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宝一起迎接二宝的到来
(文/图
丁美玲)
发于《完美孕妇》2014年6月号 总第94期
http://s6/bmiddle/002XEolbzy6LeFz1YnHb5&690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生二宝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随着大家对心理学知识了解的加深,很多家庭会担心生二宝会不会影响到大宝的心理发展。父母们开始考虑如何做才不会因为二宝的到来,让大宝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也更希望他们会和弟弟、妹妹在生活中相处的愉快。那我们就来看看,在生二宝之前,我们可以和大宝一起做哪些准备工作吧!
告知大宝而非征求他的意见
在要生二宝之前,很多家长都会试探性的询问大宝:“如果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和小妹妹,怎么样?”这样做本身并没有对错。对于那些心理发展得比较好的宝宝来说,他们才不关心你要不要生第二个。甚至他们会回答:“我才不管呢!”在大人看来,这孩子怎么没心没肺,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宝宝在心理发展上相对要成熟一些,他们能分清生小孩是父母自己的事情,而非他的事情。
而有的宝宝则会不要妈妈再生宝宝,不要小弟弟、小妹妹,甚至还会哭闹。其实,这已经是在告诉父母,他还没有准备好家里再有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伙伴存在。
还有的宝宝会非常积极的要求父母给再生一个宝宝,每当宝宝有这样的表现时,对于那些要生二宝的父母会觉得有一些吃惊,或者是欣慰。
其实,家长如果真的决定要生二宝,就应直接告诉大宝,你们已经决定要再生一个孩子。而不要让大宝感觉,要不要生二宝是由他来决定的。这样会给大宝更多的压力与冲击,因为生孩子这个决定与责任本来就应该是父母来承担的,而非孩子。
让大宝真正了解一个宝宝是如何诞生的。
当大宝从大人的交谈中了解到父母要再生一个小孩子时,无论他的外在表现是什么,在他的内心里还是会有一些焦虑。产生焦虑并不可怕,甚至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在二宝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开始调整自己去适应再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生活了。
然而,对于一些并没有了解到小孩子是如何诞生的大宝来说,母亲怀孕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甚至会产生一些恐慌的感觉。父母则要和大宝讲清楚他是从哪儿来的,是怎么出生的。也要告诉他,当母亲怀孕以后,体形上、体力上也可能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和怀他的时候是一样的。比如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和他玩一些大动作的游戏等。
告诉大宝,妈妈会去哪家医院生二宝,大概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待产。让大宝感受到,妈妈不是莫名的消失,而是去医院,让妈妈可以更安全的把弟弟妹妹生出来。在妈妈住院待产时,如果可以也带大宝一起去医院,看看妈妈住在哪间病房。当二宝出生后,带大宝到医院里去看望母亲及弟弟、妹妹。让大宝时刻感觉到大家很重视他的存在,同时,他也会通过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切,不会对生二宝的过程感觉到非常的神秘,或者不可思议,对这件事有更多的了解,便会在内心里多一份安心。
生二宝后大宝可能会有哪些心理上的变化?
当二宝真的出生后,有的大宝会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自然就成为“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当大宝突然成熟时,他内心里的那个小孩子就慢慢被包裹起来。也许他会觉得他受到的呵护在变少。即使在家庭中,家人给他的照顾并没有减少,甚至增多时,他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就像我们住宾馆时,一个人单住一个房间很久。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说要与我们合住,并且说他要一直合住到我们离这个宾馆的那一天。尽管我们所接受的服务并没有变,但在最初合住的日子里心理上总会觉得空间里拥挤了很多。不能够再完全一个人享用这个空间了。
有的大宝可能会陷入到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他们会变得比较容易被激怒,情感上变得更加脆弱,比之前更容易哭泣,会让父母觉得大宝变得有些不近人情了。有的大宝会开始和二宝争夺父母的陪伴时间、争夺玩具等。
如果大宝在这个状态里,父母则要更多的关注他,让大宝可以有单独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与机会。让大宝再次体验到他有时还是可以独自享有父母的时间与空间。如果父母在做了很多努力后,大宝仍然非常焦虑,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了,比如不能向以前那样顺利的入园、入校,那么父母可以向专业的儿童心理工作者求助,帮助父母及大宝更好的渡过这段时间。
父母可以做哪些准备?
父母首先要做好生理与心理上的准备,最好在大宝过了三岁之后再准备要二宝。这样对于大宝来说,他最重要的三年可以得到父母全然的关注。同时,他也在生活上可以有更多的自理能力,当父母在照顾二宝时,他也可以在生活上更好自己照顾自己,减少他因为依赖而产生的焦虑感。
其次,父母要尽量做到对待二宝与大宝的公平,尽管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父母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依然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也要承受因此而带来的各种情绪感受,比如愤怒、失望、委屈、欣喜、愉悦、好笑……等等。父母最终要成为能够包容孩子们各种情绪的那个温暖港湾。
最后,父母们要更多的争取身边可以使用的资源,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照顾这个家庭的好帮手,可能是爷爷奶奶,可能是姥姥姥爷,也可能是一个你信得过的阿姨。不要让自己完全陷入到照顾两个孩子的忙乱中,尽量保证生活可以在相对不那么累,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度过。虽然,这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也总是要去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