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南游8庐山2

标签:
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庐山别墅望江亭 |
分类: 自驾篇 |
道路平缓,几分钟就是含鄱口。
终于看见鄱阳湖,也是赣江,江湖一体,湖边丘陵几片大风车。
西侧犁头尖、太乙峰,形如犄角,是第四纪冰川刻切而成的角峰。下面是索道上站,东下大口瀑布,南下太乙村。
北侧植物园,在山坳里。
9:20,五老峰站下车。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西看汉阳峰、晒谷石、仰天坪、太乙峰,与大口瀑布已隔道山脊。
道边斜石有处英文摩崖石刻,翻译:
“公告
1933年夏天,我的一位中国福建龙溪的好朋友、诗人和慈善家林尔嘉先生,首次游览狮子峰时,由于没有任何避雨之所,结果他遇大雨而染疾病。为避免别的游客再遭受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也为方便游客能够愉快地游览狮子峰,他建了这个公共方亭,同时此亭还是该山顶的的一个瞭望建筑。另外,在山顶还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风雨。
细看石亭,题“待晴亭,白栋材”。
石壁题刻,英文题刻“山顶还有一个山洞”指的是这里:
“民国二十二(1933)年八月龙溪大善士林公尔嘉游五老峰值聚雨,苦之乃建待晴亭以休游者。去亭不远,巨石重叠,窅然中虚,于时明悟云游至此,置丹灶焉。今夏林公重来,又值聚雨,休于亭,遂无苦。雨霁过此,见积霤穿石,上漏下泾,为明悟苦之,慨然捐金,鸠工凿石,塞者通之,阙者补之,意匠经营,居然成一洞天,皆林公之力也。伊古以来,游五老峰者不知几千万人,未闻有谋及兴筑者,林公独能不惜财力而为之,一亭一洞有若天造地设,岂偶然哉?今而后居此洞者倘体林公之至意,宜如何爱护?俾一亭一洞得以长保而无恙乎。爰缀数语,勒之于石,以示来者知恪守焉。
在庐山众峰中,五老峰不是最高,但一面断崖,最为险峻。
四峰距离登峰门1.28公里,到五峰1.05公里、三叠泉缆车站2.5公里。2004年只到四峰,今天得上五峰。
前文看了洪泽湖,这里山顶看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湖。
李白五上庐山,晚年在青莲谷结庐而居。
原来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名《望庐山瀑布水》,多个“水”字。
紧接着陡直而下。红房子是查票口,三叠泉可从东门进入,单独收费。
一个铸铁件称旋玑玉衡,是庐山太平宫的遗物。
简介:道士炼丹时观察星宿、测定时间的古天文仪器,应有三部分组成:上部大圆盘刻二十八星宿和北斗七星(已失),中部铁棱角,下部基座形似铁钟。座底铸有“岁次癸未七月日匠人张文进”字样,为明嘉靖二(1523)年铸造。


其他改作博物馆展室。
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自司马迁以来,无数名人登临,留下众多名胜古迹、诗词歌赋、摩崖石刻、故事传说。
原中央政治局会议厅,陈列镇山之宝五百罗汉图。
五百罗汉图是成画于清康熙五十一(1712)年,由苏州布政使金世扬布施,浙江画师许从龙将五百罗汉绘于二百轴巨幅上,供奉于庐山栖贤寺。
283号基督教堂,原名耶稣升天教堂,1910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兴建,典型哥特式风格。庐山会议期间,教堂曾作舞厅。
伊文思图书公司别墅,以文莱热带居家式风格,又称文莱伊曼。
1908年英国人希尔曼建造,1918年伊文思公司购得。传教士爱德华·伊文思在上海开办公司,代售教会学校教材。路边墙面油漆“EDWARD
EVNS &
SONS”仍在,全称为“爱德华·伊文思和孩子们股份有限公司”。1933年后几经易主,先后为国共要员居住。


美庐别墅,1903年英国人西伊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赫莉女士。1933年宋美龄购得,1948年蒋介石题名美庐。
河西侧别墅有周恩来纪念室。
17:50,天黑前还来得及看看望江亭。2004年来时大雾,什么都看不见。
可查: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陆军第九十九军到九江受降。1946年4月至9月,军长梁汉明命令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起九十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仇,二反省服罪。同时建有石牌坊和烈灵台。
盖闻,能抵御大灾捍大患者则祀之,以死勤事者则祀之,以劳定国者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是故建祠设庙,立碑刻铭,禋祀百世,俎豆千秋者,所以报有功而彰忠烈也。一夫之义、一妇之贞固可旌,而况犯大难存大节者?其与侥幸得名于一时,没而不足称者,乌可同日语哉!
夫以此次对日抗战,实为我数千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所系,殉义之众,死难之烈,亦有史以来未之有也。溯自东北沦陷,继而七七事变,日寇亡我,岌岌可危。所赖全民奋起,在贤明委员长蒋公中正领导之下,艰苦抗战,八载于营。本军先后所辖六十、九二、九九、一九七,四师之众,奉命驰驱,转战南北,先后参加淞沪、鲁南、鄂南、南浔、桂南、长沙三次会战,及常德、长衡会战诸役,咸能尽死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身经百战,躬冒矢石,出生入死,前仆后继,血溅沙场,膏涂原野,此可泣可歌、敢死犯难大无畏精神,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义磬所播,功亦足以暴于天下,其余光史册而炳人寰,事有不可磨灭者。终战役也,本军壮烈牺牲者逾数万,诸先烈之尽力于国家民族,功已成矣,责已完矣,仁已至矣,义已尽矣!诚如国父所云:我死则国生矣,死且重于泰山。不愧为知生以知死,知死乃为义死,是为不死。其死者暂聚之形,而生者浩然之气,灵爽不昧,常充乎两间。其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惟我先烈当之。然数典曷敢忘祖,所为庙食百世,亘古今而不变,配天地而无穷也。
所谓捍大患、死勤事、劳定国者,何莫而非诸先烈之所有。汉明等谊切同袍,情逾手足,缅怀我忠勇袍泽,不禁感慨系之。呜呼!易水萧萧,壮士之魂不返,岳云黯黯,先轸之元未归。思欲陈其梗概,叙彼平生,而又不克审其详。恐贻挂一漏万之愆,而慨乎英雄之无名也。然唯其无名,无以为名;昭乎日月,不足为明。萃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兹当胜利复员之日,建国整军之时,抚念首功,追铭伟绩,汉明等率全军将士建碑于斯,期诸先烈之丰功盛烈,与庐山并峙不朽。俾后之瞻仰者,将闻风兴起,有以激发义烈,淬励忠贞,而知所向往,意在斯欤!谨沥丹而为之志。
军长梁汉明、副军长甘清池、参谋长梁为焯,师长黄保德、艾叆、朱志席同立。
左上,是1946年所建石牌坊。恢复后部分文字缺损。
前面纪念碑,梁汉明曾联“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
碑座四方上曾刻有名流题字28幅及碑记。现《庐山抗战纪念碑碑文》比九十九军碑文格局大:
“庐山抗战,艰苦卓绝,可歌可泣。一九三七年夏,为实现国共合作,周恩来两上庐山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蒋介石举行庐山谈话会,发表庐山谈话,宣示抗战决心。马当、九江失守后,庐山山麓多处激战,杀敌护山;驻庐山六十六军驰援万家岭,获南浔大捷;周边地区相继沦陷后,江西保安第三团、第十一团仍孤军浴血守山二百六十余天,作战二百余次,屡挫敌锋。军民同仇敌忾,解救难民三万余人,转移侨民一百六十六人;驻山瑞典牧师救护难民,美国学校藏护植物园标本;抗日游击队不屈不挠,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庐山抗战纪念碑,建于原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原碑建于一九四六年,毁于文革。九十九军参加过淞沪、武汉、南浔、长沙等会战,重创日军,阵亡将士灵护庐山,气壮天池。今重建纪念碑,旨在追铭抗战伟绩,弘扬爱国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抗战精神与庐山同在!
李国强撰文。
前一篇:2023春节南游7庐山1
后一篇:2023春节南游9庐山3及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