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祸村的故事之六
试点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祸村的苦难生活,已经到了人们难以承受的极限,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特别是经过一次次运动的“洗礼”,造成人心涣散,生产严重滞后,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不知何去何从,苦苦思索着的时候,一场渴望已久的暴风骤雨也即将来临。那是一九七九年初冬,雪花儿飘飘的一天,县里给大祸村派来了一支由一行六人组成的工作队,他们自带行李,自带口粮,自起炉灶,进驻到了这个最穷、最苦、最落后、最偏僻的小村子。说到底,他们来这里是搞土地联产承包试点的,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全县推广。因为大祸村穷得出名,所以,县里选择大祸村搞试点,一旦土地承包成功了,对下一步在全县普遍展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作队在大祸村安营扎寨后,开始群众还不知道工作队是来这里干什么的,整个村里的人们议论和揣测着。一天晚上,生产队里的三间破房内,亮起了煤油灯,灯光虽不是很明,但,还是足把整个屋里人的面孔照得一清二楚。他们正在开会,议题就一个,那就是讨论怎样开展土地分田到户问题。参加会议的共十一个人,除了县派六个工作队成员外,还有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治安主任、民兵营长以及大祸村生产队长韩有福。会议一开始讨论分地的事儿,工作队首先就碰了个钉子,韩有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韩有福解放前就在村里问事儿,一直问到现在。几次运动中,他都少不了挨整受斗,如今又打头阵分田到户,搞单干,心有余悸,闹出了问题谁吃得了。工作队没有想到韩有福会不同意,无论咋说也不行,会议开得很尴尬。后来,韩有福看会议如此僵局,心想大祸村又是县里选定的试点村,不搞也顶不住,想到此,就对工作队和大队班子说,分就分吧,但是,咱可把话儿说到头咧,要是分出了事儿你们负责。有福还不放心,说话儿空口无凭,又叫工作队队长写出个字据。这样写道:“工作队在大祸村搞土地联产承包,这是县委的决定,发生问题县里负责,与韩有福无关。”这时,他才放下了包袱,打消了疑虑。会议几乎开了个通宵,但,这次会议对分地只是研究制定了宏观政策。后来,又接连开了好几个会议,对分田到户又出台了相应的具体措施、条条框框。分地方案一定下来,马上召开群众大会,村里所有男女劳力参加,竟没有一人缺席。这次会议人到的那么多,那么齐,开得那么成功,是历史上所罕见。
久旱盼雪雨,禾苗盼甘露。老百姓早就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当群众知道了要分地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全村一下子沸腾了,像开了闸的洪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到处奔走相告。有的群众止不住热泪盈眶,从心灵深处抱以无声的支持和声援。紧接着,一场春风化雨似的“土地革命”开始了,当时有人给分地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扯个绳,歇个厥,划个印,分了地,群众越干越有劲。”但是,也有个别人思想保守,怕这怕那,也流露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叹!然而,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历史的滚滚洪流。老百姓坚决拥护,只要老百姓愿意干的事儿,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让老百姓富起来,管他回到那一年!在县工作队的带领和指导下,仅仅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大功告成。生产队里除了留下几十亩活动地以外,其余地分了,牲口分了,农具分了,机井分了,大树分了,坑塘分了,屋子卖了,只要能分的东西统统分个净光。分地后的第二年,大祸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家户户有余粮。从此,大祸村人民才真正摆脱了苦日子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而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祸村土地承包试点成功了,并总结出一套可借鉴的丰富经验。一九八零年,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了大祸村的经验,掀起了土地承包的热潮,八十万亩土地全部承包到户。也许是从这一年开始,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场农村土地改革的春风席卷全国,也许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当时具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才真正一步一步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人民安康富裕了,抚今追昔,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年那些投身于农村土地改革风暴中的勇士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