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埠
(2019-09-17 08:34:51)
标签:
文化 |
【D074】犹到达目的地;用例:船到码头车到埠(到达目的地)。
詹宪慈《广州语本字》考云:“步头者,水滨可上下处也。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驼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青箱杂记》:‘岭南谓水中为步。’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之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或写作‘埗’,非是。”詹说是。“步”是本字,《篇海类编》:“埠,见《大明律》,官牙埠头、船埠头,谓主泊客商买卖货物也。”《通俗篇》:“俗谓问渡处曰‘埠头’,诸书当作‘步’字,而《宋史》皆从俗作‘埠’。”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所谓“可縻而上下者”的“縻”犹攀,即举凡可泊舟让旅客上岸的处所均叫“埠头”,例见詹氏引南朝任昉《述异记》,该引文又称“按吴楚闲谓浦为步,(浦乃)语之讹耳。”又见《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卽水渚也。”《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步”读“薄故切”(《广韵》),“埠”读“薄故切”(《篇海类编》),通语均念bu第四声,粤音bou6,例如“到埠”,又音feo6,例如“本埠”。
【附识】
一、当代汉语作“埠”,有三义:一、指码头,例如“船埠”;二、指大城市,明清时期将通商口岸叫“商埠”,今指商业发达的临海城市。三、引申泛指城市,例如邮政术语“本埠”指本市,“外埠”指外市。今音bu第四声。但粤语指码头念bou6,指商埠或城市念feo6。广府俚语“船到码头车到埠”之“埠”指城市。
二、通语念f声母的字粤语可念p声母或f声母,例如“甫”读“方矩切”(《广韵》),通语今音fu第三声,又读“彼五切”(《集韵》),通语今音pu第三声,通“圃”。但《当代汉语小词典·甫》附注:“甫读fu不读pu”,例如成语“惊魂甫定”,但粤语则既可念fu也可念pou。“埠”的粤音也是这样,可念b声母或f声母。
三、广府人又称埠为“甫”,例如广州地名有“第十甫”“十三甫”、“十八甫”,这个“甫”指下西关涌(旧称“大观河”)的渡口,故名。盖广府人将“步”念pou2,注音写作“甫”。吾粤父老或谓本作“舖”,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