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谨慎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2022-05-11 07:02:05)
标签:

谨慎

杂谈

中国有许多俗语,用来说明谨慎的重要,如:“谨慎驶得万年船”,“多一份谨慎,少一份损失”,“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等。谨慎是中国人处世之道,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倾向,要求为人处事小心谨慎,深思熟虑,凡事要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反复评估利弊得失,更多思量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所造成的结果。不过,如果过于谨慎,不够大胆,则会丧失机会,所以,不要凡事谨小慎微,看准了就坚决干。

       为人处事要谨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慎言。做人,要慎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动辄就指责、轻薄他人而标榜自己。对于他人的是非功过,荣辱得失,不要主观臆断,不妄加评议,慎言语,少是非,免祸端。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出“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2、慎行。慎行就是行事慎之又慎,行为谨慎检点,做事情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不能轻率鲁莽,不能盲目自信。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付诸行动,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事前多思虑,事后少后悔,“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3、慎微。微者,渐之始也,微时不惕,遂至渐大就不可以收拾。慎于微处,就可防微杜渐。“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老子》中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4、慎独。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是人的一种高尚品格和操守。君子慎其独,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谨慎从事,初心不改,始终如一,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且作之不止,习与体成,自然而然。

5、慎众。慎众,一方面就是身处人民大众中,格外注意自身的言行和表现,做出表率;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些人甚至多数人不按原则办事或违反原则时,自己能够坚持原则,保持理性的言行而不随波逐流,即不盲目“从众”。“慎众”就要在见贤思齐的同时,要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祛除私心杂念,抵制歪风邪气。

6、慎欲。欲望是人性的大敌,欲望多了,就会遮住自己的内心,忘记自己最初追求的理想。古人云:“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个人的欲望一定要克制,追求名利要合乎道德、合乎法律,做到“求而不贪”,“贪”会让心态失衡,往往因此而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慎友。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因腐败落马的政府官员,不少是交友不慎被拉下水的。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8、慎初。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不好的开头会把整件事搞砸。开始时一定要很慎重,格外冷静客观,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搞好综合评估,仔细分析判断,权衡利弊,并未雨绸缪,有相应权变之法,做到进退有据。慎初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不要迈开“恶”的第一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与恶其实只有一念之差、一步之遥,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9、慎终。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人要沉得住气,即使事情做到了最后一步,也不要松懈,更要细致谨慎,如履薄冰,精益求精,把细节做到极致,事情才能做到完美。《老子》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一贯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顺利,没有败事可言。

慎独与慎众、慎友与慎欲,主要是针对人们修心而框定的;而慎始与慎微、慎言与慎行主要是针对人们修行而设定的,都具有指导人们幸福前行、避免产生各种人生“次生灾害”的作用,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它们又相互交融、互相映照,慎始、慎微、慎言、慎行、慎友、慎欲是慎独、慎众的前置条件,慎独与慎众又是慎始、慎微、慎言、慎行、慎友、慎欲的直接体现,如果再加上一个慎终,让谨慎认真的态度一直保持到结束,那就更加完美了。

谨慎是做人的优秀品质,明代思想家李贽有自题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意在借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行事之风以自勉。古语云:“大人小心,圣贤庸行。”意思是说,越是大人物,行为处事更要谨慎小心;越是圣贤之辈,更像平常人一样行为处世。“大人”之所以“小心”,出自敬畏,而非怯懦。一个人有敬畏,为人处世才遵守规范,才不会胆大妄为、胡作非为。“圣贤”是百姓心里的榜样,更要谦虚谨慎,如果自我膨胀,飘飘然忘乎所以,老百姓不会再把其当做“圣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