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焦虑
(2025-01-15 09:37:22)
标签:
审美话题美的焦虑杂谈 |
如果说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焦虑主要是物质欲求的焦虑、工作事业的焦虑,那么现在,美的焦虑正在弥漫,美被普遍地理解为一种装修、整容、象征运动,要求方便实用、快速高效、新颖漂亮,要立竿见影,焕然一新。所求虽高大上,但其实不美。按照中国古典的审美要求,美乃是大巧若拙,大音希声,道法自然,师法造化,是快不来的、作不来的。事情发展往往就是欲速则不达,急着想要,往往要不到,就会陷入焦虑。
我们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一切都可以重造,对美的认知由此而来。爱美是人之天性,古往今来,人类从没有放弃过对美的追求。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绝不应肤浅地停留在外表和容貌上,而应向往更全面、更深层的美。一旦人们止步于追求外在美,容貌焦虑也就无可避免地蔓延开来。保持美、变得美,成为了当今不少人一项必不可少孜孜以求的目标。不能变老,不能变胖,视丑为耻,必须藏起不合标准的部分,尽心打造装饰,丑的要变美,美的要更美,一定要使自己美起来。就这样,对美的时尚认知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身体,成为一项重负,并不断为之焦虑。
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高白瘦”的确美丽,但谁又有权利判令不“高白瘦”就是不美呢?如果世上的外貌羞辱少一些,哪有那么多人会容貌焦虑。有一位博主在她的视频里说:“我根据世俗的说法去改变自己,我想变得完美,最后却发现,我所追求的,让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美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包容的,盲目取悦任一标准最终都只能迷失自己。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与其用苛刻的目光审视自己,不如学会发现自己的独特。当我们能够重新正确认识和解读美时,我们便不会再轻易深陷容貌焦虑的囹圄。如果我们更加关注美的体验,美的感受,美的道德,美的精神与灵魂,当美的概念重回其完整性,我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将更加丰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一致与互补,将是我们摆脱容貌焦虑这一枷锁与束缚的最佳解答。
美是一种唯人才有的德性,美德乃是对物的超越。美是无为的、自然的,不美的事物都是人为做作的。一旦做作,美马上被遮蔽起来,人为只会令美消逝。我们这个时代最显眼的焦虑,其实就是美的焦虑,城里虽然光鲜亮眼,但多是人为的,美被屏蔽,对人产生压迫感,每时每刻处于紧张状态。而乡愁,实际上就是一种美的焦虑。美才是人想要的生活,所以一到假日,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水泥森林”的城里潮水般地涌向已经荒凉、越来越遥远的穷乡僻壤和古迹废墟,去寻觅那些在唐诗宋词中已经赞美了数千年的故乡,以及昔日陶渊明所谓的“桃花源”。快闪的美不能称其美,有包浆(时间的痕迹)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太难让自己从忙乱中慢下来,只有懂得适当放松,花一些时间感受生活的美妙,才能让自己获得幸福感。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