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和”这个俚语几乎是个筐,许多坏的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被称为“大泡和”的人可以具有下列特点:1、夸夸其谈,例如“呢条大泡和讲嘅嘢你都信?”2、无能、糊涂,例如“指拟呢只大泡和,蚊都睏啦!”3、窝囊(什么都不是),例如“你份人正大泡和,冇啲醒定。”
由于“大泡和”意义广泛,反而无法从这个俚语的具体指向去考证“大泡”的出处。所幸《广州语本字-大泡》如是解释:“泡者,肥泡也,俗读‘泡’若‘炮’。《方言》:‘泡,盛也。江淮之间曰泡。’注:泡,肥,洪张貌。泡音庖,今谓躯体壮大曰‘大泡’。”可见“大泡”在老粤语中最早指“躯体壮大”的人。这个“泡”用的是方言中的俗义:虚空或松软,即清梁同书《直语补正》对“泡”的定义:“凡物虚大谓之泡。”由于“虚大”这层意义,“大泡”引申出上面说的种种不是来。这个“泡”有人又写作“婄”,非是。
由前贤詹宪慈的记录推断,后来形容躯体壮大的“大泡”被加诸某个虚拟的人物头上,于是冒出一个叫“大泡和”的人来,此君办事糊里糊涂、丢三拉四、常出洋相,坊间还把种种缺点栽到他身上,但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有许多缺点和可笑的市民。仅此而已!
附识一:《南都白话广州-大穮禾》(梁帅荣)的考证很有参考价值,谨补充詹氏的说法供同好参考。
附识二:《广府俚语文化》录作“大穮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