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发散与收敛
(2024-07-26 08:29:45)
标签:
思想方法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杂谈 |
定期检测自己的创意能力,不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帮助自己不断保持创意思维的活力。有一种检测方法叫“替代性用途测试”,方法很简单,选择一件生活中随意可见的常用物品,如椅子、咖啡杯、砖头,在两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一物件的用途,越多越好。替代性用途可以用来测试你的思维发散能力:流利性——想到的用途越多越好;原创性——能想到多少罕见的一般人想不到的奇妙用途;灵活性——你想到的答案能跨越多少不同的领域;精细性——你的答案是否足够丰富的细节性。但想出来的,不能是特别夸张无法实现的。这种特殊的创意能力被称为“发散思维”,旨在尽可能多地想出各种事物。还有另外一种创意能力,叫作“收敛思维”,它要找的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大量不同的可能性。收敛思维的重点是快速、符合逻辑,能得出结论,这要求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大脑。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都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主要方式有:立体思维、平面思维、逆向思维、旁通思维、横向思维、多路思维、组合思维,等等。在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大,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律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是事物普遍联系在头脑中的反应。发散思维是一个用来产生创造性想法的思维过程,通过考察情况的不同方面,探索许多可能性,创造出不同的结果。发散性思维鼓励寻求和考虑新的和不同的方法,新的和不同的机会,新的和不同的想法,或新的和不同的解决方案。
发散性思维与其说是寻找答案,不如说是提出问题以得到答案,是非常重要的创意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羡慕那些“脑子好使”的人,觉得他们总是能在别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想出新主意,想到新办法。其实所谓“脑子好使”,指的就是具有很强发散思维的人。为了能够发散性地思考,需要去模式化,也就是跳出常规模式,或者故意不使用常规模式逻辑,以克服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
有一位科学家认为,搞科研,需要的是拥有发散性思维的人,就是那种生活随性、思维跳脱、稍带任性的人。这些人对旁支斜出感兴趣,对事物细微变化比较敏锐。这种警觉又反应机敏的人,才能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提出崭新的设想。而那些平时表现得循规蹈矩,尽管很刻苦,成绩优异,但真正进入科研领域,往往表现平庸。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固化,注重平衡与规范,不胡思乱想,缺乏创造性,也许这类人适合去做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是去做程序性的事情。
收敛思维也叫做“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收敛思维具有封闭性、综合性和合理性等特点,主要方法有:目标确定法、求同思维法、求异思维法、聚焦法等等。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但与发散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各有特点,又不可分离。有一个成语叫“殊途同归”,用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殊途”就是发散的意思,而“同归”就是收敛的意思。在创造思维之初,往往更要注重发散;而在创造思维之末,则常常归于收敛。两种思维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收敛思维的产生,必须以发散思维为前提。对由发散思维所提出的各种可能性,分别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唯一或最佳答案。没有发散思维提出新概念、新问题、新方法、新思想,就不能产生创造的胚胎;没有收敛思维,思维就不可能对众多的点子或设想进行比较、评价、选择或决策。第二,收敛思维既然以发散思维为前提,那么,便可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二阶段。又由于收敛思维直指问题的答案,方向极端明确而且需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这一类智力因素进行思维,所以,是纯理性思维。收敛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模拟、归纳与演绎等。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由收敛思维到发散思维,经过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总之,思维的发散若不以收敛为前提,思维就无成果可言,而收敛不以发散为前导,人类的思维就永远停留在同一水平上,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