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格品格习惯兴趣问题 |
分类: 我的生活观 |
因为其它的事,几朋友聚在一起,自然就聊到孩子。女人一旦结婚育子女,孩子就成了永恒不变的话题,无论原本谈的是何事,总能无形中被神指引一般绕开正浓的话题而谈孩子。如今这年头,谈孩子,绕不开教育,避不开成绩,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好事,说明教育受到家长的重视,而不似以往家长打麻将赶着孩子去读书。
几孩子年龄大小相互差不了几月,这谈论因为年龄有了比较而更加好使了。我不认为我另类,因为另类需要足够的底气,需要实力作证,而我很是缺少另类的基础。我只承认很不喜欢目前追逐功利的学习教育模式,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我都认为是扼杀了孩子长远的追逐梦想的心灵,都是不符合生长规律的。所以,在行动上难免会阳奉阴违,唱反调时有发生,明里暗的,所以,与学校提倡的东西免不了反其道而行。
我最为看重的是三样东西:良好的体格、温和而又坚韧的品格,以及终生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有这三样,我相信能独立处世而不彷徨,面对问题而不盲目迷信权威。我总觉得,人的一生于学习细究起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习惯、质疑与求证,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漫步到一片茂密的森林中。而身处古木参天的森林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所需和出路,如何找到专攻方向而深究,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找到自己,是走出大学以后。大学前,是在铺设基础台阶;大学后,才会进入专攻方向。而从基础台阶过渡到专攻方向,依靠的是习惯,习惯比方法重要,良好的习惯能让人在学习道路上从一而终。所以,现在的学习,应该把眼光定位更长远些,定位到读完大学后是否还能有深究的兴趣和动力,是否能够在多个侧面中找到最真的自己。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分数,只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名大学,而后因为习惯与兴趣的不足而断然失去了深究的念头与信心,断然滋生了惰性和懈怠,那前期所做的实实在在是短浅的教育,我都觉得是太失败了。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枯萎干涸,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感到惋惜?人这一生,于在校学习只有十多年,而走出校门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从这方面来说,保护好孩子的带问题前行、保护孩子不受人惑的独立思考能力、保护好孩子能学好的信心,比单纯地要成绩更重要十倍。学习要从一而终,才能保持持久的挖掘能力和兴趣。所以,我宁愿放慢脚步,放慢再放慢,我要留给她极其可贵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待她慢慢来想,慢慢来解决。
而在这谈论孩子的过程中,我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他人的教育,不同的教育观,坚守自己的,不排斥他人的,好好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做法。朋友的孩子,都很出色,在学业、学艺上都各有所长,这也说明他们的教育是正面性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个孩子都不同,就像完全不同的小树苗,那么,他们需要的养分、气候、土壤、湿度都是不一样的,才有因材施教一说。我坚守自己的观点,默默的坚守,因为需要时间,因为目前没出实效,但是,正如我给杜所言,我相信你是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