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484A310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浅谈中医学两大特点以及哲学基础

(2016-10-12 14:33:28)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484A310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浅谈中医学两大特点以及哲学基础

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浅谈中医学两大特点以及哲学基础

作者:曾金生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484A310

《中医基础理论》是我们学中医的学生所接触的第一本教材,毫无疑问是我们中医的启蒙教材,他奠定了我们中医的整个理论基础,他对我们建立中医思维,构建中医学术体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了解一个东西,首先要知道他的属性;我们首先来谈一谈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书上是这样子写到: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和现代医学不同,现代医学仅仅是属于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医学融入了这些因素致使走上了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中医学具有完整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这一体系与西方医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两大最基本的特点。整体观念就是中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中医学整体观的物质基础是气,其不具备离子的特点,在这可以说是源头上就和现代医学分道扬镳,因为现代医学的物质基础是原子是具有粒子性的。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中医学理论未能建立在解剖形态学基础上。我们学习过中医的人就知道,中医学的概念如阴阳、五行、命门、三焦在我们人体内都找不到,而现代医学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都可以找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也显示出了中医的非粒子性。其次中医学的整体观重视人体与自然界事务之间的联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从自然界获取能量,必将与外界的寒热风雨,四时变化等紧密相关,所以中医学的自然观念就是“天人合一”即崇尚自然,顺应自然。

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第二个特点,既然作为一门医学,其直接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是对于证的认识。那证是什么呢?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例概括,证是病机的反映,反映的是疾病的阶段性的本质。那么证论治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确立证候,再根据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法。中医看病时更多地注重证,许多不同的病表现出相同的证,许多相同的病则出现不同的证。这样便出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现象。而现代医学一开始追求对疾病的本质进行确立,掌握整个病变阶段的发生发展过程,给予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们探讨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世界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来源于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医学的理论一直保持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形态,这种哲学方主要有:气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气分为阴阳, 万物皆为气的不同存在形式,中医学中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是正气,致病的一切因素都是邪气。正气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水谷精气,邪气来源于天地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毒气,疫疠之气等等。气是无形的是不断在运动者的,万物也依靠气相互联系。

阴阳五行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疾病运动的规律,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可以说是最高的理论原则。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最理想的境界,阴阳失调则是基本病机,中医治病首先得分清阴阳,阴阳不分则医理不存。在中医学中人对应五脏、五官、五液、五志、五轮等。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生命和疾病千变万化但不处五行生克法则之外,中医学借其认识人体,解释生理以及病理。

学习中医才一年,对于中医的认识还在极其浅薄的阶段,在学完这本教材后根据自己的一些理解写下了这篇读后感,其中有许多地方可能贻笑大方,望读者见谅! 

Y484A310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浅谈中医学两大特点以及哲学基础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曾金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