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同10平型关

标签:
平型关大捷乔沟老爷庙与烽火台平型关长城大捷纪念馆 |
分类: 自驾篇 |
景区地图。
这里位于平型关东北方向。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乔沟一线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一举歼天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也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另份地图,更具体些。
乔沟,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东侧,长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为秦汉以来蔚县——代县间的交通要道。
1937年9月25日凌晨,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埋伏于乔沟东侧,685团埋伏于乔沟至辛庄公路(关沟北)南侧,687团埋伏于乔沟至蔡家峪公路(广场以北)东侧。7时许,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经过6个多小时的殊死血战,取得首战大捷。


不两分钟,便到老爷庙。海拔约1250米。
一块无题清碑,曾拆下后做过设备台案?
“盖闻:神威赫奕,千秋肃毖祀之仪;庙貌巍峨,百世仰宏纲之重。忠扶末运,非徒存鼎足之乾坤;义植阽危,岂再辟蚕业之日月?是以丹心炳青简而常新,浩气贯白虹而不灭。恭惟关圣帝君殿下,三国著无前之列,万世垂不朽之名。一席桃园,易友朋而昆弟;半生荆楚,奋忠勇为神明。不独翊汉祚于三分,直是正人心于万祀,灵爽古今常昭,庙宇远近皆修。今有地名石桥涧,其下阻隔,深沟两岸,并无盘曲。虽三郡之接壤,实四方之要路也,且此地山高水缺,地广人希。前人已念及此,上建关圣帝君之庙,以大其规模,下立客舍茶房之区,以供香灯。前筑石桥一座,古名普济桥,由来久矣。兹因日远生(少一字),风雨倾颓,睹其庙摧残刹落,难伸俎豆之仪;霜露沾裳,莫展椒醑之献。行其桥,隔岸相呼,限天渥于咫尺;褰裳莫济,悲岐路于穷途。幸有本庙住持王玉,偕同各村经口口,王进玉、段朝宝、段斌、王义国、李有仁、李获龄、口(臧)凤仪,虔心起造,立愿重修。东募西化,不辞风雨之劳;朝夕经营,何悼指示之烦。但愿仁人长者乐布金钱,更祈义士高贤同亲畚筑,非徒要一时之声,且实以广神人之壮观也。今庙宇重兴,翚飞焕彩,不负前人之创建;金身森严,足启今世之瞻仰。口梁复故,履道周行,不闻倾危之患;步趋坦适,庶免跋涉之劳。茶房如昨,炎暑可以解渴烦,隆冬可以滋温润,当功成告竣之后,倘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则庙桥当新,永垂不朽。
浑源州庠生李获龄撰书,施银二两;
平刑关都司纪录五次米施银伍两,浑源州监生马晸施银四两,崞县(原平)横道镇郭建盛施银二两,原任湖南武陵县典史候补吏目刘敏政施银一两二钱……
会首(略)。石匠郭建盛,画匠泥匠木匠(略),住持王玉。
外侧道光年间,早点,碑碑额“万古流芳”,碑文:
“关圣帝君庙重修记
盖闻:神道设教,载诸大易;敬神如在,详于圣经。是知圣无往而不在,神有感而即应,则庙貌之巍巍,神灵之昭昭,灵爽凭焉。想夫协天之道德,尊仰九州;刚直之精英,钦崇万国。光明生于节义,正大出自忠诚。匹马拜赐,赤原因赤内;而一烛光摇,烁古正以烁今。浩气塞江吴,威风卷残魏,非特汉末时一日,不可无即后之继。有天下者,百世而知其不可没也,宜其春夏秋冬四时之享祀不绝,士农工贾万姓之感戴常新。今以茶房实系一郡两邑,诚为要路。旧有关圣帝君庙,历年业已久远,栋宇不无倾圮。邑中人目击,心感咸愿,各自输财,重为修理,以壮观瞻。特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爰求将伯之助,玉成庙宇之光。所赖四方尊官贵人、众乡亲族,大约素称善良,慷慨乐施者不下数百余家,复捐多金,因而财用俱足。仍其旧贯,救弊补偏,不数日,而庙貌焕然维新也。兹当神工告竣之际,爰勒石垂名,芳流百代矣。夫创修寺院圣德之懿训,当存建立庵观神灵之遗经,永著果报,昭昭炳如日星。谚有之,积德者昌,洎非虚语。祝四方大君子亦云。是为序。
平刑关都府惠施银一两,平刑关巡厅王施钱一千,平刑关委厅曹施钱五百,……;
经理人(略);工立石木泥画匠(略);募化僧广富。
另碑咸丰年间,碑额“永垂不朽”。还是“庠生吕克明撰”,已过25年。另,除平型关官员,浑源对这里影响多,没提灵丘。碑文:
“盖闻:创造庵观固为仁人之韵事,修补道路更属义士之雅怀。又云:莫为之前虽美弗著,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此诚千古不易之议论也。今以茶房旧有关圣帝君庙一座,历年久远,风雨倾颓;庙前左右大路,均为东西南北之通衢,岂期天雨浩大,将右边大路倒塌成崖。睹斯境也,仰观庙所,固已偏全之不备;俯视要路,复为断续而难行。邑中人目击,心感不忍坐视,特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伏祈四方仁人长者,乐输资财,重为修理。因而财用俱足,补偏救弊,建旧图新,岂不幸甚?今当神工告竣之际,爱(爰)勒一碑,以垂名,而众善精诚,庶几永传勿替云。
庠生吕克明撰,张元书。
平型关巡政厅张口施钱二千,署炅卬路(?)都府本营世系龙云骑尉候补守府王施钱一千,浑源州鸽子峪都府张殿元施钱拾千……。
浑郡会首(略),经理人(略),石匠、泥水匠、画匠、修桥匠(略)。
老爷庙西南山脊,称老爷庙梁,顶有明代烽火台。
乔沟伏击战打响后,沟内公路上的日军死伤惨重。乔沟西段的一批日军企图从公路北侧的一段缓坡突围,在一名中佐指挥下抢占了老爷庙高地,对在公路上与敌作战的686团(沟东)造成很大威胁。
为掌握主动权,李天佑团长命令三营不惜代价夺回老爷庙高地,在老爷庙前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六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连排干部大部分牺牲,一百四十余人的九连仅剩十余人。副团长杨勇和三营长身负重伤,仍在指挥战斗。在685团、687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终于夺回老爷庙高地,并将四百多鬼子全部歼天,乔沟伏击战胜利结束。


东望全景。与老爷庙梁隔沟相对一山,南北长卧,后来知道叫石灰岭。半坡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山顶是纪念碑。
全景。说来也奇特:
1、老爷庙、决胜桥地处三岔路口,位置重要。
作为平型关长城的外围报警体系,这里可以早一步发现敌情,点燃烟燧。
终于找到平型关。难怪在关城上辨不出这一带。时测海拔1550米左右。
全景。平型关段长城保存的并不好,现存主要是乱石城台和残存土墙。向南则以山为险,没有人工垒砌。
决胜桥,就是碑中的普济桥。如今只剩地名,古桥已见不着了。
“决胜桥,石砌拱券,连接老爷庙。古称普济桥,乔沟亦因此古称石桥涧。1937年9月25日,伏击战打响后,日军运输队一辆汽车,在石桥处被炸翻,卡在侧翼的小杏树边,导致全沟堵塞,全线瘫痪,为全歼日军起到了极大作用。上世纪末公路改线时,石桥被掩埋路下”。


还有个山口叫团城口,可直通王庄堡。“1886高地”,什么意思?
9月23日9时,115师接到的作战命令:
整体战况。注意:当时,日军21旅团主力已在西侧的辛庄,正进攻东跑池、团城口方向。685团可谓背腹受敌。
碑阴: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气焰十分嚣张。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华北危急,民族危急。
在这民族存亡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高举民族抗日的旗帜,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林彪、聂荣臻率领一一五师主力,于九月二十五日在平型关下,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与此同时,杨成武率领独立团,在驿马岭阻击增援平型关之敌,歼敌三百余人。英雄健儿,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战史上的第一次大捷。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为纪念抗日英魂,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加速祖国现代化进程,特建平型关战役纪念碑。勒碑刻铭,俾万民瞻仰,万古流芳。
中共灵丘县委员会
灵丘县人民政府
17:30,回京。
前一篇:2024大同9浑源古城
后一篇:2023五台山北1灵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