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禹音:西方学术中的弥天大谎

(2016-02-05 09:28:52)
标签:

禹音

禹音国学

禹音国学经典

中华儿童国学传播第一

禹音:西方学术中的弥天大谎



“古印欧语系”源于英国殖民者印度法官的一个揣测

对于西方学术界来说,十九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
十九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的鼎盛时期。
尼采宣称:“他本人像十九世纪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们一样都是语言学家。”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中译本第170页,三联书店1999年5月)

这种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十八世纪晚期的印度。

“随着英国人18世纪的成功,……对印度文明慢慢熟悉起来。
他们吃惊地发现,他们同梵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
印度的最高司法官威廉?琼斯先生在1786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揣测,
他认为: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同宗同源,但这一源头也许已经不存在了。”
([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中译本第2版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就这样,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英国殖民者印度最高法官的一个揣测。

西方在开拓殖民地过程中发现了另一个高级文化---印度文化,
在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形成了对印度文化崇拜的高*潮。

这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威廉?琼斯先生“翻译的印度诗歌,受到整个欧洲如醉如痴的欢迎。
……歌德1791年写道:我只要提到《沙恭达罗》(琼斯翻译的一首印度诗歌),什么都不用说了。
……拿破仑1798年去埃及远征时,带了一本《吠陀本集》。”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译本第1版第205-206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在西欧中心论和种族主义的时代背景下,
出于攀缘心,西方学术界虚构了“印度—欧罗巴语系”的语言学谱系,
将高级文化形态的古印度文化纳入了欧洲文化的范围。

种族主义学者布卢门巴*赫认为:“白种人或高加索人是第一个,也是最漂亮、最有天赋的种族,
其他种族都由它堕落,成为中国人、黑人等等。”(同上第196页)

“而德国人因为是最后离开原生地的,所以被认为是更纯洁的高加索人种一样,
德语被视为比家族中期哦他语言更纯洁、更久远,
因此新定义的语言家族的德语名字是[印度-日尔曼语系](lndogermanisch),
德国印度主义者H.J.克拉普罗特(H.J.Klaproth)1823年发明了这一名称。
但弗朗茨?葆朴本人和其它国家的学者们一起,更喜欢[印欧语系]这个名字,
托马斯?扬(Thomas Young)1816年首先使用了这一名称。”(同上第203页)

欧洲人崇拜古印度文化的原委

禹音:西方学术中的弥天大谎

在德国,“1803年,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对印度的激*情甚至更少限*制:‘一切,绝对的一切,都有印度源头。’……
施莱格尔认为,埃及被印度人殖民化和文明化了。
他对这一点是如此深信不疑,以至于他援引埃及建筑的壮观来证明印度种族的伟大。……
施莱格尔还认为,犹太文化受到了埃及人的影响---你会记得,埃及人的高度文明来自印度人。”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译本第1版第206-207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这样一来,埃及文化源于印度,而犹太文化源于埃及。
而印度文化又来自于雅利安-日尔曼文化系统。

将印度文化纳入[雅利安-日尔曼文化]系统,
就可以在文化上与精神上证明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种族的优越性。

这样一来,从高级种族到低级种族的排列为:
欧洲/日尔曼种族→印度种族→埃及种族→犹太种族

于是形成了典型的“西欧中心论”和“种族主义”的理论基石。

雅利安人横扫南方征服印度时,古希腊人南下进入希腊。
创造[印度-日尔曼语]的民族是古希腊人。

库尔提乌斯兄弟是研究印欧语与古希腊的德国著名学者。
兄长恩斯特?库尔提乌斯在所著《希腊史》第1卷(1857年出版)中,
“接受了语言学家们关于印欧语的发源地在中亚山区某处的观点;
从那里,正当雅利安人横扫南方征服了印度时,古希腊人南下进入希腊。
……随着他们的到达,历史开始了。”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译本第1版第303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懂得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发展出印度-日尔曼语这一共同财富的民族是……古希腊人。
他们的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发展了这门语言,这一功绩是一种艺术成就。
因为超越了所有姊妹语言,希腊语必须被看作是一件艺术品……
整个语言就像一位受过训练的运动员的身体,
其中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肌腱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没有丝毫的臃肿或惰性物质的痕迹,全都是生命和力量。”
(同上304页,转引Curtius 1857-67,第一卷,P.20;1886译文,第一卷,P.32)

为了给[印欧语系]作陪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东方学者、语言学家厄內斯特?赫南,
在自己的语言实验室内又虚构出了[闪米特语系]的谱系。

“闪语是赫南的第一个创造物,他在其语言学实验室里虚构出来的第一个产物,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他的社会地位感和使命感。我们决不应忽视下面这一点:对赫南的自我来说,闪语是欧洲(以及他本人)在东方世界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支配地位的象征。”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中译本第182页,三联书店1999年5月)

“闪米特”概念的来历

“这个语系的名称可以追溯到《创世纪》第九节第18句,
诺亚的第二个儿子名叫‘闪’。
1781年,施勒泽最早将它用于语言学中。

《创世纪》第十章21~31中,
许多以‘闪’后代命名的民族说的都是闪米特语系里的语言,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数希伯来语(从阿法撒而来)、亚述语和阿拉姆语了,
正是这一点给了施勒泽灵感。

但是[闪米特]这个词选择得并不好:
‘闪’的儿子还有埃兰、路德,他们是说埃兰语和吕底亚语的族长,
而这两种语言和闪米特语并没有什么关系;
迦南(西顿人、阿莫里特人以及阿瓦迪特人的前身)
和宁录(巴比伦人和阿卡德人的始祖)则是‘含’的后裔,
他们的语言就和希伯来语、亚述语以及阿拉姆语非常相似。”
([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中译本第2版第30页脚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后来,“闪米特”这个概念加入“含米特”,扩充为“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
为西方学统中以种族主义为灵魂的“印欧语系”概念作陪村。

“当时人们发现,几乎所有欧洲现存的语言,
无论是希腊语还是拉丁语,以及现存的波斯语和北印度语、古典伊朗语和古典梵语,
作为一个更大的语系的成员,彼此联结在一起。
由此可以正确推断,必定存在着一种原初的‘雅利安’语或‘印欧’语,
所有已知的这个系属的成员都是由之而来。

但如果说属于这个语系的不同语族的人们,
同语言本身一样,存在着同等程度的天然联系,
全都源自一个原始的‘雅利安’或‘印欧’种族,
从他们的原生地四西面八方扩散征伐,
并从这个种族产生出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和佛陀这样的宗教天才,
产生出希腊的艺术天才以及罗马的政*治天才,
最后又产生了我们自身这样尊贵的顶*级人才,
那这种推测就说不过去了,
因为照此说法,这个种族实际上岂不成了人类文明的所有成就的缔造者!”
([英]阿诺德·汤比因《历史研究》上卷中译本第58-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德国语言学家,“他们把印欧这个词改成‘印度—日耳曼’,
把这个虚构的种族的故乡放到普鲁士的领地之内。
在1914-1918年的战争爆发前不久,
一个爱上德国的英国人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写了一本书,名为《19世纪的基础》,他把但丁和耶稣基*督归入印度-日耳曼人之列。”

“西方种族理论的拥戴者最经常强调的心理特征就是肤色。
精神和心理的优越感以某种方式与皮肤相对缺少色素沉着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种最为流行的、被供奉在一个基座上的有关文明的种族理论
却是黄头发、灰眼睛、长头型的白人(某些北欧人和尼采称之为「金发畜牲」)的理论。……

法国贵族孔德?德?戈宾诺(Gomte de Gobineau)是第一个把北欧人安放的基座上的人,
早在19世纪初,他对「金发畜牲」的偶像崇拜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冒出来的争论事件。

当法国贵族被剥夺了自己的地产,受到放逐或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
那些总是把当代的事件罩上古典外衣的革*命党人的学究们,
宣称高卢人在被征服了14个世纪以后,
现在把征服他们的法兰克人驱逐回莱茵河之外的黑暗地带
---法兰克人本来是在民族大迁徙期间从那里过来的,夺回了他们的高炉故土,
尽管蛮族人的长期非法统治,但高卢人从来就没有忘记这是他们自己的领土。

禹音:西方学术中的弥天大谎

戈宾诺……回应道:‘我接受你们的看法,
让我们对法兰西平民源自高卢人,法兰西贵族源自法兰克人的说法表示认同。
两个民族都是纯种,而且两都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明确的、永久的相互作用。
你们是否真以为高卢人代表文明而法兰右克人代表野蛮呢?

你们的高卢人的文明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罗马来的。
那么使罗马伟大的东西又是什么?
噢! 在我的法兰克人的血管中流动着同样的北欧人的血液,原封不动的输入了罗马。

禹音:西方学术中的弥天大谎

第一批罗马人——第一批希腊人,
即荷马史诗中的亚该亚人也同样——乃是金黄头发的征服者,
他们源自生机勃勃的北方,在地中海沿岸的那些较虚弱的土著人中确立了统治。

不过,年深日久之后,他们的血液淡化了,
他们的民族弱化了,他们的势力和荣誉衰弱了。
另一批来自北方的金发征服者的拯救时机到来了,
他们使文明的脉搏再次跳动起来,而这些人当中就有法兰克人。’”
([英]阿诺德?汤比因《历史研究》上卷中译本第57-5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雅利安人,这些北欧蛮子别名为「金发畜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