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8A8楚林笔下识本草,美文之中晓中医——读《遇见最美的本草》有感

(2016-09-09 23:38:09)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8A8楚林笔下识本草,美文之中晓中医——读《遇见最美的本草》有感
楚林笔下识本草,美文之中晓中医
——读《遇见最美的本草》有感

作者:赵玉慧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8A8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关注的事。然而,涵盖了实践医学、哲学、文学、自然学,甚至是地理学的中医药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传承不易,即便是写本让民众都能看得懂、又愿意读的草药读本,也非易事。而《遇见最美的本草》来的正是时候。它像一面散发着中医药香的旗帜,依托每个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悟,引领读者认识了无花果、三七、五味子、剪春罗、王不留行等50种常用中草药。”如襄阳日报中所说。中医药文化对于我们华夏子孙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但是由于我们一直形成的思维定势,觉得中医中药知识非常晦涩难懂,但是,在《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书中,我看到楚林笔下的本草“散发着中医药香”。

楚林写本草散文,源于一次偶然。“夏天一次晨跑,看到河边满地的旱莲草,就想到它和冬至采摘的女贞子合用可制成专治肝肾阴虚的二至丸。”正是这两种本草跨越季节的懈逅,触发了她的灵感。《女贞子与旱莲草》一文发到博客上,立刻引来博友的围观和好评,这也成为她持续写作本草散文的动力,也才有了这本《遇见最美的本草》诞生。

这是一本精彩的中药散文集。作者将目光聚焦人间最美的草木――能够活人救命的本草。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医理、博物知识、传说故事、处世体验、人生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五十篇美丽的本草故事。文字清新,感情真挚,娓娓道来,温馨怡人。在一次次本草与人的奇妙邂逅中,一味味中药犹如一个个至情至性的人跃然纸上。

“妙不可言永远的童话──无花果,相见欢朝颜朵朵为谁开──二丑,清丽一杯凉清丽一杯凉──金银花 ,布衣暖菜根香月满花枝──百合,不染尘世外仙姝──金钗......”,这样的章节题目宛如一幅幅美得让人无法移开眼球的画卷。从前中医中药的晦涩难懂和博大进深在《遇见最美的本草》中显得格外亲切了。

    她的书中都是从病例引出本草,剖析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和辛、酸、甘、苦、咸五味,楚林用心体察人间百味。可谓真正的“四气五味”本草香。比如独活,“我第一次用独活,是给一位产妇。产妇产后数日,忽然腰腹疼痛,浑身难受,进食困难。我诊断后怀疑是腹中余血未尽,遂开出益母生化汤以化瘀补虚。查房的老主任看了后说,可能是受风再加上一位独活。除风止痛,果然药到病除。”楚林说,女人坐月子期间,最怕见风,而上苍就安排下一味祛风的药。“我想,这独活,怕是专门为世上的女子备下的吧。”

小时候和伙伴们摘了相互打闹着玩耍,把田野里一种刺球球故意往对方身上头发上打,有时候黏衣服上、头发上,扯都扯不下来,后来才知道它叫苍耳,也是一味药,可是却从来没管过它的作用。在《最美的本草》中,楚林称它“浪子”,这样一个让人遐想无限的称呼,我至今也没明白她为何这样称它。不过却知道了它用麻油调和居然能治鼻炎,我母亲有鼻炎,想着下次回去也试试。

一味草药一段缘,《遇见最美的本草》又极具文学性,着让本来就喜欢文学的我对它更是深觉“一见如故”,与很多读者对其情理兼具、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笔一样产生共鸣。

楚林写杜仲的文章,让无数读者为三表叔的命运叹惋。楚林觉得,三表叔倔强地种植杜仲,原来一直都是在赎罪。除了三表叔和杜仲,还有奶奶和无花果、飞鼠和金钗、四哥和苍耳、独活与巴东姑娘梅子……一篇篇与本草相伴的光阴故事,就是一段段中药与人的温暖情缘,楚林在悲喜笑泪中让人体会到五味本草、百味人生。

“传统文化的魅力,远远不是略懂皮毛就能领略到的。能把先辈们留下的这些精髓全盘继承,也非易事啊。”楚林的本草散文能感人至深,全因文字中饱含着她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一直依赖传统药物与疾病斗争,而这传统药物中有90%的为本草药。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药物的中医药体系也是世界上最完备、成就最大的医药科学。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最终取决于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这也是我们“文化强国”战略的真正初衷。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普及,医者兼作者的楚林确实为我们开了个好头。”与开头如出一辙,楚林的文字不仅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奇美的文学之旅,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在楚林笔下遇见最美的本草,在《最美的本草》中学习中医药文化,让作为中医学子的我获益匪浅。

        Y8A8楚林笔下识本草,美文之中晓中医——读《遇见最美的本草》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赵玉慧,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