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老底告诉儿女吗
(2022-04-22 16:42:21)
老年的脚步日益沉重地向我们走来,许多不曾想过的事情也会随之发生,在日渐老去的过程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态,不光有经济上的担忧,更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很多老年朋友感到晚年一定要有自己的“老窝、老伴、老底、老朋友”便成了大家的共识,特别是其中的“老底”,也就是自己存一些养老钱,以备不时之需,但这点儿“隐私”要不要儿女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钱财是身外物,终究是带不走的,不如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帮扶儿女一下,比起自己去世后留下一笔存款,反倒更多享受子女的感恩。可是养儿防老真的可靠吗?很多人把生儿育女当作一种投资,当作是为自己晚年买的保险。然而,陶大爷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观点是,晚年生活主要应该靠自己,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真的应力那句老话:老婆、汉子,不如自己手里攥着。看过太多的父母溺爱孩子,把自己的压箱底的钱都贡献出来,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积蓄告诉子女,觉得一家人不需要有戒备之心。可最终孩子不懂感恩,就会一味地啃老,那时便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了,还不如自己手里留点钱,生病花销什么的自己说了算。
刚退休那几年,陶大爷将自己的所有银行卡都交到了孩子手里,让孩子替他保管,本以为孩子拿到钱后会感激,更加用心照顾,没想到孩子根本不管他的死活,每个月就指望着孩子给他生活费过日子,生活紧巴巴的,还总被孩子嫌弃,明明花的是自己的钱,却好像是乞讨来的一样。现在,陶大爷干脆收回了自己的银行卡,就住在养老院,每个月花自己的退休金,想要什么就去买,花自己的钱也有底气,孩子有时会来养老院看望,顺便给一些零花钱,这是孩子的孝心。陶大爷说,至于自己的积蓄以后会不会留给孩子,那是以后的事,我到这岁数总算看明白了,在金钱面前,即使是亲儿子,也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陶大爷还介绍,他有一个老同事就是积蓄都给子女买了房,自己有多少钱子女也知道。身体好时,能够帮助子女带个孩子、做个饭,等到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花销越来越多的时候,子女则把他当成了累赘。前车之鉴,所以我不会把自己究竟有多少积蓄告诉儿女,留下些体己钱,也是为自己留下了后路。我不会把自己的余生完全寄托在儿女身上,给他们增加负担,也不会让子女成为啃老族。拥有独立的人格,于年轻人、老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态度。
“我对女儿从来都没有保留,我女儿知道我有多少张银行卡,知道我的退休工资是多少,也知道银行卡里的存款有多少,钱多了少了,我都会告诉她,有时候我的钱花的有些快,女儿还会打一些钱给我,我们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像防贼一样的防着孩子,信任是交往的前提,我信任我女儿,女儿也会用真心来待我,做母亲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如果女儿有困难,需要找我要钱,我肯定会尽我所能地去帮助她,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亲情才是无价的。”蔺阿姨的这番话,不仅说的充满自信,而且透出了几分自豪。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蔺阿姨不仅对自己女儿的人品有信心,也对孩子的培养和回报有信心。同时,也是让女儿心里有个底,有个风险评估的心理准备。当然,如果子女品行不正,你的经济状况确实应该对其有所保留。上了岁数还是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些,“手里有钱”才能“心里不慌”。人上了岁数,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还是要多替自己考虑一些的,这样即使遭遇了一些突发情况,起码手里有笔积蓄才不会太被动。
胡老伯还用亲身经历建议,切不要把自己的养老积蓄拿出来给子女应急,老人曾应女婿的请求拿出积蓄帮他们换房子,不想新房下来后女婿却委婉表示想让他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老人原本以为女婿会感念自己的好,晚年对自己很孝敬,没想却是这样的局面。吃一堑、长一智,胡老伯表示,人上了岁数,自己的积蓄最好保密,不然说不好哪天就被有心之人给“惦记”上了。所以,胡老伯就觉得钱是自己的,自己留着用就好没有必要让孩子干涉太多;而有人之所以不把存款告诉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避免孩子养成伸手要钱、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胡老伯年轻的时候很有理想,即使结了婚也有自己的抱负,做了父亲的他更加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就被厂里提拔为车间主任,攒了不少钱。不想后来妻子变心,直接提出了离婚,他觉得反正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儿子。离异后遇到过几个异性,但都因为儿子选择了拒绝,儿子感恩,也劝说过父亲如果真有谈得来的就再婚,可他还是觉得自己过得自在。到了晚年,胡老伯的退休生活过得很滋润,儿子很孝顺,也遗传了他的基因,自己成家立业,从来没用他帮过忙。当然,自己到底有多少存款从来没告诉过儿子,而且事先也经常对儿子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努力争取,别指望自己能够给他钱。
《打开--分析》
其实,是否将存款告诉子女真的是个人的选择,孰是孰非,很难评判。记得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教导自己的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现实生活中,晚年与儿女相处拿捏好分寸,既不给子女增加压力,也别让他们过分牵制住自己的生活。对于是否开诚布公的与儿女谈论自己的积蓄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视情况而定。因为这其中既有千差万别的儿女,也有心态各异的爹娘,确实没有千篇一律的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