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宝宝的情绪能力,做高情商宝宝
(2014-03-03 10:34:18)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大连沙盘游戏读书小组儿童心理咨询沙盘游戏育儿 |
分类: 《完美孕妇》专栏 |
增强宝宝的情绪能力,做高情商宝宝
文
发于《完美孕妇》 2014年1月号总第208期
宝宝的情绪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可是我们不能像谈论智力一样,用数字来说明其高低。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帮助宝宝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学会与情绪友好相自处。增强宝宝的情绪能力,做高情商宝宝。情绪将不再是控制宝宝生活的魔咒,却变成帮助宝宝成长的好帮手。
认识自己的情绪,给情绪“取名字”
妈妈从宝宝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了宝宝快乐与否。可宝宝是从多大开始感知到自己快乐与否呢?实际上,在一岁前,宝宝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他们有的是真切的体验,模糊的定义。
宝宝长到能够说话时,情绪在宝宝的世界里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开始发展了。而且在最初的时候,宝宝谈论的完全是自己的情绪,很少会关注到他人的情绪。此时,我们可以教会宝宝认识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起名字。
当宝宝生气时,我们可以和宝宝说:“宝宝,你哭得这么大声,原来你是生气了。”宝宝也许第一次并没有理会生气这个词,可是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提到生气这个词。他就会慢慢学会,原来他这样叫生气。
当宝宝开怀大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宝宝说:“宝宝,我看到你大声笑,笑得好开心啊!”宝宝也就随之体验到这种情绪原来叫开心。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情绪的名字,比如委屈、伤心、难过、激动、兴奋、痛苦、恨、烦人、失望、愤怒……等等。都可以在生活中,结合实际情况,让宝宝慢慢认识。
当宝宝能够准确的给自己的情绪命名时,他便可以和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情绪。情绪从使宝宝那模糊的感觉中,变成了可以和他人讨论与分享的可控物了。
识别他人的情绪,教会宝宝“识脸色”
长到3岁左右,宝宝就能推断别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了。宝宝从关注自身情绪体验,扩展到了解他人的情绪,具备理解造成别人情绪的原因的能力。宝宝如果能够成功的辨识出他人表情背后的情绪,对宝宝与他人成功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妈妈们来说,这是培养宝宝识别他人的情绪的好时机。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教会宝宝“识脸色”,可以从识别身旁人的表情开始。当身旁人有情绪时,也可以提醒宝宝:“你看,那个人现在很不高兴的样子,他正在生气呢!”“你听,那个人说话声音这么大,而且脸色很不好看,他一定是在生气。”“你看那个人满脸都是笑容,他正开心着呢!”
还可以从和小朋友的交往中,教会宝宝体察他人的情绪。当宝宝看到有的小朋友哭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宝宝解释:“那个小朋友哭了,因为他很伤心。”当宝宝再大一些的时候,就可以再加上对这件事情的解释,让宝宝明白别人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那个小朋友的雪糕掉到地上,不能吃了,他很伤心,所以他哭得那么厉害!”以此帮助宝宝明白那个小朋友哭的原因,以及哭所表达的情绪是伤心。
当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和宝宝进行这样的沟通。比如,当宝宝很想和你玩,可你此时心情真的很不好。你就可以直接告诉宝宝:“妈妈现在心情很不好,感觉很难过。让妈妈自己待一下,一会儿再和你一起玩。”让宝宝在和亲密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到原来妈妈也有需要自己安抚自己情绪的时刻。
丰富宝宝的情绪体验
随着成长,宝宝接触的空间与人都在不断地扩大,宝宝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高兴、恐惧、愤怒、伤心逐渐过渡到更高级的情绪。比如,内疚、骄傲等情绪要更大一些才会出现,
和宝宝一起超越不快的情绪
小婴儿处理情绪,主要依赖于大人的帮助。他们会以哭闹的形式告诉妈妈,我饿、困了、需要换尿片了等。宝宝会通过妈妈照顾的是否周到,来确定他在妈妈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自己的情绪表达是否会得到妈妈的回应与接纳。此时,妈妈们要做的就是亲密的照顾孩子,帮助宝宝享受到更多的舒服与美好。
当宝宝一岁左右,学会了走路,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离开让他不舒服的地方。也可以主动找到大人,和大人一起分享不快,或者寻求大人的安慰,让自己从糟糕的情绪里走出来。此时,大人最可以帮到宝宝的是仍然是温柔的肢体语言和话语。你可以抱着他,和他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不开心。或者是换个环境,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情绪可以平复。
三岁后,宝宝用语言和思维来理解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解释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和他人讨论自己的情绪了。当宝宝有情绪想要和妈妈分享时,妈妈可以先做一个听众,听宝宝是怎么说的,再和宝宝聊聊这件事带给他什么感受。
如果宝宝五岁或者六岁,也可以和宝宝聊聊这件事中其他人的感受。比如:“你和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啊?”“你当时是很难过吗?”“你猜,当时小明心里是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