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对小洞、小孔的兴趣是从穿珠游戏开始的,之后他便表现出对各种各样小洞的兴趣,还喜欢物品上各种各样的小洞,比如笔套、耳机孔,甚至还想方设法把东西填到洞洞里去。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面对孩子这些痴迷洞洞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空间敏感期。0~6岁是儿童空间智能发展的敏感期,每个阶段的发展内容都不相同,生活中孩子对各种洞洞的好奇,正是孩子空间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外在表现。
利用孩子对洞洞的探索兴趣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我们结合本周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在找洞洞、变洞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洞”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初步获取更多有关“洞”的空间经验,增强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究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并初步引导孩子尝试运用一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探索生活中各种神秘的“洞洞”。
我们身体上有洞洞吗?怎样保护身体上的洞洞?家里哪些地方有洞洞?马路上什么地方有洞洞?超市里有洞洞吗?洞洞都是什么样子的?洞洞都是有用的吗?这些都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找洞洞过程中可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孩子的主动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环节一:找洞洞
我们身体上有许多“洞洞”,孩子尤其喜欢在身上找“洞洞”,他们会感觉这些“洞洞”很神奇,如脸上有两个眼睛“洞洞”、两个鼻子“洞洞”、两个耳朵“洞洞”、一个嘴巴“洞洞”,屁股上有“洞洞”等等;他们还会发现衣服的领口、袖口、裤脚是“洞洞”。他们特别喜欢边找边说,在游戏中,孩子说身体上的“洞洞”时,我抛出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洞洞人会怎样?让孩子明白“洞洞”的重要性,同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身体上的这些“洞洞”。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洞洞,孩子们的答案各种各样,如:防盗门上有洞洞、空调旁边的墙上有洞洞,厨房里的洞洞就更多了,地漏是个洞洞吧?卫生间里有多少个洞洞?抽水马桶的“洞洞”是怎么工作的?水龙头里的“洞洞”可以干什么?墙壁上的插座是“洞洞”,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通过谈话的方法,孩子们都了解了它们的具体作用和用途。
环节二:变魔术
为了加深孩子的探索欲望,我让孩子试试看,自己的一双小手可以变出什么样的“洞洞”?接着,继续探索变出更多的“洞洞”:一只手叉腰有“洞洞”、两腿分开有“洞洞”、两手抱头有“洞洞”、手摸膝盖也有洞洞……
活动中孩子知道了哪些洞洞是不能碰的,如插座上的洞洞等。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孩子加深对我们身体上、生活中存在的“洞洞”的探索愿望,兴趣点的不断递进,幼儿从不理解游戏的意图一渐渐深入游戏一模仿教师活动一自由创造小洞一兴趣盎然地投入不断的探索中,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