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团取暖“茅台们”是否垄断操纵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1-01-11 16:27:58)
标签:

股票

时评

       当前基金抱团的情况,这也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基金抱团这等于是新型操纵,他们和游资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利用资金优势不断推高持仓股的股价,募集来的新的资金继续推高,不断正反馈,直到出现超级泡沫!目前他们持有所谓的价值股核心资产感觉名正言顺,但是这些被炒高之后,严重透支发展空间之后!一旦泡沫破裂,对中国股市的杀伤力比小盘股要严重的多,何况13~15年他们抱团坐庄爆炒小盘股也搞出过股灾。监管层如果再视而不见,将会再次重蹈覆辙,不但难辞其咎,而且会成为不长记性的历史罪人。 从今天整个市场的表现看,机构抱团股出现筹码的松动和分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种抱团取暖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弊端,其实从上周开始就有消息说管理层已经在有意识地弱化机构抱团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但是既然已经成风,又岂能是轻易就结束的事情,因此在风格转换之际,指数出现这种上蹿下跳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句话就是市场这样的走势是主力开启了调仓换股造成的。
   但,基金们报团取暖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现象”:
  “基金们抱团集体坐庄-→集中资金优势不断推高股价-→在股价上涨同时基金净值上涨-→在社会上造成买基金赚钱强烈效应-→基金销售爆棚甚至要配售-→理财储蓄等场外资金源源不断变成基金-→基金们拥有的“核心资产”成为“权重股”并稳定着大盘指数-→既避免了“无股不押”的巨大金融风险又使得新股发行“常态化”……”
  管理层乐见其成,基金经理乐此不疲,一级市场乐不可支,跟庄散户乐在其中……
  抱团取暖,全世界成熟股市皆如此!
  抱团瓦解?那就先从贵州茅台做起、先试试看!
  抱团瓦解,是一个伪命题!
  抱团瓦解=集体自杀!
  或许,总有一天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基金抱团瓦解潮”!那,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是基金发行的“大日子”、
  又要一举发行13只新基金!
  尽管很多人对基金“报团取暖”很愤怒,但是,这些基金、这些净流入的增量资金,他们会——
  1、他们会担任“解放军”,去解放那些“上档有沉重套牢盘”的“冻僵股”么?他们大概率会加入“上档没有套牢盘”的“友军”,更何况有些“部队”还跟他们是一个“番号”呢!
  2、他们必然要使自己的基金净值上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有资金加入,才会避免被基民大规模赎回;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强烈的“买基金赚大钱”的效应;才能使基金“日罄”、“配售”;才能使基金们唱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而越来越壮大!
  3、我说过,成熟的股市都是“基金抱团主宰着行情”、都在“去散户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向资金”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大基金联合体”!你一定要认识清楚,这些外国大资金就是打着“明晟”、“入摩”的旗帜“抱团”进入中国股市的!
  ……,不得不认的现实啊!有人说,现在的大盘跟当初3587点完全类似。这点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当初大盘上攻3587点随后见顶,这点我们不赞同,因为3587点当初是散户主导市场,现在的场是机构在主导市场,机构本来就是喜欢抱团取暖,喜欢蓝筹股,所以现在蓝筹股上涨,题材股下跌。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3587点是因为IPO超发引发了见顶,现在每周IPO也是10家,市场不堪重负,两市个股全线连续下跌,这点我们是非常同意的,也是非常赞成的!每周科创板注册3家,创业板注册3家,主板4家,这么大的发行量,大盘个股不下跌,那才奇怪!                                                                                                                                如何看待基金抱团取暖现象?

首先,你要考虑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抱团的这个现象?原因是什么?然后,你才可以去分析抱团何时结束。如果没有分析根本原因和内在逻辑,盲目去预判何时结束这件事情,其实都是基于你个人的猜测,有“赌”的成分。

咱们把历史近十年的抱团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复盘和回顾,一共有三次抱团:

2013-2015年,互联网科技
2017年,白马蓝筹,当时茅台突破300一路创新高到700多
2020年,科技+消费龙头


前两轮抱团属性比较单一,这轮可以说是一场综合属性的抱团结构。再往前回顾,2007-2008年的煤炭有色,也是单一属性的。

但总体而言,这几轮的抱团内在逻辑其实是相通的。

每一轮抱团其实都是基于这两点,第一,业绩的确定性;第二,成长的突出性。具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个行业/板块,它的业绩增长在全市场具有最领先的优势,所以资金采取抱团。

我们把过去的这次抱团逐个分析,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番。

2013-2015年,科技股,根本原因是外延式并购,并购放开后,很多科技公司可以不断去并购其他公司,装入上市公司,就会显得自身整体业绩增长水平比较快。一边发定增并购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然后一边等着市公司股价上涨之后,再发定增再去并购。2015年这轮牛市玩的就是这个外延式并购的逻辑。


但玩着玩着也会有限制,原因有三点:第一,你是否还能募集到那么多的钱去并购。第二,市场还有没有那么多好公司值得你去并购。第三,你完成并购后,对方给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这三重因素足以让这场游戏玩完。你瞧创业板之后连续几年都扶不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杀估值”,前面基于讲股事把预期打很高的公司,估值炒得也高,但价值总有回归的一天,慢慢修正。直到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大堆商誉暴雷,前期炒作过高,如今无法兑现业绩承诺,最终只能以大跌,把市值再吐出去来消化利空。


2017年,白马蓝筹,根本原因是价值发现。2015年牛市结束,业板为主的中小票都要还旧账,蓝筹因为在牛市中涨的少,并且业绩伴随着外资的介入之后,正式开始价值发现,业绩增长迅速,在市场中占据领先的位置,导致大家一起抱、


2020年,科技+消费龙头,根本原因在于内需+抗打。从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抱过一轮科技股,半导体、5G,跟美股的科技股走势基本一致。后面疫情突发,上市公司,一方面因为内部停产,需要复工,调整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大爆发,海外需求被大幅的削减,这双重影响会直接导致业绩损害。我们多次在直播间提过谁能抓住需求,谁的业绩最稳定,谁就能获得资本的青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拉出市场中所有的行业。

基本上,消费需求,尤其是避险消费类的需求是最刚性的,你哪怕收入下降,你该吃的该喝的,总归还要消费。

其次,科技这边,很多科技龙头在业绩上没有消费这么强的支撑,但比如美股那边一大堆科技龙头创新高,我们国内的科技股也会开动,因为国内的科技公司更多是他们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个股,会跟随美股的科技股走。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会发现这和2015年那波科技抱团不同的是,之前炒的是小票,现在聚焦于前面的龙头,因为在这种疫情冲击下,只有最靠前的才能最抗打。除了抗打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经济转好后,也是他们恢复的最快,无论从技术优势,还是融资能力都要超过很大一部分。

基于这三轮抱团的复盘,我们会发现:

整个市场抱团的原因不在于风格和板块,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整个市场中,业绩是最突出,最稳定,在当下市场中能够跑赢绝大多数板块,所以资金才会去涌向它。

那么,什么时候结束抱团呢?

你更多要看的是抱团原因还在不在,抱团的逻辑还在不在,市场中有没有出现新的,比它更突出的,在业绩和需求上或者成长性上更好。

又或者是,在现在疫情还没完全消失的大环境中,有没有比当下的抱团更突出的。如果没有,那个“更好的”出现,资金很难跳出来介入到新的板块去做配置,所以当下的抱团格局和趋势,也很难被打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