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式瑜伽与道
(2013-10-18 10:50:30)
标签:
健康 |
分类: 十式养生法 |
北宋张伯瑞说:“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佛、道修行目标是契合的,“十式”源与佛,也与道相通,可能从道学理论上阐释更易读懂。
“十式”中刺激七轮的体位中有4个体位要求紧收下颚,尽量贴近胸部,我所指导的大部分学员这些体位的修习都没有掌握其精髓,紧收下颚时要先上顶头部,将颈部拉直,脖子下弯收紧下颚时要体会囟门处有一个绳子把后背督脉这条绳子拉紧,拉向任脉。道家修炼,在无为法阶段之前,要打通三关,就是玉枕窍、夹脊窍和尾闾窍。尾闾窍位置与下丹田对应又称鹿车,意思跑的快,容易打通;夹脊窍位置与中丹田对应是羊车,打通这一关比鹿车要难些;最难的是玉枕窍,位置与上丹田对应,被称为牛车。古人的修习方法叫常驭白牛车,就是修习时用觉识体会有一根绳绷在脑门上,拉着一辆牛车慢慢的爬坡,这样修习假以时日就可以通三关,使督脉畅通。
可能有朋友问为什么是常驭白牛车而不是黑牛车?《黄帝内经》认为:任脉属木、对应的是肝、位东、味酸、色是青,督脉属金、对应的是肺、位西、味辛、色白,所以督脉对应的颜色为白。看来道修中是有内经理论体系的,古人在修行中博采众家之长,是非常精进的,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十式”要求收紧下颚旨在打通三关,三关通就可以阳气升、阴气降,水火既济、温煦活泼、气血调和、修到深处可以通体生辉。正像一位高人给“十式”的评语是:“至简至易,但又能从佛、道和内经上讲明白。问题是修习者能否用虚静之心体悟,去证得圆满”。《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是精髓所在。对“十式”而言,我也是一个行者,愿和大家一起去实践和见证生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