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爹娘老底告诉儿女吗

(2022-04-22 16:42:21)

 


老年的脚步日益沉重地向我们走来,许多不曾想过的事情也会随之发生,在日渐老去的过程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态,不光经济上的担忧,更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很多老年朋友感到晚年一定要有自己的“老窝、老伴、老底、老朋友”便成了大家的共识,特别是其中的“老底”,也就是自己存一些养老钱,以备不时之需,但这点儿“隐私”要不要儿女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本期主持  戴冠伟

 

                                                             .1.

钱财是身外物,终究是带不走的,不如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帮扶儿女一下,比起自己去世后留下一笔存款,反倒多享受子女的感恩。可是养儿防老真的可靠吗?很多人把生儿育女当作一种投资,当作是为自己晚年买的保险。然而,陶大爷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观点是,晚年生活主要应该靠自己,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真的应力那句老话:老婆、汉子,不如自己手里攥着。看过太多的父母溺爱孩子,把自己的压箱底的钱都贡献出来,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积蓄告诉子女,觉得一家人不需要有戒备之心。可最终孩子不懂感恩,就会一味地啃老,那时便一点安全感没有了还不如自己手里留点钱,生病花销什么的自己说算。

刚退休那几年陶大爷将自己的所有银行卡都交到了孩子手里,让孩子替保管,本以为孩子拿到钱后会感激,更加用心照顾,没想到孩子根本不管的死活,每个月就指望着孩子给生活费过日子,生活紧巴巴的,还总被孩子嫌弃,明明花的是自己的钱,却好像是乞讨来的一样。现在陶大爷干脆收回了自己的银行卡,就住在养老院,每个月花自己的退休金,想要什么就去买,花自己的钱也有底气,孩子有时会来养老院看望,顺便给一些零花钱,这是孩子的孝心陶大爷说,至于自己的积蓄以后会不会留给孩子,那是以后的事,我到这岁数总算看明白了,在金钱面前,即使是亲儿子也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大爷还介绍,他有一个老同事就是积蓄都给子女买了房,自己有多少钱子女也知道。身体好时,能够帮助子女带个孩子、做个饭,等到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花销越来越多的时候,子女当成了累赘。前车之鉴,所以我不会把自己究竟有多少积蓄告诉儿女,留下些体己钱,是为自己留下了后路。我不会把自己的余生完全寄托在儿女身上,给他们增加负担,也不会让子女成为啃老族。拥有独立的人格,于年轻人、老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态度

 

                                 .2.

    阿姨的观点却与陶大爷大相径庭她认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品有信心。她有一个女儿很独立,品质善良不自私,从她工作那天起,每个月都给父母打生活费,她曾经拒绝了很多次,但女儿说自己有能力了,就该回报父母。女儿打来的钱,蔺阿姨都一笔一笔记着,给她存着。在女儿结婚的时候都贴补到了嫁妆里。女儿结婚之后,坚决不再让打钱给她,毕竟结婚之后和单身时的状况是不同的,我们即使不帮子女什么忙,也不能去给她添些麻烦。告诉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信任,以真心换真心,

“我对女儿从来都没有保留,我女儿知道我有多少张银行卡,知道我的退休工资是多少,也知道银行卡里的存款有多少,钱多了少了,我都会告诉她,有时候我的钱花的有些快,女儿还会打一些钱给我,我们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像防贼一样的防着孩子,信任是交往的前提,我信任我女儿,女儿也会用真心来待我,做母亲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如果女儿有困难,需要找我要钱,我肯定会尽我所能地去帮助她,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亲情才是无价的。”蔺阿姨的这番话,不仅说的充满自信,而且透出了几分自豪。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蔺阿姨不仅对自己女儿的人品有信心,也对孩子的培养和回报有信心。同时,也是让女儿心里有个底,有个风险评估的心理准备。当然,如果子女品行不正,你的经济状况确实应该对有所保留。上了岁数还是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些,手里有钱才能心里不慌人上了岁数,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还是要多替自己考虑一些的,这样即使遭遇了一些突发情况,起码手里有积蓄才不会太被动。

 

 

                                 .3.

    胡老伯的经验是,孝顺的子女对父母积蓄压根就不感兴趣,不管父母有钱还是没钱,他们都不会想着拿父母的钱做些什么反而是自己该怎么孝敬父母就怎么做,不管是给父母钱还是给二老买吃的用的,子女都会积极主动。而那些试图打听父母积蓄,问父母有多少钱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已经开始打父母积蓄的注意了才会想法去问。所以对父母而言,如果子女开始主动问你这个话题,那要注意

胡老伯还用亲身经历建议,切不要把自己的养老积蓄拿出来给子女应急,老人曾应女婿的请求拿出积蓄帮他们换房子,不想新房下来女婿却委婉表示想让回老家住段时间。老人原本以为女婿会感念自己的好,晚年对自己很孝敬,没想却是这样的局面。吃一堑、长一智,胡老伯表示,人上了岁数,自己的积蓄最好保密不然说不好哪天就被有心之人给惦记上了。所以,胡老伯就觉得钱是自己的,自己留着用就好没有必要让孩子干涉太多;而有人之所以不把存款告诉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避免孩子养成伸手要钱、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胡老伯年轻的时候很有理想,即使结了婚也有自己的抱负,做了父亲的他更加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就被厂里提拔为车间主任,攒了不少钱不想后来妻子变心,直接提出了离婚,他觉得反正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儿子。离后遇到过几个异性,但都因为儿子选择了拒绝,儿子感恩,也劝说过亲如果真有谈得来的就再婚,可还是觉得自己过得自在。到了晚年,胡老伯的退休生活过得很滋润,儿子很孝顺,也遗传了基因,自己成家立业,从来没用帮过忙。当然,自己到底有多少存款从来没告诉过儿子,而且事先也经常对儿子,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努力争,别指望自己能够给他钱。

 

 

打开--分析》

其实是否将存款告诉子女真的是个人的选择,孰是孰非,很难评判。记得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教导自己的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现实生活中,晚年与儿女相处拿捏好分寸,不给子女增加压力,也别让他们过分牵制住自己的生活。对于是否开诚布公的与儿女谈论自己的积蓄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视情况而定。因为这其中既有千差万别的儿女,也有心态各异的爹娘,确实没有千篇一律的规律可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