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祸村的故事之七 : 归宗风波
(2012-08-24 15:20:39)
标签:
(原创) |
再说大祸村有六户人家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逃出活口,盼着将来有一天能娶上媳妇,就忍痛割爱,把自己的亲生骨肉给了别人。这些人在外村长大后都成了家立了业,娶妻生子,总比在家里的人打一辈子光棍强得多。这本来是件好事儿,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事儿竟给大祸村埋下了祸端。
时间到了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时候,这些人突然要回老家认祖归宗,并携妻带子,要求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分得自家的一份责任田。为此,在大祸村里就闹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分地风波。当时,大祸村给人家的孩子有六个,有的两三岁,有的五六岁,最大的也不过是十岁多点。他们一直在外面生活了二十多年,况且,都娶了媳妇,育有子女,现在要回家分地,大祸村的人能接受吗?分地不久,这些人就一个劲地找队长韩有福,哭闹着要地。还说,要是队里不分给他们地,老婆就跟他们离婚。要地的事儿对村里人来说,可不是个小事儿,要是群众坚持不同意,这事就很难办。于是,有福就一方面耐心地给他们作劝说工作,另一方面找群众代表商量,尽可能地把矛盾消化掉。并叫他们到乡亲们家里去一趟,向老少爷儿们求个情,也许这事儿能好办得多。经过一阵子的双方思想工作,群众还是意见很大,不断找队长反应说,他们都出去几十年了,有的一家好几个孩子,现在看到分地了,地值钱了,又回来要地勒,天下哪有恁好的梦,咋着也不能把地分给他们。这下可把韩有福难坏了。
这些人到底地该不该分?有福心里也没有个底儿,一时也无计施从没了主意。他只好去乡政府找领导去反应情况。有福到乡里问罢,问题终于有了答复: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分地时只要是本村人,且是农村户口,不管是在哪儿,都可以分得一份责任田。但是,如果要回到原籍分地的话儿,当事人所在地必须出具证明,才可以给地。总之,一个人不能两头占地,只能占一头。类似大祸村的这种情况,这些多年生活在外的人,只要当地村委会开具不在他那儿分地的证明,原籍是可以分地的。
韩有福这才一口吃个鞋帮儿,心里有底了。
韩有福从乡政府回来后,就挨家挨户地跑一遍,进一步向群众讲清楚这次分地的有关政策,大多数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听队长这么一说,心里清楚了,想通了,一肚子的怨气消散了。这时,有福就趁热打铁,马上召开群众会。他的一番演讲,虽说是个大老粗,没有讲话稿,临阵发挥,但,却讲得村里老少爷们儿眼泪汪汪。他说:乡亲们啊,大祸村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呀,大家有啥吃了,有啥穿了,多亏党的政策好哇!但是,话儿又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过去。二十多年前,我们村穷到啥地步,大家心里比谁都清楚,其他的不说,没有娶上媳妇的咱村有多少?连个孩子也养活不起呀,没有法子给到了外村,这是我们大祸村历史上的耻辱!今天,他们从外面回来了,这是我们大祸村的一件好事儿,大家应该高兴才是啊!乡亲们可以睁开眼睛看一看,我们村还有没有年轻人,二十年来没有谁家添过一个孩子,都成老年人了,还有啥用?他们带着孩子老婆回来了,认祖归宗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儿,他们是我们大祸村的人种!是我们大祸村的民族希望啊!我们能不欢迎吗?!他们刚回来的时候,大家对此有看法,想不通,我都理解。后来,大家明白了,想通了,这就对了。今后,乡亲们要是还有啥儿,就直接对我提。队长讲完话儿,大伙听后一时沉默无语,心里像一团燃烧的火,感到发热发疼发亮。散罢会,队长韩有福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那块“活动地”,扯绳、划印、歇厥,他们分到了责任田。
至此,大祸村的一场归宗分地风波终于云消雾散了。
前一篇:大祸村的故事之六 : 试点村
后一篇:大祸村的故事之八:变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