迅速提高,大概五年之后,它就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上,作为排在 intel 一号备胎 、ARM 后面的二号备胎。
芯片领域要从“通用计算”变成“异构计算”。通用计算就像是大学生,异构计算就像是博士后。
人工智能芯片就是典型的“异构计算”。在这个领域 NVIDIA(英伟达) 是领头羊。
全世界有技术力量的公司都在开发属于自己的AI芯片,这其中也包括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等。
七、
掌握了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技术,还需要一种究极神器——光刻机。
现在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可以做到的“雕刻精度”是7nm,这相当于一根头发的万分之一。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最先进的光刻机上有10w个零件。(一辆汽车大概是5000个零件)
中国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SMEE),它可以做到的最精密的加工制程是90nm(2020年)。
这已经足够驱动基础的国防和工业。计算力“基建”的最后一颗龙珠也基本稳住。(2022-06-22 浅黑科技史)(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