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89百花山云海

标签:
百花山云海显光寺前殿碑记显光寺铁磬山脊漫步百花山草甸 |
分类: 房山篇 |
9月3日,房山一夜雨。天气预报:9月4日多云。估计百花山能看到云海,果然如愿。

又散去。
8:00购票,不敢停留。8:20,龙回头。
百花山主脊东北而去,犹如云海中的岛链。
辨识一个个山头:百瑞谷的大秋千、大村鞍、大网坨、庙庵梁、老龙窝、寺上梁。影影绰绰的“小岛”是:髽鬏山、清水尖、东大尖、大寨顶……
南侧,南坡尖是秋林铺、司马台的界山。
西侧少云,青天碧空。
山脊过千佛崖下百瑞谷鞍口。
《房山177》抄录过现存娘娘庙的《畿西宛平县百花山建蟠桃阁碑志》、大雄宝殿前的几块残碑。
国门西北皆山也,其巍然高而莽,且附近帝都,足为郡山,三者必以百花称最。予于戊寅(1698年)之夏,携三五同人往游。其地盘道屈曲而上,凡数十余折,始穷其口(巅),见夫青口口口,怪石巉岩,望之疑鹿疑鹤,如熊如罴,万态千形,莫可名状。加以茂林修木,翠薇欲口,奇口异口,空锦争妍,不禁为之口节,叹羡之曰:诚哉,其为维摩别院,人寰净土也。随进游显光上刹,其千佛一阁,自先大人(撰者父)整旧以来,已三十余年,于兹口祭焚修,口(素)得其人,甚有朝挂锡而暮逃禅者。予小子格守前辙,延老纳寂云为之住持,以视向之,留印香几而尘封舍利者固自不传矣。越庚辰(1700)岁再至,晤云僧于丈室,接谈间即侃然谓予曰:君家口此地三代功德主,千佛阁既为先护法太守公所修,前之释迦殿自君之祖汝乡公创始,迄今垂将百年,而材倾瓦解,又岌岌乎,莫蔽风雨矣。君胡不再举而更新之,以接既两世善缘乎?予亦之曰:唯唯,是同予之素志也。但鸠工庀材,非旦夕间事,故未轻诺,以贻寡信讥耳。然不日当即有以报命矣,此辛巳(1701)初夏语也。越至蒲月(五月),忽闻内阁大学士(空两字)伊公讳桑阿携其子姓诸贵介来游此山。予不揣敬洁,草拟以备口(斋)寝,蒙相君不鄙杂陋而辱临焉。再越宿,始游于山,乃蒲月望日(十五)也。是日,阴云密布,复继之以微雨,相君之游幸颇为所阻。云僧待于其侧,朗然祝之曰:今日大贵人至此,佛菩萨何不大示开容,显现慈光,俾瞻仰者同生欢喜,宁不足为佛门增重乎?语初时,即见雾口云收,杲杲日出。少焉,遥望东山之麓(史家营),冉冉腾辉,若烟非烟,似云非云,倏然散于空际,则霞彩掩映,葱郁陆离,如俗所绘佛顶显光者,曾不遇是。相君及诸贵人莫不合掌顶礼,以为稀有。是日,遂止宿于阁之东楹,复招云僧谈佛家因果,见山即为佛地,而僧又为佛子,遂慨然捐俸贰百金,以为重新前殿之资。翼(翌)日,回车复止宿于予家,因语以予捐修事,且命之曰:此殿虽止三楹,但选材不易,而敢为更难,所谓或不能毕其事。口既为兹山功德主,当自不惜解囊以共襄胜事也。予起而对曰:此地既有先祖先严父前后相继善果,即使一无所助,犹欲勉口从事,以追踪于前人余荷。相君分俸已绰有余裕,苟得竭力勷勤,以瞻现在余光。古人云为善最乐,此则何乐如之而敢以自诱也。遂于是岁七月之吉兴工,至壬午(1702)之六月事既竣。即复命于相君,且请勒之以铭,以志不朽。而相君复谦退,不自以为功,命予记之。予又不敢重违相君意,欲详述其巅末,以代相君传。因思相君自学古人,口(召)以之宅睽论道,其骏业丰功、硕德伟度,炳焕于人耳目间者,即口碑载道,尚不能声其万一,口此一善遂足为之事哉。然此虽不能为相君重,而相君乐善不倦之怀,见口必为之志,以口口身即以此诒后者,其福泽之绵长,家声之振终口自与云山绿水并其悠久。予小子超(缀)承其下,亦口兴有口施也。是为记。
碑文有史料价值,不明问题:
那么刘师(?)向家住哪里?伊桑阿来时先住刘家,走时也住刘家。刘家到百花山顶应是大半天行程。那么应该在史家营一带?
“王玉個(?)、王田氏。
示意图:到巧安1.5公里,草甸3公里。
12:16,巧安下望,第一个草甸到了,大草甸隔树林露出一角。
13:00,大草甸也不算大,但地势最低,空气湿润,再南就上白草畔了。
前一篇:门头沟4王平口与盛泉岩
后一篇:房山190百花山北下百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