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光有爱还不够》读书分享群)
今天的分享,允许我跑个题吧。昨天我在我儿子班级的家长会上分享《青春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与亲子沟通》,讲完后有很多感触。同为六年的家长,很少有机会和大家做这样的专业交流,原本计划讲30-40分钟,但最后讲了近一个小时。每个家长都非常认真地听,还有记笔记,拍PPT的,那个时刻我感受到家长多么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啊。
我们要给孩子好的教育,那么我们就要先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在这个年龄他们有怎样的困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到他们。其中,我谈到了一个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就是“手机和游戏”这件事。我想这是目前大部分中国家长苦恼的事情,给孩子手机,有些孩子自控能力较弱,难以把控自己。不给孩子,有些时候真的需要用手机做一些事情,比如网上提交作业等。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读的内容,从唯乐原则向唯实原则过度。那么,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增长,他们就会越来越向更现实的生活靠近,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就感。并在这种成就感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幸福感,而这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游戏的设计往往是给到人非常及时的快乐感,这种快乐感更接近于婴儿状态的快乐感,不需要出门,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只要在那里动动手指,大脑进行一些运转,就可以获得这样的快乐。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最便捷的获得快乐的方法了。所以,如果青少年没有学会延迟满足,那么非常容易对游戏上瘾,喜欢上这种及时获得快乐的方法。
还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麻烦,不想要去面对他无法解决的困难。比如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过大的学习压力,自己的抑郁情绪等。选择了打游戏作为逃避痛苦的手段,在这个时候游戏变成了一种保护他脆弱的心灵的手段。
所以,在寒假马上到来的时候,家长也许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假期到底要怎样过了。真的要考虑,孩子不断地玩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内心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呢?——丁美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