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食品安全风险 怎么才能落降
2012/06/20
00:00:00
《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出台———
面对媒体,罗云波院长坦诚地说:“在今天食品安全严峻的形势下,科普宣传有了媒体的参与才能传授给消费者和公众。所以,媒体是首先需要科普宣传的对象,只有媒体人明白了老百姓才能明白。”出台的“大纲”是第一次以政府的行为启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普宣传。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的神经绷得很紧,大家不知道该吃什么。这种焦虑甚至大于不安全食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当今微博等一些新媒体很发达,网上的传言以讹传讹,弄得大家越发紧张。因此,系统的科普宣传显得非常重要。
孙宝国院士介绍说,《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是介绍一些食品的基本知识,告诉大家要认识到食品安全为什么没有零风险?我们怎么把这个风险化解到最低?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有什么区别。让大家不但敢吃,还要会吃,膳食平衡。
刘秀梅研究员认为,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从整体来看,政府监管、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有科学家的科研支撑。而媒体在这中间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食品安全保障的这条战线上,专家和媒体应该站在一条线上,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要把食品安全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对于添加剂事件不断发生,还有什么东西能吃的提问,孙宝国院士回答:目前,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搅和在一起了,媒体报道可能存在失误、放大效应。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标准欠缺,还有的标准没有执行,或者执行力度不够。罗云波也认为食品非法添加物问题,已不是食品级的问题,而是违法添加,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应从全社会的角度看。
谈到专家在媒体中的言论,罗云波说,专家应该有一种责任,就是把最正确的知识传播给消费者和公众。任何一个专家都不可能是包打天下的英雄,专家应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发言,否则说出来的话会对消费者和公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孙宝国也认为,所谓的专家都是小领域大专家,在一个领域是专家,在另外一个领域肯定是科普对象,所以遇到任何问题专家一定要慎言,就是你讲出来要有根有据,要准确。
文/本报记者 魏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