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美,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2025-01-18 09:05:34)
标签:

审美话题

美的生活

杂谈

   社会学家李银河说:人的日常生活是枯燥烦闷无限重复的,出生,长大,成熟,老去,死亡。每个人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每一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人说,只有审美的生存才是美好的生存方式。生存的目的是对美的享用。为生存的劳作只是手段,而目的应该就是审美,在对美的体验中可得到生存的愉悦感。人生苦短,就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审美的生存。人对真、善、美的追崇,是精神上的满足,它最能充盈躁动不安的心灵。审美,是生活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高层次上生活了。当我们对看似寻常的事物,用艺术的眼光来评判,以审美的情怀来灌注,身不为物累,心不涉物欲,实现精神自由和心灵自适,这才是理想的生活境界。

世上万物皆美。庄子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审美,让我们平常的日子,有了不同寻常的境界,生活中的精粹之光,往往来自于对美的感触。审美之事,并不止于空间里的一器一物,它也可以是日常里的一粥一饭,只要悉心体味,万物皆可悦己。日常之美,就在这平常的琐碎之中,不曾辜负烟火,亦未罔置光阴。审美,即是生活。但是,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各处各事都在卷,人们被时代的机器裹挟着拼命向前,无法静下心来体验当下生活的美好,大家需要一种内在让人安定的力量。而东方美学,正是这种独特且舒适的存在,它的禅意、诗意、唯美,能击碎一切喧嚣和繁琐;它渊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有了审美,生活才不至于无味,它既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寻。因此,不妨静下心来,用审美的眼光,感受四时风雅,在平常的日子里,细细体味生命的美好。

西方哲学家康德说:要评判美,就要有一颗修养的心灵。审美的养成,是在常年累月的熏陶中修齐的。我们去欣赏诗歌和绘画,去跟随古人的修身雅事,去看电影,去读小说,去遇见人世间的艺术之光,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正是这些无用的事情,构成我们最璀璨的灵魂。哲学家周国平说:“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此处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这个信念将支撑我们度过未来吉凶难卜的岁月。”

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外之,言外之情。对美的态度,可以是为美而美,也可以是把美深入到生活中去。实现美的现实化、生活化,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感性方面简单的打扮、装饰,而更重要的是要以审美的高远境界,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事事物物,但不死盯住眼前的这点事物,而是放眼于隐蔽在其背后的母源——无限之,让胸襟开阔起来,优游于自由自在的境地。当今之社会,正需要把上述观点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用上述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不执着于这一个有限的交叉点,而能体悟到这个交叉点是整体上无限个交叉点——无限个他人之构成的。这样,就自然有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胸怀,也就有了和谐社会。和谐既是美,也是道德。有了高远的诗意,自然也就有了崇高的道德。

2025-0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