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治疗发展的历程
(2013-04-03 11:09:17)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大连心理医生儿童心理繁星心理 |
分类: 儿童心理 |
休戈-赫尔姆斯把游戏技术引进儿童精神分析领域,安娜和克莱因使游戏治疗技术系统化,随着游戏治疗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游戏治疗的技术也逐渐被大众了解和接受。兰德雷斯(G·L·Landreth)认为安娜和克莱因对游戏治疗技术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他说,“她们的努力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一般对儿童及儿童问题的态度”,而且为后来世界性的游戏治疗运动奠定了基础。
最早的游戏治疗的模式来源于精神分析,随着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发展,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心理治疗流派也开始运用到游戏治疗的技术,因此游戏治疗也有不同的治疗取向。
按照兰德雷斯的总结,如果把克莱因开始游戏治疗技术也算在内的话,至上个世纪末,游戏治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精神分析游戏治疗技术的创立。主要把游戏解释为儿童内心冲突的象征。运用这种方式的游戏治疗者高度依赖解释儿童与治疗者之间的关系转变。
第二阶段:由莱维(David Levy, 1938)在20世纪30年代开创放松游戏治疗(release play therapy ),这是一个针对经历特定压力情境的儿童所发展出的结构化游戏治疗理论。治疗者的角色主要是场景改变者,主要的方法是创造一个游戏情境让儿童再次经历特定的压力体验,借此发泄消极情绪。50年代,汉姆贝格(Gove Hambidge, 1955)将这一方法直接称之为结构化游戏治疗,在游戏中更直接地引入和再现产生焦虑的生活场景。这种模式校少强调关系。
第三阶段:塔夫托(Jess
Taft)和艾伦(Frederick
第四阶段:阿克斯莱因(Virginia Axline )在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又称儿童中心游戏治疗。此方法强调:治疗者应主动的反应儿童的想法及情绪,相信当儿童的情感被表达、了解和接纳后,儿童就能接纳自己,且能自在地处理这些情感经验。
第五阶段,20世纪60年代,游戏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的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游戏治疗的功能发生转向,由原来只针对适应不良儿童的治疗转变为预防性的游戏治疗技术。
第六阶段,游戏治疗的国际性组织成立。1982年,国际游戏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 )成立,标志着游戏治疗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国际游戏治疗协会的创建者是(Charles Schaeter )和康纳(Kevin O’ Connor)。这一组织将游戏治疗定义为:“一组不同的介入方法,皆使用游戏为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兰德雷斯)
近年来,游戏治疗表现出更加宽泛和融合的趋势。一些其他理论倾向的治疗者,包括认知行为主义者、家庭治疗者和阿德勒主义者,他们均认为游戏具有治疗的作用。当代的实践者们将游戏治疗中由当初关注儿童潜意识的传统的精神分析扩展到关注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观察的行为、家庭系统、同伴和社会系统。游戏治疗不仅用于儿童,而且用于成人;不仅用于个体,而且用于团体。受游戏治疗启示,把玩具用于儿童分析、心理治疗和儿童护理诊所的治疗等等,已经非常普遍。
游戏治疗中所用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也有新变化。游戏治疗者们除了使用传统的儿童玩具,绘画之外,还运用了沙盘游戏、木偶游戏、讲故事的技术、戏剧游戏和其他一些用于儿童的创造性形式。
本文摘自于《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克莱因和拜昂研究》
主编:郭本禹作者:王国芳 吕英军
整理:繁星心理 丁美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儿童游戏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