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十式”时,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不听话,很难被控制,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想如何与身体对抗,如何战胜身体,而是要学会该如何与身体沟通,在沟通中来寻求和谐。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一味地对抗和强迫身体,并没有真正的聆听身体发出的声音和信号,更别提好好和自己的身体沟通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身体的沟通过程就像是一场恋爱。如果我们能用恋爱的心情对待身体,那么身体一定回报给我们内心深处的喜悦,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定是幸福。
著名的传播学家艾尔伯特·梅拉比安经过长期的试验,对信息传递的效率得出如下结论。
http://s5/mw690/002Y1E4ugy6DCBYsH5i34&690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十式瑜伽练习。书中尽管已通过文字、图片,包括视频对十式瑜伽体位进行了较详细的诠释,根据梅拉比安的信息传递原理,这些诠释随着信息的衰减还不足以给修习者提供完整和准确的方法。我只希望它是一个指向或路标,而不应仅仅执着于文字的描述,那只能限制你自身的灵性,就像你指挥一个开车从保定到北京的人,应该告诉他的是走京石还是京昆高速比较便捷,沿途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注意什么问题,而具体前行中如何并道,如何随机处理和判断每一件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则必须经由他本人完成。
写作过程中,为了把体位描写准确,往往会把瑜伽姿势分解成细琐的指令,用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法做体位。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描述的越精准越细致,反而越会限制身体的创造性,同时让修习者太费脑筋,无所适从。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了蹒跚学步的阶段,孩童那么幼小,不可能看懂文字,也不可能透彻的领悟语言。但只要妈妈在前面招手或受新鲜玩具吸引,他就会迈开腿大胆尝试走路,每7天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每21天就会给成人一个惊喜。但如果把如何走路写成一本书教导人们,什么路况怎么走,什么场合应保持什么步态,手臂在什么位置,腿怎么迈,恐怕几十万字也难以精确完整地表述明白。最后,人们只能成为邯郸学步,远离了行走的快乐和目的。
2000多年前,伟大的瑜伽师帕坦伽利认为,姿势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好的体位动作应该是稳固并舒适。一句话道出了瑜伽所有体位动作的精髓。在体位练习中,其内在的共同规律就是紧张、放松,让呼吸引导你的体位动作,把动作过程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呼吸来体验,一次只照顾一个呼吸循环所生起的反应。用这样的方法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困难。
没有僵硬呆板,没有机械教条,只关注一呼一吸与动作之间的契合,关注身体的感受,顺应肢体的规律,整个体位的练习过程就不会局促和窘迫。当你不再拘泥于那些文字和图解时,你会发现身体的智慧,它会引导你的练习,这样你就能充分地享受其中的过程,收获练习给身体带来的增益。只有维持在自己真实的水平和经常性的练习,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受益。对自己有耐心,特别是对自己平衡感、弹性、力量、耐力的耐心,它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进步,所谓积跬步成千里,你会在十式瑜伽的修习中慢慢地成长,根深叶茂,蜕变成参天大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