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巧合,一日夫妇俩请来一位佛学大师来到家中讲经念佛。等佛事做完,家里的两个孩子前来参拜大师,大师一见这家的小儿子,那时那才5岁,谁知大师一眼就看中了他。大师说,这个孩子聪慧安静,慧骨深种,欣然收他做了自己的弟子。于是,这个孩子以5岁之龄时,登堂入室,做了大师的弟子,这在藏地,也是不多见的。
因为年龄太小,他的师父深体人间亲情,没有把他带到遥远、条件艰苦的寺院,而是经常上门来亲自开示佛法。而这个孩子也直如父亲所料的那样,对佛学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分,师父讲什么,他能体会什么能理解什么,年方韶龄,佛学造诣已经十分不凡。等他长到13岁的时候,就到寺院跟着师父修行了,投入到了佛学的海洋当中。终于,经过长期的砥砺磨难,他自己也修成了密宗思修大师,一直到现在……
现在想来,最令我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对佛学尤其是密宗知之太少,没想到在佛法修为上去究竟,加之语言障碍,竟错过与大师作进一步地深入交流的机会,深入宝山却所得不多,只是皮相的被大师七十岁的年龄却有着五十岁的外表所吸引,关注点聚焦于此。
庆幸的是,遇高人不能失之交臂,当时我也是抱着这想法,因着对大师外表的吸引,虽然是皮相的,虽然没收获大师思想上的精髓,却也收获了一套让人保持青春健康的体位动作。
“您身体这么好,这么年轻,有什么好的锻炼方式吗?”当我问出自己当时最关心的这个问题后,大师应邀做了十个动作,而这套十个动作,却令我受益匪浅,一直持续到现在,一直到这两本书的完成。
后来,我修习十式,功效日渐明显,同时对佛学,对密宗多所涉猎,我终于明白,也许正是大师将这十个动作作为日常功课,才得证了青春永驻的奇迹。
这是一分份来自雪域高原,来自代代相传的质朴、本真、古老智慧,正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好的礼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见证了它的神奇功效。
我从小体弱,小时候甚至差点因为体质弱丢了性命,成年以后,也是小病不断,渴望健康、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我一直以来的最大愿望。也许是上天厚爱,我的成长经历、仕途锤炼始终和医、药、科普相连,从学医、从医到从政,一路走来,给我正确认识生命、探索健康之路提供了可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得益于大师的指点和帮助,得益于朋友的鼓励和相伴。
参加工作以后,在一位中医研究员的建议下,我把练习瑜伽作为健身的方式,在柔性运动中慢慢拉伸筋骨。我的身体素质也渐渐有所好转,最明显的是在柔韧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越是练得久,我总觉得瑜伽这种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虽然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缺少一点一以贯之的东西,缺少一种从灵魂深入到精神世界再到身体发肤的维系,练习瑜伽这里获得的只是外在的改变,内在的蜕变这种一以贯之的东西在那里呢?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也就愈发渴望改变。但从哪里寻找?到哪里能找到?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我感觉苦闷,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