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
公司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5
  • 关注人气: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3A20一味中药一位人之大黄——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有感

(2016-09-12 15:17:18)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3A20一味中药一位人之大黄——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有感

一味中药一位人之大黄——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有感

作者:朱雪林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33A20

犹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中药,是在初二的一次医院之行,偶然间查出自己有慢性咽炎,医生推荐喝中药,于是我接受了一个月的中药洗礼,在我每次抱怨中药味苦的同时,我爱上了中药的味道。我爱上了它良药苦口利于病的特点,与中药之缘由此开始,以至高考后选择了中药学,从此缘分注定。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我读着《中药学》中的十八反歌,心中默默体会着这些救人活命的美丽草木,内心不禁宛然一笑,这些中药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有些自己的小性子,遇到与自己不合的中药,还会闹起脾气来。

越是品读《中药学》,书中的一味味药在我眼中,越像是一个个人。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栋梁,他首先有些自己的秉性脾气,做事风格以及自己的归属,后来又顺应社会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成功的方法,步入成功的阶梯。我觉得一味中药也是这样的,像一个人一样。而我独独偏爱大黄,大黄已在我心中具化为一个有些自己个性的人。

四气五味

所谓四气五味就像人的性格一样,药刚长出,也就带有着自己的性格。它有寒热温凉之分,又有辛甘酸苦咸五味。所谓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药亦然,四气五味决定了它的作用。先说四气,寒凉可消热,温热可散寒。就大黄而言,大黄性寒,寒能清热。再说五味,辛能散能行,甘能缓急止痛,酸能收敛固涩,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那大黄呢。大黄味苦,自然就可以泻火。大黄性味苦寒,功效就是清热泻火,泻下攻积。那么大黄一定是一个品性寒凉,个子高挑,刚硬的男孩子。

归经

每一位中药都有自己的归经,归经即其作用部位。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只有一个人有了归属感,他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去拼搏奋斗。中药也是,只有在自己的归经中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徐灵胎说过“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当我们通晓药的归经,用起来得心应手,中药也可适的其用。大黄有些自己的个性后,那么它归属在哪呢?它归脾,胃,大肠,肝,心经。这也体现了它作用广泛。它归大肠经,大肠主贮存和排泄粪便,所以虽大黄泻下效果迅猛,但并不认为它伤身。

炮制

每一味药在不同的炮制下,可发挥不同的用处。而我们为了更好适应临床的需要,就会对草药进行炮制处理。这时中药就像人一样,虽然有最初的个性,却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去改变,更好的融入社会。

大黄有着自己苦寒的个性,本身可以清热泻火。而我们为了更好的让大黄适应临床需求,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制成酒大黄,就能够活血化瘀。而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略喷清水,取出晒干,就变成了大黄炭,可以止血。两者炮制方法不同,作用截然相反。处于不同的炮制下,大黄也有了自己的别名,酒军和焦军。这和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拥有了不同的称号,岂不是一样的。

配伍

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中药亦如此。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我们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即可获得疗效。但对于病情较重,单味药的力量就有限了。比如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甚至神昏谵语。一味大黄是不管用的,我们需要进行配伍。

根据大黄的个性我们要找到与之相配的药,可以帮助大黄的,这样就可以药到病除。此时我们用大黄,厚朴,芒硝,枳实按量配成大承气汤,用于此病症。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这四位药配伍使用便可起到增强泻下通腑泄热的作用。

一味中药一位人,每味中药都有自己的一生。在我看来,大黄初长成就是苦寒的本性,而后被我们炮制,再然后配伍用药,用于治疗,大黄的一生也就步入了完结,却给予了他人健康,大黄也可谓铸就了自己的辉煌。从某个角度看,恰似一个人步入成功的一生。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一直依赖传统药物与疾病斗争,而这传统药物中有90%的为本草药。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药物的中医药体系也是世界上最完备、成就最大的医药科学。传统文化的魅力,远远不是略懂皮毛就能领略到的。能把先辈们留下的这些精髓全盘继承,也非易事啊。我想我与中药的缘分既然定下,就要在这条长路上一路走下去。

    那么,每味中药,每位人,余生请多多指教。

    
Y33A20一味中药一位人之大黄——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朱雪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