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努力的本质不是“必胜”,而是“成长”

(2025-10-10 08:05:26)
标签:

成长路上

努力

杂谈

财富与地位是社会普遍承认的成功标志,但并不是通过一般的努力就能换取得来的。一味的努力未必能换来对等回报,反而有可能成为别人笑谈的话题,因为你不自量力,不合时宜,未能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绩,努力羞耻症也由此而来。于是,有些人开始掩饰自己的付出,仿佛这样就能在失败时保住最后一点尊严。正如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所说的:自己喜欢假装不努力,因为害怕努力之后,依然一无所成。其实,努力的本质不是必胜,而是成长。努力了未必就能成功,敢于承认努力过程中的挣扎与笨拙,反而能无所畏惧地放下羞耻感,收获宝贵的成长经验。当我们不再为他人的眼光而活,或许世界就会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任何时候,努力都是一种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行为。真正可贵的,从来不是社会量产的成功标本,而是每个人在各自场域里真实绽放的生命力。

社交媒体上有人将成功归属于那些天赋异禀或运气极佳的人,而努力仿佛成了普通人的无奈选择。一些人也很努力,但宁愿费尽心思的装松弛,也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真实的努力。因此,努力羞耻症在现时也重新成为话题,羞耻的背后,或许是对努力本身有误解。我们总以为努力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标准,却忘了它首先是一种自我成全,是成长必须的经历。重新校准努力的意义,那些被羞耻感禁锢的能量才能获得真正的释放。人生的追求各有不同,就像登山,有人追求登顶的快感,有人享受沿途的风景,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如果社会可以接纳更多努力但普通的人生样本,每份努力和耕耘都能被看见,努力二字自会褪去羞耻烙印,重获直抵人心的力量。

从小到大,争取早日成功的愿望一直在催促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集中全部力量向着一个目标进发。坚信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获得成功。但现实却很难如愿,你越在意一件事,这件事就越难给我们想要的结果。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逐渐将其看得更重的时候,恐惧心理就会出现——我们只想成功,我们必须成功,不然我就成了一个失败者。在这种心态下,反而不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当遇到瓶颈时,不一定要加倍努力,而是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稍微分出去一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有利于放松身心,反而会让你更强大、更好。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谈成功之道时说,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但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而机遇,也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如果没有适当的机会,预期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不懈努力。天资有限,机会又不眷顾,那我们就只有靠自己了,努力也就是抵达成功的唯一途径。虽然希望渺茫,但不努力更会使你无立身之地。即使难获成功,但我们可以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并不是一无所获的。所以,季羡林大师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5-1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