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妈妈变成可以经得起恨的妈妈
(2013-09-12 22:28:24)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大连心理医生繁星心理沙盘游戏大连心理咨询育儿 |
从好妈妈变成可以经得起恨的妈妈
《妈妈的心灵课》第13-15章读后感
文 丁美玲
这三章是让我读得比较兴奋的三章,和前面12章比较起来,我从这三章中嗅出了更多温老师的一些客体关系理论的味道。
温老师在这里提道他的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没有小宝宝这回事”。他写道:“我的意思是,假如你想要描述小宝宝,你会发现,自己所描述的是小宝宝和某个人。小宝宝是无法单独存在的,但却是这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的,如果我们无论是认识一个婴儿或者一个成年人,我们必定都会将他们放入到至少一份关系中来讨论。没有孤立的个体,特别是婴儿。尽管婴儿先天就有气质类型的差异,可是后天的母婴互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如果是一个健康(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母亲,她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婴儿的需求,能够及时的回应给婴儿讯息。这种讯息并不单单是轻声的语言,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婴儿通过触觉、听觉、嗅觉与味觉来体验他所存在的环境。这个环境对他是否是接纳的,是否是喜爱他的,他的需求是否是值得被满足的,其实他从出生那一刻就在感受自己是否有被爱的资格。正如温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故事不是从六个月或两岁或五岁大时才开始,而是从一出生就展开,甚至在出生以前就开始;也就是说,每个小宝宝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需要有人用心来了解他。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像孩子的母亲这么了解他。”
在这里,温老师还提出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实际上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观点。他写道:“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位母亲。假如她跟自己的小宝宝的关系断掉的话,她会失去某个东西,永远无法重新获得。这点显示,我们多么不了解母亲的角色,竟然以为把好的小宝宝抱走后几个星期再还回来,她就可以从断掉的地方重新接续母子关系。”实际上无论是否是强迫的把母婴分开,对母亲的心里都会有创伤在,只不过大小而已。我想这种体验,很多母亲都会有。当你出差几日回到家中,看到了那个小宝宝,尽管你出门在外非常的思念她,可当真的见到她时,你的内心多少会些异样的感觉。有的人是陌生感,有的人是不知所措,大多人的感受是和离开的时候有些不一样。那种不一样很难真正用语言描述清楚,你可能归因为他长大了一些,或者是宝宝有些不认识我了。其实是母亲不知道在她离开的这段日子里,小宝宝究竟发生了什么。这种空洞感,让她无法续接之前对宝宝的爱。如果是长时间的分开,母亲甚至是父亲都会在深深的自责感在。这种自责感,时常会以无奈,内疚甚至是愤怒的形式存在。母婴的分离不仅仅是对婴儿的一个创伤,对母亲也是。
温老师还谈到母子分离,或者说是母亲应具备开始将婴儿逐渐引向现实生活的功能。他写道:“为了小孩,母亲会暂时将自己摆在一旁。一开始,她先将自己放在小孩的口袋里,最后,等小孩可以离开襁褓阶段的依赖时,环境就必须调整,以便接受两个并存的观点:母亲的和小孩子的。可是,除非母亲先成为孩子的世界,否则她是无法强迫小孩离开自己(断奶)的世界。”这里,我理解“母亲先成为孩子的世界”就是温老师所提出来的“原初母爱贯注”的概念。母亲要在最初能够满足婴儿的幻想,那就是他创造了这个世界,世界以他的需求而存在。他饿了,他就会创造奶水,他不舒服了,就会自动清洁。或者说,那些该为他提供服务的人就会在第一时间到场。当一个婴儿在最初的时候得到了这些满足,他就已经确认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因为他而存在,只要他存在这个世界就不会消失,他的安全感就会建立的很好。那么,即使是他再遇到生长中的挫折时,他也可以等待,等待那个他熟悉的世界的到来。因此,妈妈与他的分离才可能被真正的实现,从妈妈可以迟一些对他做回应,慢慢地无法满足他的所有需要,他都可以接受,因为他不必担心周围的一切会消失不见。
而一个最初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亲关注与照顾的小孩,是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内在环境的,或者称之为安全感。这种内在的稳定的环境,在婴儿最初几年是以最少的焦虑为基础的,以最大满足的需求建立起来的。一个需求无法被满足的婴儿会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呢?可能是焦虑,可能是抑郁,也可能是愤怒。如果他无论如何挣扎都得不到回应,那么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麻木的人。本来需求就未被满足,或者根本就不曾在一起,又何谈分离,或者成功的分离呢?
其实这三章中还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从一个好妈妈变成一个可以被恨的妈妈。”我想这是做妈妈的最高境界吧。温老师写到“有时小宝宝确实会咬痛乳房,特别是宝宝太早长牙齿的话。不过,母亲还好端端的活着,小宝宝也有机会因这个对象的存在感到心安。”“我们也可以想成是小孩在发展一个内心的好妈妈,他觉得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任何体验都是令人快乐的成就。当这一点发生时,母亲的敏感度就可以降低点。同时,她也可以开始加强和充实小孩子正在发展中的道德感。”
小宝宝会用他的方式来小小攻击一个自己的母亲,不过这个小小在他那里可能已经是很大的力量了。当他发现在自己攻击之后,这个人不存在,不会被自己吃下去,还好好的。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幸运的事情,他不必担忧自己是否是太有力气了,或者眼前这个人是多么的弱小了。他可以肯定,他和母亲都可以很好的存活。
当母亲开始给小宝宝道德和行为上的约束与指导时,实际上是在做和小宝宝的快乐感相违背的事情。但母亲仍会坚持做,而不是一味地去讨好宝宝。宝宝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欣然接受这种指导与约束。在接受这一过程中,会对母亲的产生各种情绪,并且都可以被母亲接纳。那么宝宝便可以放心的去恨,因为眼前的这个母亲非常的稳定,不会因此而对宝宝进行报复。慢慢地,宝宝便由恨而发展出了爱的能力。能够爱孩子的母亲是好母亲,可是能够经得起孩子恨的母亲一定是智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