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们学习了比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大小,并根据课文呈现的生活化情景开展教学。以下是我的教学分享和反思: 两位数和一位数由例题天天和兰兰比较钱罐中硬币的数量引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点数知识和多少概念感知两数大小的不同,然后在计数器上呈现这两个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十位上的珠子有无,判断两数的大小,最后总结出:两位数比一位数大,一位数比两位数小的比较方法。 讲解例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让学生自行观察课文图片上的数学信息;如“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有什么?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数学信息?通过目测,谁积攒的硬币多?”第二阶段:验证,通过数一数的方式得出天天和兰兰各自硬币的数量,并说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然后运用旧知识比较大小(数量多的数就大,数量少的数就小)或者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十位上的珠子有无,判断数的大小)。第三阶段:总结,经历上述过程后,鼓励学生在引导下尝试总结两位数比一位数大,一位数比两位数小的比较方法。 然而要想知道学生们是否理解了这个例题,就要在课后练习上进行知识考察。他们在做题时,我便巡回观察每位同学做题情况,发现有些同学做的又快又正确,而有些同学对于有图的例题都能正确且独立答题,却在无图只有数与数比较大小时,无从下手。那就表明部分学生对于一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不到位,再次讲解时,会注重教个别同学借助计数器或画小棒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接着再次进入新一轮的练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方法进行比较,能力稍弱的就借助计数器或画小棒的方式进行比较。 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收集数学信息,提炼数学信息,最终达到能独立做出并理解数学题的能力,还会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