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式瑜伽”体位详解之——旋转式

标签:
健康 |
分类: 十式养生法 |
为了便于初学者练习,我打破顺序,先从最简单的体位入手介绍,即旋转式。
http://s1/mw690/a214482egddc4715b38a0&690
旋转式的动作要领是:呈站立姿势,双臂平展于两侧,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肩部不要上耸或紧张,保持肩臂在一条直线上。从左向右转顺时针一个完整的圆圈。开始时慢慢旋转,中间慢慢加速,而后慢慢减速,最后慢慢结束。旋转时,保持缓慢而均匀的呼吸。你可能会感到微微头晕,为了减轻头晕感,可以在开始旋转之前将视线集中在前方的一个点上。当旋转之时,可以将眼睛盯在该点上,时间越长越好。旋转中,当该点再次进入你的视野,继续注视该点。当旋转完毕时,做几个深呼吸,放松身体。
旋转式的具体功效在于:能够使得所有七轮的运转速度加快。这个体位源于宗教中苏菲派的一个分支。在《旷野的声音》这本畅销书里,马洛·摩根马讲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那就是澳大利亚土著人也将旋转作为激活生命能量流的一种方式。摩根马在澳大利亚内地的一个土著部落里生活过几个月,当地人告诉他人体内有七个能量中心,并且能够通过旋转来增加能量。在印度有一种僧人叫旋转僧,几乎可以永无休止地旋转。我们的童年都有过旋转的体验,事实上小孩的旋转能力远远好于成年人,年龄越大,旋转能力越低。在实践中还发现,身体的强壮程度与旋转能力呈正向比,身体越强壮,旋转能力越好,反之亦然。
大家不要小看旋转这个体位,它的体位动作看似十分简单,但要想直接完成21圈也非易事,对于四十岁以上的初学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从5遍开始,只要坚持,两个月完成21圈应该不是问题。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可任意妄为。有位三十多岁的修习者,自认为身体强壮,结果由于转速过猛眩晕摔倒,眼角碰到了茶几上,所幸没有大碍,不过在脸上凭添了个疤痕。修习旋转式,只要旋转次数和速度循序渐进,慢慢地体会旋转的过程,坚持下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一位朋友,不到四十岁,身体底子很好,是个企业老板,由于公司处于创业阶段,工作十分繁忙,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健身,他的健身方式就是早晨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做俯卧撑。由于长期透支健康,2011的下半年,患了感冒,却迁延不愈,症状刚减轻了,接着一次新的感冒又光临了,闹了半年多。后来他找到我寻求良策,我把“十式”教给他,他嫌麻烦,说自己没有长功夫锻炼。不过他说,这个转圈倒是挺省事,不行我就练这一个动作。半年后他找到我,让我再教他几个动作。他说,也邪性了,我每天转几十圈这个动作,感觉身上原来的困倦、酸沉的感觉消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感冒也好了,这不,好长时间都没再感冒了。我告诉他,你的心不能太急,要沉下来,旋转对你是有很好的收获,但一定每天不能超过21圈(每天旋转不超过21圈是大师的忠告),过多会引起躁动,让你的能量外泄,还是系统的练习“十式”为好。
我有一个僧友,出家前体弱多病,说话细声细气,缺乏阳刚之气,修习“十式”一段时间后,他和我交流。他说:我最爱做的体位就是旋转式,不需要体力,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转圈时想象是转圣塔,转一圈,就多一圈功德,转完21圈后神清气爽,现在的身体状态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同时对我的佛法修为也大有裨益。他的话提醒了我,2009年我邂逅那位藏南大师时,由于时间仓促,未来得及聆听大师理论上的细解。
近年来随着对佛学的深入了解,我对旋转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体位可能源自于佛法转经筒、转圣塔来累积功德的思想,顺时针旋转既是佛律的要求,也是宇宙的运动规律,21圈又与大自然的阶律(七日节律)相契合,加上很多朋友在实践中给我的反馈,经过归纳究竟之后,让我对来自西藏佛教圣地的“十式”这一独特的健身方式又多了几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