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29A76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心理的一门学科。“情绪”即人的情感表现形式。因而《中医情绪心理学》就是一本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人的心理情感的书。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医所说的人有七情五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了解了有关七情致病的相关内容,但仅仅只是皮毛。当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虽然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总的来说还是加深了我对中医情志方面的认知。它有着自己的特色,当然,对我而言,也有着我自己的不认可,尽管不知道对错。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它的写作方式:1.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展开,贯穿全本。对于这一点,我感觉有利即有弊。优点就是可以让人更容易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心理本来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且就现在医学发展的局势看,西医人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明白。例如:最明显的就是激素与人情绪的关系。利用当今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来进行描述,认为情绪的主要神经基础可能是神经调质和激素,5种最基本的神经调质可能分别影响5种基本情绪:喜悦—多巴胺、怒—肾上腺素、哀—5-羟色胺、思—乙酰胆碱、怒—去甲肾上腺素。但是这样容易产生对这本书的偏向理解。可以说,在这本书中,大多方面都在围绕这个展开,也许在读这个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认为:原来情绪的发生是人体激素在作怪啊!这样,它就偏离了这本书是要讲述中医与情绪心理的关系这个主要的含义。2.它在其中列举了很多的案例。这样让我们对情绪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因为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践=。如:在讲基本情绪“喜”的时候就列举了张子和的医案“戴人路经古毫逢一妇,病喜笑不止,已半年,众医治之术穷。戴人以沧盐成块者二两余,火烧通赤,放冷研细,以河水一碗,同煎三五沸,稍温,与饮之。以钗探咽中,吐去热痰五升。次服火剂,火主苦,解毒汤是也,不数日而笑定矣。”读懂这个医案的前提是,我们提前需要了解五脏七情以及阴阳五行的关系,但在这本书上是这样写的:怒—火—辣—心、喜—甜—木—肝、恐—肾—水—咸、思—酸—脾—土、哀—苦—肺—金。但是,我们都知道,喜在五脏属心,五味属苦,对于此书的描写,我表示不理解,是印刷错误,还是其他原因。正确的应该为:怒—木—肝、喜—火—心、思—土—脾、悲—金—肺、恐—水—肾。在这个医案中,妇人喜太过,虽为积极情绪,但太过仍然是导致疾病的产生,于是医者运用情志与五脏及五行的关系进行了治疗,最终痊愈。3.文中从人体的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情绪所产生时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的描述。可谓面面俱到。例如人的体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当然,还包括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认知能力。4.讲述了养生与心理疗法。就中医而言,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有中医自己的独特诊疗原则: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对于这一疗法,《黄帝内经》很早就对其正确性进行了实践证明,一直沿用至今。当然,现在也有了更加别具一格的疗法,对于心理疾病,在这本书中就有介绍,如心理咨询,自我暗示,以及正念疗法等等。最主要的就是正念疗法,这一疗法也是让我感觉最具有特殊性的疗法。主要根据人体的一些特点进行思维意识的转变。当然,同时也包括一些认知、行为等的变化。5.附录部分添加了心理测试题,可以增加我们阅读此书的兴趣。遗憾的是没有答案与解释。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就这本书而言,它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瑕疵。当然,就瑕疵仅仅对于我而言,我有以下几个见解:1.书中大篇幅的运用西医的知识对情绪进行讲解,包括治疗方面。感觉有些违背中医的思想,中医讲究辩证与统一相结合,包括人,社会,自然等各方面。而这本书则是从人体神经激素等方面出发,很少涉及人体脏腑,阴阳五行,表连虚实等。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看有关西医的著作,里面的文字以及引用的理论思想,人物等等。2.里面的某些用句我感觉不是很恰当。在讲中医的基本情绪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医学把人也分为金、木、水、火、土5种类型,这种分法有它的可行性,但可能也因没有当代科学理论的支持而有缺陷。的确,人的个性如果使用当今的神经生物学方法来解释可能更科学。”对于此句话,我无法说明我是认同还是不认同,但我也需要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在读这句话的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专注西医的人在评判中医,说它不科学一样。什么叫科学?其实我对此有很大的疑问。科学无非是检测其正确性,中医存在了上千年,治人无数,多少理论实践都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难道还在不科学的范畴么?如果说某一病症你解释不通,只能说明你的中医修养没有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总是以科学与否来进行评论。没有人来说宗教不科学,但是它的存在与中医一样,同样无法解释。事物发展总会有一定的规律,而中医则是天地人之间的规律。有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也有中医的“阴阳五行”。也许此话比较偏激,但是这本书的名字是《中医情绪心理学》,那么它所涵盖的内容确实有时让人很不解。
在读完着本书后,感触颇多。虽然有一点小亢奋,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确让我对人的情绪心理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掌握,也激发了我想要更好的学习中医的心理。也许还得多读几遍这本书才能了解它的真正内涵。只能说医学妙不可言的同时亦深不可测。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曹芳芳,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