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南游16河南博物院(下)

标签:
河南博物院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及特展郑州1948 |
分类: 自驾篇 |

盘龙石座,唐长庆元(821)年,登封市出土。
有年份,没出处:查得:四面雕刻盘龙,龙身呈飞跃之势,龙首龙爪各尽其态,技艺精湛,绝不雷同,充分展现了龙纹的刚劲矫健与气宇轩昂之势。这类盘龙石座当始于北朝佛寺,多为佛殿外左右成对摆设,所见最早的实物为太原北齐童子寺燃灯石塔。唐代石灯座由其发展改造而来,在保留了形制、功能的基础上,制作更为精美,雕刻纹饰更为繁复,体现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白釉瓷围棋盘,隋开皇十五(595)年,1959年安阳市张盛墓出土。
围棋起源于我国,至少春秋战国已流行,原来的围棋只有17道。该棋盘纵横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表明至迟在隋代,这种弈棋方式已经出现并沿用至今。
绘彩陶女舞俑(5件)、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8件),隋开皇十五(595)年,1959年安阳市张盛墓出土。
坐姿伎乐女俑8人(少2件),其中7人分别手持排箫、五弦琵琶、曲颈琵琶、筚篥、钹、笛和竖箜篌,1人击掌和乐。《新唐书﹒礼乐志》载,唐玄宗时,“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张盛墓这组坐姿伎乐甬,表明唐代坐部伎在隋代已见雏形。


终于见到武则天金简的原件。金简重223.5克,黄金纯度90%。上刻双钩楷书63字,其中,国、曌、月、日、臣,采用了武则天18个自创文字中的5个:
当年,刚从太室山峻极峰下来,在嵩阳书院看到金简简介,不由感慨与震撼:现在峻极峰的除了登封坛遗址,已没有什么古迹。不想1982年村民能在登封坛侧一处石缝中捡到这片金简。太岁庚子为武则天唐久视元(700)年,一代女皇已76岁了,自己登不了山,派人登顶投简,乞求上天“除武曌罪名”,她是什么心境?


之前不知道武则天另一遗存——升仙太子碑,原碑存偃师市府店镇缑(gu)山之巅。
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比金简早一年)赴嵩山封禅,途径缑山升仙太子庙时立此碑额飞白书“升仙太子之碑”,碑阳为武则天御书,行草相间,2170字。记述了周灵王太子升仙的故事,赞颂武周盛世,最后描述了缑山升仙太子庙的风貌。碑阴为武则天《游仙篇》及诸臣题名等。该碑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查得:升仙太子,周灵王长子,名晋,字子乔,早卒。灵王二十二(前550)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将毁,灵王想壅堵谷水,使谷水北泄。太子反对,认为应顺应自然,才能保证人民生存、巩固王室。灵王未采纳,王室走向衰弱。晋平公曾派大夫羊舌肸与太子会谈,“五称而三穷”(称举五事但有三件事无言以对),羞愧而退。又派大夫师旷,太子对答如流。
武则天撰文依据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升仙太子碑并序。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御制御书(楷书)。
朕闻天地权舆(起始),混玄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征造化于洪炉。万品于是资生,三才(天地人)以之肇建。然则春荣秋落,四时变寒暑之机;玉兔(月)金乌(日),两曜(日月)递行藏之运。是知乾坤之大,不能无倾缺之行;日月至明,不能免盈亏之数。岂若混成为质,先二仪以开元;兆道标名,母万物而为称。惟恍惟惚,窈冥超言象之端;无去无来,寥廓出寰区之外。骖鸾驭凤,升八景而戏仙庭;驾月乘云,驱百灵而朝上帝。玄都迥辟,玉京(神仙居处)为不死之乡;紫府傍开,金阙乃长生之地。吸朝霞而饮甘露,控白鹿而化青龙。鱼腹神符,已效征于涓子(仙人);管中灵药,方演术于封君(仙人)。从壶公(仙人)而见玉堂,召卢敖而赴玄阙(北方之山)。炎皇(帝)少女(小女),剩往仙家;负局先生,来过吴市(都)。或排烟而长往,或御风儿不旋;既化饭以成蜂,亦变枯而生叶。费长房之缩地,目览遐荒;赵简子之宾天,亲聆广乐。怀中设馔,标许彦之奇方;座上钓鱼,呈左慈之妙技。遥升阁道,远睇平衢。鼓琴瑟而驾辎骈,出西门而游北海。登昆仑而一息,期汗漫(广大)于九垓(九天)。湘(水)东遗鸟迹之书(金简玉书),济(水)北至鱼山(东阿)之会(神女)。拂虹旌于日路,飞羽盖于烟郊。既入无穷之门,还游无极之野。青虬吐甲,爰披五岳之文;丹凤衔符,式受三皇之诀。濑乡九井(老子故里),漾德水而澄漪;淮南八仙,著真图而阐秘。自非天姿拔俗,灵骨超凡,岂能访金箓于玄门,寻玉皇于碧落者矣?(女皇75岁,知识渊博,思绪纵横,渴望长寿成仙)。
升仙太子者,字子乔,周灵王(东周11代君主)之太子也。原夫补天益地之崇基,三分有二之洪业,神宗启胄,先承履帝之祥;圣考(灵王)兴源,幼表灵髭(生而有须)之相。(武王伐纣)白鱼标于瑞典(祥瑞),赤雀降于祯符。(太子)屈叔誉(羊舌肸)于三穷(多次),锡(赐)师旷(乐圣、思想家)以四马。谷洛(两水成灾)之斗(与父亲分歧而被废),(向)严父申欲壅(堵塞)之规(劝),而匡救(补救)之诚,仙储(太子)切犯颜(冒犯父亲)之谏。播臣子之懿范,显图史之芳声。而灵应难窥,冥徵罕测。紫云为盖,见嘉贶于张陵(张道陵);白蜺成质,遗神丹于崔子(仙人)。凤笙汉响,恒居伊洛之间;鹤驾腾镳,俄陟神仙之路。嵩高岭(嵩山缑山)上,虽藉浮邱(仙人)之迎;缑氏峰(缑山)前,终待桓良(见过太子)之告。傍稽素篆,仰叩元经,时将玉帝之游,乍洽琳宫之宴。仙冠岌岌,表嘉称于芙蓉;右弼巍巍,效(授)灵官于桐柏(山)。九丹可挹,仍标延寿之诚;千载方传,尚纪仙人之祀。辞青宫(太子)而归九府(仙府),弃苍震(嫡长)而慕重元(道家)。无劳羽翼之功,坐致云霄之赏。虽黄庭(仙界)众圣,未接于末尘(忘尘);紫洞群灵,岂骖于后乘。斯乃腾芳万古,擅美千龄,岂与夫(赤)松子陶(安)公,同年而语者也。
我国家(武周)先天纂业,辟地裁基,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山鸣鸑鷟(凤凰),爰彰受命之祥;洛出图书(武承嗣曾伪造瑞石),式兆兴王之运。廓提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截。茫茫宇宙,掩沙界(如沙世界)以疏疆;眇眇寰区,笼铁围(山)而划境。坐明堂以崇严祀,大礼攸陈;谒清庙而展因心,洪规更阐。文山西峙,上耸于圆清;武井东流,下凝于方浊。骈柯连理,恒骋异于彤墀(朝廷);九穗两岐,每呈祥于翠亩。神芝吐秀,宛成轮盖之形;历草抽荚,还司朔望之候。山车泽马,充仞于郊畿;瑞表祥圆,洋溢于中外。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戈戢(收藏)而爟烽(烽燧)静。西鹣(比翼鸟)东鲽(比目鱼),已告太平之符;鄗黍江茅(封禅祭天之物),屡荐升中之应。而王公卿士,百辟群僚,咸诣阙以披陈,请登封而告禅。敬陈严配之典,用展禋宗之仪,泥金而叶于告成,瘗玉而腾于茂实。千龄盛礼,一旦咸申。尔乃(于是)凤辇排虚,既造云霞之路;龙旗拂迥,方驰日月之扃(门)。后殿萦山,先锋蔽野。千乘万骑,钩陈指灵岳(嵩山缑山)之前;谷邃川停,羽驾陟仙坛之所。既而驰情烟路,系想玄门(道教),遥临松寝之前,近瞰桂岩之下。重峦绝磴,空留落景之晖;复(重)庙连甍,徒见浮云之影。山扉半毁,才睹昔年之规;碉牖全倾,更创今辰之制。乃为子晋重立庙焉,仍改号为升仙太子之庙。
方依福地,肇启仙居,开庙后之新基,获藏中之古剑(史载有葬剑冢)。昆吾(古剑)挺质,巨阙(古剑)标名,白虹将紫电争锋,飞景共流星竞彩。去夜惊而除众毒,轻万户而却三军。无劳望气之人,自遇象天之宝。岩岩石室,纪黄老五千之文(道德经);赫赫灵坛,披碧洞三元之箓(道教经典)。爰于去岁,尝遣内史往祠(祭祀),虽人祗(神)有路隔之言,而冥契著潜通之兆。遂于此日,频感殊祯(吉祥)。迢递云间,闻凤笙(太子吹笙凤鸣)之度响;徘徊空里,瞻鹤驾之来仪。瑞气氤氲,异香芬馥,钦承景贶,目击休徵(祥兆)。尔其近对缑岑,遥临嵩岭(山),变维城之往庙,建储后之今祠。穷工匠之奇精,傍临绝壑;尽山川之体势,上冠云霓。其地即测景名都(观象台),交风胜壤。仰观玄纬,星文当太室(嵩山)之邦;俯瞩黄舆(大地),地理处均霜(冷热适中)之境。膏腴宇宙,通百越(南方)之楼船;巨险山原,控八方之车骑。危峰切汉,德水(黄河)横川,实天下之枢机,极域中之壮观。
于是扪危凿址,越壑裁基,命般尔(工匠)而开筵,召公输(鲁班)而缀思(设计)。梅梁(南木)瞰迥,近驾烟霞,桂栋临虚,上连星月。窗明云母,将曙景而同晖;户挂琉璃,共晴天而合色。曲阁乘九霄之表,重檐架八景之中。湛休水于天池,发祥花于奇树。珠阙据缑峰之外,瑶坛接嵩峤(山)之隈(转弯处)。素女乘云,窥步檐而不逮;青童驾羽,仰层槛而何阶。(太子像)茂躅郁兮若生,灵仪肃兮如在。昔岘山(襄阳)堕泪,犹见钜平(侯,羊祜)之碑;襄水沉波,尚有当阳(侯,杜预)之碣。况乎上宾天帝(指太子),摇山之风乐不归;下接浮邱(仙人),洛浦(洛水之滨)之笙歌斯远。岂可使芳猷(美德)懿躅(业迹),与岁月而推迁,霞宇星坛,共风烟而歇灭?乃刊碑勒颂,用纪徽音,庶亿载而惟新,齐两仪(阴阳)而配久。方伫乘龙使者,为降还龄之符;驾羽仙人,曲垂驻寿之药。使璇玑叶度,玉烛调时,百谷喜于丰年,兆庶安于泰俗。虔敷短制,乃作铭云:
邈矣元始,悠哉浑成。傍该万类,仰契三精。至神不测,大象难名。出入太素,驱驰上清。其一(小字,下同)。
黄庭仙室,丹阙灵台。银宫雪合,玉树花开。夕游云路,朝挹霞杯。霓旌仿佛,羽驾徘徊。其二。
树基创业,迁朝立市。(洛阳地势)四险天中,三川地纪。白鱼呈贶,丹鸟荐祉。灵骨仙才,芳猷不已。其三。
遐瞻帝系,仰眷仙储。遥驰月域,高步烟墟。名超紫府,职迈玉虚。飘飖芝盖,容与云车。其四。
远参昆仑,遥期汗漫(广大)。金浆玉液,雾宫霞馆。瑶草扶疏,珠林璀璨。万劫非久,二仪何算。其五。
栖心大道,托迹长生。三山可陟,九转(金丹)方成。凫飞舄影,凤引歌声。永升金阙,恒游玉京。其六。
青童素女,浮邱赤松。位称桐柏,冠号芙蓉。寻真御辩,控鹤乘龙。高排云雾,轻举遐踪。其七。
岁往年移,天长地久。霄汉为室,烟霞作友。舞鹤飞盖,歌鸾送酒。绝迹氛埃,芳名不朽。其八。
粤我大周,上膺元命。补天立极,重光累圣。嘉瑞屡臻,殊祥叠映。归功苍昊,升中表庆。其九。
爰因展礼(嵩山封禅),途接灵居。年载超忽,庭宇凋疏。更安珠殿,重开玉虚。方依翠壁,敬勒丹书。其十。
新基建趾,古剑腾文。凤笙飞韵,鹤驾凌云。休符杂沓,嘉瑞氤氲。仙仪靡见,逸响空闻。其十一。
仰圣思玄,求真怀昔。霞轩月殿,星宫雾驿。万载须臾,千龄朝夕。纪盛德于芳翰,勒鸿名于贞石。其十二。
杨国忠进奉银铤,唐天宝十二(753)年,1970年洛阳市隋唐东都城址宫城北角出土。
银铤长条形,上端弧形,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一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可知杨国忠当时职位。唐玄宗天宝十一(752)年,改吏部为文部。肃宗至德二(757)年收复两京后,恢复原称。


1、安边郡,开元十二(724)年,置安边县,治所今蔚县。天宝元(742)年,改蔚州为安边郡。至德二(757)年,改安边郡为兴唐郡。
2、和市,一为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二为与少数民族交易。当为后者。
隋唐时期,朝廷为防备水旱荒年缺粮,在河南境内修建了洛口仓、回洛仓、含嘉仓、子罗仓、黎阳仓、常平仓等大型粮仓,用于国家粮食储备及漕运京师之用。当时,长安的粮食物资“皆藉洛京转输”。
含嘉仓,位于洛阳城内,始建于隋大业元(605)年。仓城四周均有城墙,内有仓窖400余个,设有管理机关。史载,唐天宝八(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储粮总数为1266万石,而含嘉仓储粮583万石,为当时天下第一粮仓。


含嘉仓刻字铭砖。出土较多的为调露、天授、长寿、万寿通天、圣历等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年号铭砖,表明此时粮食周转频繁。依据记载,含嘉仓储存粮食多为粟和稻米。
三彩牛角形杯,唐代,1976年郑州市后王庄村出土。
杯子整体呈角状,口为椭圆形,杯身向上弯曲成弧形,周身饰以卷草纹。造型应来自西亚来通杯。杯体整体看起来像一只优雅的绿孔雀,也称之为孔雀杯。杯子通体施黄、绿、白三种釉色。整件器物刻工精细,构思巧妙,色彩斑斓。

另件,三彩鹰首壶,1965年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
环形壶,最早于公元前14世纪出现于塞浦路斯,后逐渐流行于地中海沿岸,最初或是用来盛装橄榄油之用。在使用过程中,其形状及用途历经多次演变,至拜占庭时期,这种壶演变为圆形扁壶,成为具有宗教性质的盛装圣水的“朝圣者壶”。这种环形体的艺术造型后经丝绸之路贸易传入中国。


青釉环形鸡首瓷壶,隋代,新乡市出土。
鸡首壶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瓷壶样式,取鸡、吉谐音。壶身另侧为一把手。
唐代,鸡首演变成另一只龙柄,即鸡首壶演变为双龙柄壶。双龙尊便是在晋朝鸡首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行于隋唐,当时自铭“传瓶”。
屈突季札墓志,唐天授二(691)年,1991年孟津县墓地出土。
“故银青光禄大夫燕郡公屈突府君男季札墓志铭并序
君讳季札,京兆长安人也。其先荆主伏璧,令尹祚其苗绪;汉祖提剑,都尉扈其征伐。自燕居北,昌黎为去楚之先;因魏徂南,仆射即从秦之后。亦犹豆卢锡氏,置冠冕于洛阳;奉春得姓,誓山河于沛泽。丰旧梁徙,必随方而适事;文承武袭,固可略而言焉。曾祖长卿,开府仪同三司、少宫伯、司木大夫、邛陇二州刺史。祖通,隋左候卫大将军,唐兵部尚书、使持节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蒋国公,谥曰忠,图画凌烟阁,赠司空,食实封六百户。并公门赫弈,祖德蝉联,荫将军而坐树,拜尚书而削草。出总熊轓之寄,入参龙管之荣。辉映朝野,声芳棨戟。父诠,营州都督、瀛州刺史,大周银青光禄大夫、行笼州刺史、上柱国、燕郡开国公。端罄墙牣,翻飞寥廓。朱蒙蓟北,持节而护三边;丹桂日南,濯水而清九郡。
君诞灵天纵,得张平之后身;降德星躔,受虞延之吉气。幼负岐嶷,荷戟而考精微;长闻诗礼,趋庭而尽庄敬。高谈月中之桂,遥识路傍之李。林宗入座,定王佐于当时;君平造门,晤家禽于即事。并州计日,始期乘竹之年;邹邑飞霜,行及刈兰之兆。以开耀元(681)年七月廿九日,随父任终于辽东之贡州(?),时年一十有三。延陵去国,千秋掩瀛博之魂;子夏丧明,一旦下琼瑰之泪。呜呼哀哉!君志高中理,自江夏而飞声;思掩登楼,在山阳而得俊。百中发啼猿之箭,伏李广于军容;五声调舞鹤之琴,引钟期于座右。羽仪渐陆,荣期事主。浮云千里,将绝影于秦方;明珠四寸,佇连辉于魏国。岂知驷马奔曦,双凫背叶。辅嗣长往,从此别康成之门;颜生短长,无复对宣尼之座。悲夫!以大周天授二(691)年岁次辛卯十月戊戌朔十八日乙卯,葬于洛州洛阳县清风乡北邙山之原,礼也。北临石髓,南向铜沟。埋卫玠而豫章空,葬温序而芒山近。萧萧旷野,杨树悲朝夕之风;去去哀歌,薤本泣春秋之霜。白日一别,黄泉万古。鸰原起叹,惧有变于桑田;凤石先琱,庶传芳于柏隧。中郎无媿,载勒斯文。其词曰:
肇祖熊绎,弹压龙川。大夫辞楚,都尉从燕。子孙实实,瓜瓞绵绵。代烈钟鼎,功参井田。慕容东据,拓拔南迁。仆射三日,尚书十年。台中印纽,阙下珠连。昌黎诞胤,京兆推贤。三司业绍,九命材宣。朱轓首路,黄閤中天。英灵间出,弓冶骤传。夫君秀气,弱植参玄。希颜不远,齐庄自然。文章应律,山水调弦。善言中理,至孝基先。辅仁无验,属纩归全。夏既明失,皋还涕涟。素书告尔,青囊筮焉。封侯山曲,作赋池边。金乡千里,玉树重泉。坟孤有月,野旷无烟。鹤声相吊,人生可怜。九原不作,一剑空悬。勒铭何代,岁是三千”。


该碑刻于唐天宝三(744)年,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宽204、厚105厘米。碑文由裴迥篆额,李林甫撰文,徐浩书八分隶。内容记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书法刚柔适度,笔力遒劲,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崇玄馆大学士集贤院学士朔方节度等副大使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上;
太中大夫守河南尹河南水陆运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兼东京留守判留司尚书省事臣裴迥题额。
域中之大有四,道为之首,而王者统焉。方外之人有五,神为之目,而圣者用焉。非道也,无以致神;非神也,莫能感圣。自炎(帝)师水玉(水晶),轩(辕)访(崆)峒山,窅藐汾阳(?),徘徊河上,且犹私壹己之利,屈万乘之尊。或得之而不存,或求之而不及。则未有弘心六合,玄化被于海隅。涤览九重,异人臻于阙下。密传仙契,潜役神功,端拱紫庭,坐进金鼎,如我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之至感也。盖德迈者其业崇,道弘者其化博。上初戡巨难,纂睿图,以为唐虞盛理,教人而已矣。乃昭礼物,考经志,于是乎帝典王纲,罔不毕备。乃夫壹戎,夏致邕熙,又以为轩(辕、少)昊上德,恭己而已矣。乃敦清静、复淳朴,于是乎偃甲垂衣,示于无欲。故载历三纪,功苞九皇,乃时有真人方士,不召而至者。俨然而进曰:臣闻昔者太初之先也,尝有受命握符。壹君千岁,后代圣人。顺其外为封禅,修其中为导养。故玉检有不死之名,金丹为长生之要,五三以降,兹道蔑闻。陛下承紫气之真宗,接黄神之远运。玉检之文已备,金丹之验未彰,天将授之,其在今矣。上览其议,而告之言:朕闻神丹者,有琅玕雪霜,三化五转。太壹得之,为上帝之伯;元君得之,为下教之尊。必将假无为之功,任自然之力,乃可就矣。
于是考灵迹,求福庭。以为嵩阳观者,神岳之宅,真仙都之,标胜直中,天晷景之,正记烈祖巡游之所。抱汝含颍,风交雨会,阴阳之所烝液,偓佺(仙人)之所往还。丹灶琳堂,往往而在。乃命道士孙太冲,亲承密诏,对授真诀。壹之日披图于天府,二之日陈醮于山坛,然后俾太壹、启炉陵、阳传火,积炭于庑下,投药于鼎中,固以扃鐍,窒其窗户,隙光不容,人迹罕到。自河尹官属、邑宰吏僚,目对封泥,手连印署。太冲乃与中使薛履信衔命而东,涉海沂,过蒙羽,行且千里,归已十旬。然后克日聚观,开封发印,余烬未灭,还丹赫然,则已六转矣。明年,移药于缑氏山升仙太子庙。其役制之功,神异之效,又如初焉。每至降御祠,陈祝册,紫泥素表,倏忽飞天,玄酒玉杯,缤纷移座。祠官愕眙,供吏惊呼,灵贶昭答,有如此者!其余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按《中丹经》云:金华符成,威光鼎就,则有朱鸟呈异,白日激辉。斯非类乎?九转既毕,驰驲以献。圣上方涤虑穆清,斋心虚白,神期应会,如合契焉。于是三事百僚,奉觞称贺曰:陛下抚群黎而归寿域,上真降殊休而报圣德。神丹壹御,与天无极。且夫弘化至道,先烈也;还风太初,昌运也;异人委质,圣感也;灵药荐寿,天符也。此四者,皇图帝载所未闻焉。微臣预《春秋》之徒,添申甫(贤臣)之地。上清事隐,非鲁册(《春秋》)之敢徴;大洞功成,岂《周颂》之能纪?强铭琬琰,永播乾坤。其辞曰:
太古兮上皇,千岁兮壹君。自轩辕兮独往,遂历代兮无闻。有唐兮英圣,六叶兮十纪。惟天宝兮合符,故淳风兮变始。嵩有峰兮颍有澜,交灵气兮集仙坛。资圣寿兮效神丹,神丹御兮福廷会。虹蜺旗兮紫云盖,临万邦兮弥亿载。
其下展品与法王寺无关。
三块银铤:
左,聂北铺出门税银铤,北宋,1983年确山县三宋寺村窖藏出土。宋代官府常将数目巨大的铜钱货币折合成便于携带的银铤,用于进贡、税银或军资等。该银铤平面呈腰形,两端呈弧形,正面稍内凹。上端左右两角各錾一竖题铭文“聂北铺”,束腰处錾“出门税”,左下角錾“重五拾两”,右下角錾“聂北匠”。这是宋代的税银,是研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实物资料。
中,顺昌府汝阴县出门税银铤,宋代,1978年唐河县出土。平面呈腰形,两端呈弧形,背面呈蜂窝状。正面微凹,右錾竖行铭文“顺昌府汝阴县(阜阳)”。
右,解盐使司大安三年银铤,金代,1978年西峡县出土。正面刻字:“解盐使司大安三(1211)年二月十二日引领牛淮制,客人石顺中纳银肆拾玖两柒钱,行人陶实城,秤子魏直,每两八十陌钱二贯又一钱,文林盐判,张宇七”。解盐指山西解州所产之盐。金代通过盐业专卖征收盐税,并将盐税铸成银铤。


大观圣作之碑,原碑在新乡文庙。碑文为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所书,蔡京题额,书法博士李时雍摹勒上石。内容是学馆必须遵守的八项德行与禁止的八项罪状,即八行八刑。八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反为“八刑”。

“大观(宋徽宗年号)圣作之碑
学以善风俗明人伦,而人材所自出也。今有教养之法而未有善俗明伦之制,殆未足以兼明天下。孔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盖设学校置师儒所以敦孝悌,孝悌兴则人伦明,人伦明则风俗厚,而人材成刑罚措。朕考成周之隆教万民而宾兴以六德六行,否则威之以不孝不悌之刑。比已立法保任孝悌姻睦任恤忠和之士,去古绵邈,士非里选,习尚科举,不孝不悌有时而容,故任官临政,趋利犯义,诋讪贪污,无不为者,此官非其人,士不素养故也。近因余暇稽周官之书,制为法度颁之校学,明伦善俗,庶几于古。
诸士有善父母为孝,善兄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
诸士有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见于事状,著于乡里,耆邻保伍以行实申县,县令佐审察延入县学,考验不虚,保明申州如令。
诸八行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士有全备八行,保明如令,不以时随奏贡入太学,免试为太学上舍,司成以下引问考验较定不诬,申尚书省取旨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命官,优加拔用。
诸士有全备上四行,或不全一行而兼中等二行,为州学上舍上等之选。不全上二行而兼中等一行,或不全上三行而兼中二行者,为上舍中等之选。不全上三行而兼中一行,或兼下行者,为上舍下等之选。全有中二行,或有中等一行而兼下一行者,为内舍之选。余为外舍之选。
诸士以八行中三舍之选者,上舍贡入,内舍在州学,半年不犯弟(第)二等罚,升为上舍。外舍一年不犯弟三等罚,升为内舍,仍准上法。
诸士以八行中上舍之选,而被贡入太学者,上等在学半年不犯弟三等罚,司成以下考验行实闻奏,依太学贡士释褐法,中等依太学中等法待殿试,下等依太学下等法。
诸士以八行中选在州县,若太学皆免试,补为诸生之首选,充职事及诸斋长谕。诸以八行考士为上舍上等,其家依官户法,中下等免户下支移(税粮送指定地点)折变(征收改他物)借借(官借民)身丁(成年男交税),内舍免支移、身丁。
诸谋反谋叛谋大逆,子孙同(三小字)及大不恭、诋讪宗庙、指斥乘舆,为不忠之刑。恶逆诅骂告言(揭露)祖父母父母,别籍异财(另立户籍)、供养有阙,居丧作乐、自娶释服匿哀,为不孝之刑。不恭其兄、不友其弟、姊妹叔嫂相犯罪杖,为不悌之刑;杀人略人放火强奸强盗,若窃盗杖及不道,为不和之刑。谋杀及卖略(劫掠贩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若内乱,为不睦之刑。诅骂告言外祖父母,与外姻有服亲,同母异父亲,若妻之尊属相犯至徒,违律为婚,停妻娶妻,若无罪出妻,为不姻之刑。殴受业师,犯同学友至徒,应相隐而辄告言,为不任之刑。诈欺取财,罪杖告嘱,耆邻保伍有所规求避免,或告事不干己,为不恤之刑。
诸犯八刑,县令佐州知通以其事目书于籍,报学。应有入学,按籍检会施行。
诸士有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不睦十年,不姻八年,不任五年,不恤三年,能改过自新不犯罪而有二行之实,耆邻保伍申县,县令佐审察听入学,在学一年又不犯弟三等罚,听齿于诸生之列。
大观元(1107)年九月十八日资政殿学士兼待读臣郑居中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之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奉御笔赐臣,礼部尚书兼侍讲(郑)久中,令以所赐刻石。
(以下小字)通直郎书学博士臣李时雍奉敕摹写,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武骑尉臣葛胜仲、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云骑尉臣韦寿隆,
承议郎试尚书礼部侍郎学制局同编修官武骑尉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李图南。
朝请郎试礼部尚书兼侍讲实录修撰飞骑尉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郑久中。
三彩舍利匣,北宋咸平元(998)年,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
三彩舍利塔,北宋咸平二(999)年,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
金棺、银椁。
杂剧人物雕砖,1990年温县西关出土。
瓷器太多,选一件。
白釉珍珠地《水龙吟》瓷枕,宋代,1986年三门峡市出土。枕面刻苏东坡《水龙吟》词,除“错字”或假借字外,个别字词及意思也与(今)不同:
“路(露)寒烟冷兼家(蒹葭)老,天外宾(征)雁(鸿)嘹呖(寥唳)。银河秋伴(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莫压(应念)消(潇)湘”,岸要(遥)人净(静),水多孤(菰)寐(米)。望长天旗布(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吹(惊)起。
1—10展厅,为“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属基本陈列。之后为专题陈列。
水利图碑(拓片),也称“开归陈汝四府水利图碑”,卧碑。清乾隆二十三(1758)年,永城市出土,原碑存商丘博物馆。
反映了乾隆二十二年秋至二十三年春豫东地区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其中河渠图是当年疏浚河道沟渠的历史记载。碑上所刻黄河山峰、城池近于写实,尚存古地图遗风。
碑左文右图,右边是开封、归德、陈州、汝宁4府36州县河渠综合图。西起密县、郑州,东至永城;北起黄河,南达新蔡,包括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河道、沟渠,并各注明其发源、流向及工程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表明了当时疏浚河道、沟渠的实绩。


左为河南巡抚胡宝瑔撰写的碑文:
“皇上御极之二十有二(1757)年,大化翔洽,薄海(到海)内外,莫不被闿泽而庆咸宁。惟豫之开归陈汝数郡,因积潦(洪涝)以成偏灾。仰荷圣明独照,悯兹一方之向隅也,拨帑运粟以数百巨万,拯救之民困甦矣。复以致患有由,必悉治诸河,永俾康乂,更大发帑金。先命侍郎臣裘曰修来豫周行相度,臣宝瑔以是年六月恭奉恩命,移抚是邦,共承厥事。臣俯念踈庸未谙,惧无以称,乃蒙圣主南顾畴咨,频颁训旨,戒惜费省工而勿劳民,先饬绘图以上。臣等次第胪陈若干若攴,寻源讫委,迥以数千里计,凡高下浅深之度、彼此承接之准,悉由睿览亲定,指示机宜,俾在工大小诸臣咸了然知所遵循,因得计工鸠夫,用告成事,于是河流顺轨,耕种以时,岁则大稔(大丰收)。豫之民感激欢忭,请泐石以纪圣恩。上犹穆然深念,令勿事繁文,惟是水土之政,必期于永永勿堕爰,亲制宸章(御诗),垂示久远。臣敬奉圣谟,职司守土,伏念大工具举,仰赖圣主一心经营,广大纤悉,毕周成规,聿昭万世永赖。特虑后此,官有更易,民隶各邑,遇修治之时,或因无据迁延,或恃两歧推诿,小民且借以启争,此向来因循所由,虽载在志乘,皆臆说而不足凭也。今以疏筑实迹,合成全图,深广尺度,勒石而昭布之。绣错绮交,不爽毫黍,俾临时详考,于善后为便。荷蒙俞允,将图式镌石,凡有守土之责者,按此而岁治之,庶几仰副圣天子爱民如子,永除水患之至意云尔。乾隆二十三(1758)年八月谷旦,河南巡抚臣胡宝瑔恭纪”。


彩绘三进陶宅院,明代,1960年郑县前王村王韩墓出土。
该宅院由一座牌坊和三进院落组成。院内有“一”字形照壁,一座堂楼、九座平房及人物俑,大门外有八字墙、牌楼及与宅院配套的成对骑马俑、男女迎送宾客俑、生活仆俑。是了解明代生活习俗重要依据。墓主王韩应为当地地主阶层,曾出资赈灾。


四楼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河南南部是古代楚国的一部分。刚从武汉过来,再看古楚文物。
丹淅吉金。楚人以帝高阳之苗裔自居。周成王时,熊绎立国楚地,都丹阳(今淅川)。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滥觞之地,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
云纹铜禁,春秋,1978年淅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2出土。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此禁构思奇特,由禁体、龙形附兽、龙形座兽三部分组成。禁体由禁面及侧壁组成,壁厚不足5厘米,四周饰以透雕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附兽攀附于四周,昂首鼓腹翘尾,头顶冠饰与两旁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另十二只龙形座兽蹲于禁下为足,挺胸凹腰。


整件设计精巧绝妙,造型瑰丽庄严,纹饰玲珑剔透。
“王子午”鼎(附匕),同墓出土。
“王子午”鼎是一套7件造型相同的列鼎。该鼎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颈部和腹部饰浮雕蟠螭纹带和窃曲纹带,器身攀附着六条夔龙,动感十足。器内壁及底部有鸟篆铭文80多字。该鼎为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工艺,技艺高超,典型的楚地风格,堪称一流。
镂孔龙纹铜俎,同样M2王子午墓出土。
又一件龙耳虎足方壶,1978年淅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1出土,墓主为王子午夫人。
“王孙诰”编钟,还是M2王子午墓出土。
编钟由26只甬钟组成,是目前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套甬编钟。音域宽广,音律和谐,音频准确,体现了楚国音乐文化的高超水平。
青铜神兽,1990年淅川县徐家岭楚国墓地9出土。
河南汉代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南阳、商丘、郑州、许昌和浚县等地,画像内容不同,艺术风格各异。
悬璧铺首,东汉延熹三(160)年,浚县出土。龙虎交尾,永城。
出博物馆,天色已暮。
后一篇:2023春节南游17郑州到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