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患上抑郁的主要临床特点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抑郁 |
分类: 儿童心理 |
http://s10/bmiddle/002XEolbzy74V2r6BRff9&690
每个个体的悲剧,都是整个世界的悲伤。———@寂地
抑郁的主要临床特点表现如下(Harrington,1993;Kovacs,1997;Reynold,Johonson,1994)。这些临床特点是通过假定抑郁患儿遭受到某种丧失,从而出现了如下的表现。如儿童失去某个重要的人际关系,或者丧失了某种被认为极有有价值的部分,如运动能力、健康的丧失,或者失去了社会地位等。
知觉方面:
对负性事件的知觉偏差
与心境相一致的幻觉*
认知方面:
对自我、世界和未来持消极认识
极度负罪感
自杀观念*
与心境相一致的妄想*
认知歪曲
无法集中思考
情感方面:
抑郁心境
不能体验快乐
易激惹心境
焦虑和忧虑
行为方面:
心理动作迟滞或躁动
抑郁性昏迷*
身体状态:
疲劳
睡眠紊乱
肌肉酸痛
食欲丧失或过度饮食
体重改变*
每日心境变化(早晨最差)
丧失对性的兴趣
人际适应
家庭关系的恶化
从同伴关系中退缩
学校成绩差
标注*的特征会出现在严重的抑郁案例中。
知觉方面
在经历过丧失痛苦后,抑郁儿童会倾向于将这个世界知觉为会有更多的丧失将要发生。抑郁儿童选择性地只关注环境的负面特征,这导致他们进一步陷入抑郁性认知和没有任何积极反馈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加重了原来的抑郁心境。在一些严重青春期抑郁案例中,患者还会报告出与心境相符合的幻听。如果患者报告说,听到声音在责备自己或者向他们讲述令人沮丧的事情时,说明他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知觉异常。
认知方面
抑郁儿童使用消极的词汇形容自己、描绘世界和未来。他们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对自己在学业、运动、音乐和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十分苛刻。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通常表现为罪责感,认为自己没能达到某些标准或者被别人比下去了。他们认为周围世界(包括家庭、朋友和学校)充满指责、批评、敌意,人们缺乏同情心。他们用凄冷的词汇描述未来,对情况的改善不抱希望。当他们处于极度绝望时,他们的罪责感十分强烈,相信自己应该受到处罚,因而可能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在某些患者身上,关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极度消极的认识会与抑郁性妄想系统交织在一起。他们除了思考内容悲观之外,也存在着思考逻辑错误和思考难以集中的问题。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极度夸大消极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极度缩小积极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思维不集中和注意困难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对那些需要持久注意的学习活动和课外休闲活动。
情感方面
心境低落是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特征。抑郁心境通常都被患者报告为悲伤、孤独、绝望的无法体验到快乐等。或者当易怒、焦虑和攻击行为成为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悲伤感和无法体验到快乐则变得不那么突出了。这并不奇怪,因为一般的悲痛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为丧失的东西感到悲伤,为造成丧失的人感到愤怒,为可能进一步的丧失感到焦虑。抑郁的儿童青少年会在这三种情绪上都有所表现,如出现抑郁心境、易怒、焦虑等。
行为方面
抑郁青少年或者表现为活动水平的降低和减缓(心理运动迟滞),或者表现为活动水平的增加但无任何效果(心理运动躁动)。迟滞和躁动都会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常常失败,无法获得成就感,无法增进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关系。如果抑郁患者出现完全静止不动的情况,就进入抑郁性昏迷。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身体营养方面
在身体营养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与严重抑郁相关的特征,如能量丧失、睡眠紊乱和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或不能与年龄同步增长、腹痛和头痛,以及每日心境变化等。十几岁的青年人还会对性丧失兴趣。这些抑郁特征与神经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的失调相一致,并影响到患者的睡眠结构。
人际关系方面
抑郁儿童与家庭成员、朋友、教师及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关系都不断恶化。他们认为自己是孤独的,没有能力、也不愿意采取行动维持与他们的关系。
本文由丁美玲整理自《儿童青少年临床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第1版
*********************************************************************************************
繁星心理:专业从事幼儿、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咨询电话:0411-8433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