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南游2洪泽湖、扬州

标签:
大运河洪泽湖大堤大明寺与平山堂瘦西湖东关街 |
分类: 自驾篇 |
按导航,选择251省道。过台儿庄运河大桥,加油7.78/288,便进入江苏界。
朦胧中,有丘陵横沟,大概是南部运河。前段路况不好,关键是动不动限速30。
先看淮河入海水道,从左侧桥上过来便是古堰路。渔船驳岸,恍惚南戴河景象。实际这是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自东北不远处与总渠并行入海。
道路东拐,是高良涧闸。
高良涧闸是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
新刻乾隆诗碑。乾隆六下江南,三次题诗洪泽湖大堤,这是第四次。
“一律砖工(土堤改砖堤,后改石堤)运口(码头镇)连,崇墉凭阅实牢坚。蒇功即在回巡后,防患要于未事前。平日原常见渚出,汛时云每到堤边。虽然清口(码头镇)筹疏瀹,南望夏秋心总悬。
洪泽湖地图。
陈登捍淮。大堤与《三国演义》中的陈登有关?
资料:陈登,东汉下邳淮浦(涟水)人,二十五岁任东阳(洪泽湖周边)县令,建安二(197)年,助曹操灭吕布,授广陵(扬州)太守、伏波将军。大运河前身为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沟通(长)江淮(河)。陈登上任后,开挖邗沟西道,自樊梁湖(高邮湖)北口,经津湖开凿马濑(白马湖),北至末口(淮安)入淮,与现在大运河基本一致。建安五(200)年,再筑捍淮堰(高家堰),位置是现在二河西侧武家墩至老堆头30里,便是洪泽湖大堤的前身。


洪泽湖古称富陵湖、破釜塘,在汉代只是淮河穿越的浅水小湖群,陈登筑捍淮堰当是淮河堤岸。洪泽名源于隋炀帝杨广,“炀帝幸江都(扬州),道经此,久旱遇雨,因改今名(洪泽浦)”。唐代改称洪泽湖。
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洪泽湖变成大湖,则是南宋。建炎二(1128)年,杜充为阻挡金兵南下,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南徙,经泗水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泥沙淤积,造成淮河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现在规模。
南下扬州,满是诗词,想看许多地方。不过时间紧,听孩子的吧。
原计划车停大明寺,南穿瘦西湖,再回来取车。看导航,四周拥堵严重,先去宾馆。
为方便行程,宾馆选个园北侧,1105公里。
扬州北部丘陵地貌,泛称蜀冈,遍是遗迹。
称“第五泉”。源自唐代状元张又新《煎茶水记》:
东侧平山堂,四周林密,不能拍出全貌。走近基本新建。
喜欢喝酒爬山,自然喜欢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让大明寺闻名海内外的是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终达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纪念堂为梁思成设计,仿唐四合院,大堂参照鉴真在日本奈良所建的唐招提寺金堂样式,1973年建成。
鉴真(688-763),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遍游长安、洛阳研习戒律,后回大明寺。唐天宝元(742)年,应日僧延请,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754)年,第六次东渡终成,在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759年,鉴真建唐招提寺。763年,在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鉴真东渡将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文化成就传到日本。


东院栖灵塔,近年新建,九层,通高73米。南侧左右为钟鼓楼。
俯瞰扬州,天气不好,远处灰蒙。
同上文台儿庄,扬州更是因运河而生、而兴。不过扬州运河比台儿庄运河要早2000多年。历史上,蜀冈南侧便是长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伐齐,在蜀冈筑邗城,冈下凿邗沟连通江淮。随着江岸南移,扬州城从冈上向下发展,水道纵横。


蜀冈东渐,东侧观音山、唐城博物馆,停车场南侧是瘦西湖北门,东侧是打车路过的宋夹城。东延水道,地图标注古邗沟。
东南瘦西湖,是下一站目的地。
唐城向冈下发展,宋城向东南转变,明代城址完全脱离蜀冈。瘦西湖原为唐宋城的西侧护城河遗存,本名保障湖。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扬州盐商竞相疏浚,兴建亭台楼阁,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盛况。
西侧看清了平山堂、大殿、鉴真纪念堂位置,远处蜀冈西峰森林公园。、
过望春楼,西侧亭阁称“小李将军画本”,何意?
这里是瘦西湖核心景点,对面熙春台,湖面在此北转。
去湖西要通过一座拱桥。这就是二十四桥?与想象相差甚远。
过桥人流拥堵。回味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想象扬州城的变迁:
“淳熙丙申(1176)至日,予过维扬(扬州)。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城东一亭)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金兵)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湖面北去,正对栖灵塔,当年乾隆由此去平山堂。
南侧熙春台,绿瓦飞檐。
五亭桥的别致在于桥上宫殿般的五亭,也在于厚实的桥身和多样的桥孔。主桥“工”字形,南北引桥斜上。除主拱、引桥半拱外,每个桥墩再开三拱,厚重而不乏空灵。
作为喇嘛塔,最著名的是元代阿尼哥建的北京、五台山大白塔。
东出法海寺,返回湖边,有个别致的小岛,称凫庄。
钓鱼台很简洁,一座小方亭,一门三孔。妙在三面临水,三孔外望,瘦西湖的美景框在画中。
徐园原为清代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改为纪念军阀徐宝山的祠园。
亭前一碑,古篆体书刻《徐园铁镬记》,害得逐字核认两天:
“铁镬为萧梁(南朝梁,502~557年)镇水之物,见先高叔祖理堂公(焦循)遗集日记中。梁时江水与城南相近,屡为患,乃筑巫山堰以敔(y御)水,置铁镬其间,吏(使)水回复,藉杀其执(势)。相传,蛟龙性恶铁,范大镬以压之,是说殆未可信。城南扬子桥为昔日大江之濆(岸边),历年久远,地望变迁,巫山堰之遗筑不知湮于何所。今之城南隅有铁蠖二,其地在梁时必潴为水墟宅,城之西北亦各有铁镬散见于泥土中。当时水患寖淫,镇水之镬其数未可深考,迄今尚存其八,近年毁于兵燹者二。汝霖请于大府以保存之。乡人士议请庪(置)徐园,有司报可并著为案。杨君耀董(徐园筹建人)率工役先移其近者二具,置诸园中。一镬鸠(九)百,数十人始辇以入,叠石其下,安置妥帖,皆杨君所擘画也。作乎是镬也,湛(沉)埋于江水中有年,委弃于榛莽中有年,历波潮之吞吐、风霜之剥蚀,而中边完好如新,出于研其显晦,殆亦有数于其间邪。今而后,是镬可以久远弗坠员(云)。甲子(1924年)七月乡人焦汝霖记,陈延韡(清举人)书。
韡书此文,竟自释其例曰:徐沈湛四字,《说文》兼载,然徐姓之字当作字(?),沈(沉)之字当作湛也。屡作娄,著作箸,埋作薶,坠作队者,《说文》正体也。娄作(图)、中作(图)、患作(图)、巫作(图)、地作(图)、役作(图)、剥作(图)、下作(图)者,《说文》所载,古文或籀文(大篆)也。堰御洑研四字,《说文》所无,今作(图)(图)(图)(图)者,假借也。势潴涛三字,《说文》无,新附有其实,执猪潮即其本字也。城作(图)、相作(图)、使作(图)、间作(图)、敔作(图)、执作(图)、扬作(图)、散作(图)、司作(图)、率作(图)、潮作(图)、云作(图)者,钟鼎文习见之字也。(图)字,《说文》无而新附有。庪字兹用之。凡古篆者,不难于环玮,而难于不欺,故谨举以待教于通人兼诏读者。延韡附记(双印)”。


一些人有学问,就是太卖弄,写篇碑文,非让人看不懂。
查资料:民国二十六(1937)年,周炘考证,扬州铁镬有10口,大小不等,非萧梁所造。萧梁沉铁镬是在安徽界淮河,与今扬州(梁称广陵)无关。但扬州铁镬究竟何时造、作何用,未知。
出门拥堵,庆幸中午就将车停到宾馆。明天作别扬州,干脆步行去东关街。
路边小店“粗茶淡饭”,孩子说这是扬州第一网红美食店,晚饭在这里打卡。
干脆南进东关街,边转边找吃的。
脚下是宋代东门遗迹。
简介: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一宋)内。南宋建炎元(1127)年十月高宗赵构以扬州为行在,扬州知州吕颐浩被任命为兼职户部侍郎,旋又升为户部尚书。建炎二(1128)年赵构于扬州诏命扬州浚湟修城,吕颐浩主其事,调动国力,以都城形制,用大砖修砌,史称宋大城。略呈方形的宋大城,东西约2200米,南北约3000米,设有四门:东为康海,西为通泗,南为安江,北为迎恩。
东门遗址200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不仅唐、五代、北宋、南宋遗迹叠压关系清晰,还发现北宋州城的门道,其东西两侧的宽度各为5.07米和6.09米;以墙基底宽13.5米推算,城墙顶宽约9米、高约13米。2006年建东门遗址公园。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以再现宋代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的雄姿。


古运河现为游览路线,南至长江边的瓜洲渡。
明天的行程:游个园后,去镇江三山,均免费,约票。夜住婺源路上。
前一篇:2023春节南游1台儿庄古城
后一篇:2023春节南游3扬州到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