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即可

(2022-05-08 07:26:04)
标签:

知足

克制

杂谈

      人吃到半饱是最舒服的状态,既不让胃饿着,也能保持对美食的胃口,还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人对事,也是“半饱”即可,不强求尽善尽美,保留有余地,尽人力,听天命,不跟自己过不去,不跟亲人朋友找别扭,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半饱”的人生,表面上看是亏损的,实则是丰盈的,这样的人生,豁达而从容,宽厚而仁爱。

      不少人在追求人生的圆满,但有几个人做得到?还是“似圆不圆”的状态最适宜。交友追求“两清”,互不相欠,这可能会导致友情的终结。有高人说,社交往来的真谛就是一个“欠”字,“你欠我一个情,彼此之间便可以互相来往下去。如果互不相欠,便每每也是关系终结了。”男女之间往来,往往也是这个“欠”字,“诸如夫妻,总是一边抱怨,一边心甘情愿为对方做很多事。故中国人说夫妻是'欢喜冤家’,两人之间如果互不相欠,一干二净,便是真的缘分尽了。”不过,如果“欠”太多了,,会把情谊拖垮,也未必是好事。所以,“半清半不清”的,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人不会生下来就成熟,总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王朔说过:“以前我喜欢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现在我喜欢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年轻不成熟时,有些自负,会陷入幼稚和简单;年老成熟了,会过于圆滑而显得复杂,会陷入孤独。其实,最好的状态就在于青壮年的半成熟,既懂得点人情世故,又保留一分率性天真。这“半熟”,也许刚刚好,在“看透”与“看不透”之间,有着寻找自身生命方向的刹那体悟,以简单看待复杂渐而包容复杂,以率性抗衡着世故渐而懂点世故,溢散着人生“半熟”之美。

       我们都想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看透自己,看清人生,什么事都想探个究竟,看个明白。可是,太多的“为什么”,是没有答案的;太多的答案,也就没有了“为什么”。很多的问题没有答案,很多的答案也解释不清。佛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因此还是一半明白一半糊涂最好,不必太过执着。执着于事者,往往身累;执着于情者,常常心累。世间只有“难得糊涂”,方能化解万千危机。在明白中糊涂,在糊涂中明白,明白存心中,糊涂过人生,懂得其中道理,便学会了释然。

    为人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功夫就在于“节制”。知足常乐,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掌握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间,不用尽,有保留。节制就是知道不可为时,克制自己不勉强去为,不能为而不为。其实,节制在更多时候是以一种可为而不为的形态出现的。自己有能力去做,而懂得节制自己的力量,为的是在整个生命旅途中达到一贯与浑圆,不会因一时的高歌而衬出之后的无力。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每个人都想万事顺心,心想事成,可人活一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又怎么可能事事顺心呢?这副对联的妙处就在于这个半”字,人生只求一半的称心,便得知足,方能常乐。如果要求事事称心满满,不但难以如愿,而且会使自己陷入烦恼。人生,总是一半一半的: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糊涂,一半明白。做人做事,不求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只求对半,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