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喜忧参半的“育儿神器”——电子产品
(2014-03-03 10:42:37)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大连沙盘游戏儿童心理咨询沙盘游戏育儿 |
分类: 《完美孕妇》专栏 |
让人喜忧参半的“育儿神器”——电子产品
文 丁美玲
发于《完美孕妇》 2014年2月号总第209期
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迅速进入我们的家庭,不会运用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年轻人大概要变为同龄人的笑谈。我们也发现当宝宝和这些电子产品在一起时,会变得安静与投入,照顾者可以轻松的“育儿”。但我们的内心也都清楚的知道,这并不是一桩好事。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心理学专家或者医生都不赞同太小的宝宝接触这些智能电子产品。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宝宝的视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梁振明医生说:“2~3岁孩子的视力尚未发育成熟,电脑游戏、iPad等电子产品的画面多采用明亮的色彩,视觉刺激过于强烈,过长时间的注视,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甚至诱发近视和青光眼。”
长时间的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宝宝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在我接触的案例中,确实有宝宝友因为小时候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较多,而户外和屋内活动量较同龄宝宝少很多,所以会出现运动能力弱、不协调的现象,还有一些会出现感统失调。
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这种现象,在来访的小朋友中也比较常见。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在年纪较大,或者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带的宝宝身上。他们因为体力原因,无法带着孩子长时间到户外玩耍,而是给孩子打开电视,让孩子长时间的看动画片。导致孩子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里所发出的信息,而较少与生活中的小伙伴接触,所以被动沟通多,而主动沟通却很少。这种情况,在宝宝上幼儿园后便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太会和小伙伴交流,和老师之间也是难以沟通。
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不利于宝宝长时注意的发展。一些家长误以为宝宝可以长时间看动画片或玩IPAD是一件好事,因为宝宝看起来很专注,对于提升宝宝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味的让宝宝一个人安静的对着电子产品,不仅减少了宝宝与周围人交流的机会,还极有可能引起宝宝注意力短暂现象发生。因为电子产品大多画面颜色过于鲜艳,变换速度快,声音有趣而夸张,容易引发宝宝短时注意力集中,但对于长时注意的培养却有一个阻碍的作用。因为长时注意,需要宝宝可以静下心来面对一个物品,甚至是克服一些无趣的因素才可以形成。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家长非常困惑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我的孩子看动画片时、玩游戏时很专注,而一读起书来就坐不住呢?
电子产品是否可以成为宝宝的“学习神器”?
0- 6岁以内的宝宝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知觉和动作学习为主。也就是说宝宝在这个阶段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感受,或者亲手操作获得。比如,一个宝宝如果让他认识什么是球,那么直接给他一个球是最好的方式。能过这个球他可以直接感受到球的形状、球的形状、弹力、以及快速滚动等特性。这将比宝宝在手机上玩愤怒的小鸟时,用手指所获得的经验丰富而持久。
家长该如何面对电子产品?
家长要减少在宝宝面前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对于有0-6岁宝宝的家庭,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陪伴宝宝。提高陪伴宝宝时间的质量,增进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度,做好宝宝的生活榜样。将宝宝的注意力从使用电子产品上转移到与周围人的玩耍上,或者是玩玩具上。 2岁以下的宝宝,应该不使用IPHONE或者IPAD等电子产品。
限制宝宝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可以让宝宝使用电子设备上的软件来学习知识,但要限制使用时间,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每天在各种屏幕前时间总计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另外,家长不要在儿童的房间中放置电视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
正确引导宝宝对电子设备的认识。在幼儿园的中大班中,老师会布置作业让孩子通过网络来了解某些事和物,以配合主题教学。家长便可趁机带孩子从电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搜索,让孩子明白电脑最强大的功能是用来学习,而不是用来玩的。
宝宝执意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时,要学会冷处理。当宝宝对某一电子产品兴趣超浓,对已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时。家长要学会冷处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从其他游戏中获得快乐,而非从电子产品中获得快感。
生活中,如果宝宝过得很充实,每天父母可以给他很好的陪伴。可以获得与同龄人玩耍和交往的机会,不感到百无聊赖,宝宝很少会选择玩电子产品来消磨时间。而电子产品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绝不可少的工具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宝宝的生活中绝不应以电子产品为中心,失去了和蓝天小鸟接触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爸爸妈妈相伴的童年将会成为宝宝心中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