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2021-05-09 06:04:54)
标签:

南良各庄普兴寺

双磨村石桥碑

磨碑寺碑拓

大石窝与白玉塘

惠南庄观音庙

分类: 房山篇
长沟大石窝两镇地处山区平原交界,南接涿州涞水整理所见碑石,浅探房山西南历史一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2014412日,过长沟镇,进下南良各庄村。村南北主街东侧一院,为普兴寺遗址。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曾经的普兴寺仅存正殿三楹,坐北朝南。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殿内早改他用,存有旧石槽一个。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殿东南角存碑一座,碑首独特,阳刻三朵(棵)云树,碑额“普兴寺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细看碑文,刻民国二十六1937重修普兴寺碑志》。
时值卢沟桥事变前夕,这里发生什么?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文抄录:
“重修普兴寺碑志
自古兴修祠宇之意义,是谓有裨于世道人心,或能御灾捍患者也。房山城南四十里南北良各庄,旧有普兴寺一座,地点坐落南庄之东北隅,前殿释迦佛后殿关帝二郎。创始于何代,邈不可考,惟道光丙午1846年重修碑记一通。迄今后殿圮久无基,前殿亦倾颓有年。村人不忍坐视,于本年春季遂重修庙貌,正殿建设三楹,居中祀释迦,左关帝,右二郎不泥塑不木雕止设牌位三尊,以昭简易而敬神明也。奥稽释迦之义为能仁,系佛教之始祖,生于周灵王甲辰(前557,乃中印度迦昆罗城净饭王之太子,名乔答靡悉达,母为摩耶夫人,娶耶输多罗为妃,举一子。恶婆罗门教压制,年十九入雪山,修行六年,遂创一宗教,以慈悲忍辱为主。后周游恒河流域说法四十余年,卒年八十。其慧光照于震旦,法水普济环球,有由来矣。若关帝之忠义,直可以天地共老,一生历史,孺妇皆知,姑不赘及。又按,二郎李冰之次子,因其父开离堆、御水患,立庙于灌口,屡显灵异。宋徽宗好道,封清源君张魏公(南宋张浚,张良之后)用兵,梦神与话,遂乞复封为,特加江河之神也。此寺祀二郎,岂以是村地势洼下,居灌河下游,默祝神佑,以防水患欤?至俗传神之姓名为杨戬,则袭封神演义之说,不足为据。又有称神姓者,系宋之宗室,尤属无徵。予独羡夫南北两街人等,按地亩家道,努力加倍善捐,外乡一文不事募化,不阅月而蒇(chn)事落成。凡塈堲垩埴,朵室缭垣,撤其朽败,一律维新,甚盛举也。在事者晓山先生以启嘱予。余经生已耳,略述经典以正俗传,而隐寓维持风化之意焉,爰将诸君子乐善鸠工详勒碑阴,以劝来者。
邑人文献会委员怀玉乡焦毓桐撰文,邑人师范讲习所毕业生徐琨篆额书丹。
经理人:王勤、朱荫煜、田魁、伊海、田秀、李锟、郝惠、徐琨、李荣林、李绍先、宋永兴、傅东旭、傅、扈德山、傅汉、宋添贵、傅东亮、徐景山、高树章、朱起亮、郝旺。
住持道士杜才。镌石人侯堃。
中华民国二十六1937岁次丁丑古历巧月(七月)谷旦立”。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阴向东,碑首还是三朵(棵)云树,碑额“流芳百世”。碑文:
本村助资计开列于后:
普兴寺地价洋贰百贰拾圆,南北两街合人公款洋壹百零贰圆。
李锟十五元,傅十一元,田有年十一元,朱荫煜十元,王文元十元,高裕如七元,田万钟七元,李志六元,李绍福六元。徐濮……(12人)以上各助洋五元。宋永兴十三元,郝惠九元,添贵九元。
徐永海、高福宽、王威树、高有功、侯永福,以上各助洋三元。傅宝顺……(10人)以上各助洋四元
傅东来、高天增,以上各助洋二元五角。田守林二元四角。
……”。
可见,总体以捐款额为序,分批次先后。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院内存有铁钟一口。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铭文:“大明国京都顺天府……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崇祯四1631三月二十八日吉时铸造,住持僧寂福徒……”。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文中的灌河,实为胡良河的上游之一,现称南泉河,源于上文所见云居寺所在的水头村
胡良河另一上游源自西甘池,称北泉河,《县志》旧称甘河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南良各庄西去双磨村,路边河水潺潺,村南正在建新桥。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桥北西侧,存有两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西碑,碑额“万古流芳”。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文:
双磨村重修石桥碑记
原夫十月成梁,古有定制,盖以土木为桥者也。予谓此必平旷之野,其水褰(qin,提衣)裳可涉者则然,非语于溪间也。畿辅之地,西接太行,每夏秋之交,山泉涨发,驚湍急溜,电荡汹涌,其势绝非白板所能支,亦绝非泳游所能济,故其为桥始卢沟,如巨马云舒虹卧,皆以石代木焉,地势使然也。双磨村房邑西南,为西陵御道,实近太行之麓。村之东北南旧有石桥三座,建自道光十六1836,以占利济法至善也。乃甫经数十年,霖摧浪啮,渐就倾欹。爰有本乡善士,并四方往来君子,捐集巨资若干,重新修葺。癸未1883)岁暮春竣工,从此波拥涛奔,常依中流之砥柱;虹飞龙卧,永为共济之康庄。董事诸君嘱予为记,并众善士之芳名姓氏悉列碑阴,以为善者劝,尤愿后有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桥永垂不朽云。
国子监教习本邑王贻恺撰文,文安齐华龄书丹,张学滋篆额。张桂一、张桂、张,仝校字。
经理人:刘福(等16人),房山县刘贵、刘振邦,武强县刘喜顺、吴五星勒石,镌字
大清光绪九1883四月谷旦”。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碑,碑额“广便交通”。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文:
双磨村重修石桥碑记(题同上)
尝读《易》,旡妄等卦则云,不利有攸往。大过等卦则云,利有攸往。而于双磨村南之桥,窃有感焉。考诸旧碑,此桥重修于道光十六1836,复修于光绪九1883,追计前后皆不过四十余年,而水势泛滥于桥左右,不分冬夏,岁岁皆然。故行人往来,泥泞沾濡,共嗟不便。万不获(得)已,村人平垫沙石以济,然一经山水涨发,冲涮汪洋,难行依旧。《易》云:不利有攸往,此之谓也。今是村首事诸君有鉴于自治利人之义,于鸠工庀材时兢兢业业,监临察核,无稍疏虞,工有倍加,料无苦窳,将桥址南移二丈有奇,增葺五孔,两端接砌砥平四丈之多,体式宏以整制,度朴而坚。村北两桥亦一律重新,阅四旬而蒇厥事。《易》云:利有攸往,此之谓也。第工程浩大,力有未逮,不能不募化四方,共襄义举。幸蒙赞助,积资壹千二百余元。下亏六百余元,则按地筹捐出。自是村乐于输将之家,乃于落成演,择吉树碑,泐善士助款之芳名,委余叙其颠末云。
北正村赞成人焦毓撰文,南正村赞成人唐振藻书丹篆额。
经理人:张永生(等,共17人)
中华民国十三1924四月谷旦。本邑刘亮宽、刘亮功、刘树学镌字”。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普兴寺碑也是民国。可见,当时民间佛道不分玄学复古盛行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半壁店村,沿南泉河北上。《房山26》记过这一带。
三八大渠石拱渡槽残段。现在还在吗?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岩上村,看看磨碑寺大殿已经修复。残破的样子见房山26》。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农户墙边有残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查得磨碑寺碑拓三幅,民国各一。
其中,明碑篆额“重建磨碑寺记”,碑文:
“重建磨碑寺
临济下第二十五世嗣祖沙门慈仁撰,东峪观音寺提点德云书丹。
佛如来之道,洋洋乎自流于中华者,以其道即体之用,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该巨细,其利物则不遗幽显,其度生则不择飞潜,而尤遍乾坤,弥六合,均宇宙,彻十方,则足以上翊皇图之永固,而下保黎庶之安康。而凡昔有国者,莫不崇奖,以旌厥教欤?我圣朝(明)富有四海、垂拱万邦以来,亦尝光阐,以异风化,则于在处之古刹皆允新之。及累度僧众以弘其道,以斯民乐善,而咸跻于政域也,盛矣乎。
都城西南百五十里,顺天府涿州房山县怀玉乡独树里,山曰小西天磨碑寺也,乃大唐开元十八730年金仙公主重建也。其山川秀,文贤,五箧三藏从斯籍,六相十支依兹制,昔特胜已,今亦废已。于正统岁1436-1449年),僧讳法真通二人,游,遁憩废址,不欺寒暑,兴建。遐迩善男信女悉皆归向,或施金银,或施布帛,协力相成,葺为大殿三间,左右护法祖堂,山门、方丈、僧舍、斋厨、贮库、园圃悉。丹雘校饬,轮粹完,于正殿妆塑释迦菩萨十八应真(罗汉),金碧交辉,足人天之瞻仰也。遂感巨刹,晨钟夕鼓,祝延圣寿之鸿基,福被一方之丰稔。于天顺己卯1459,命通公,字别二代住持也。所以天不加幸,于弘治甲子1504年)一旦漏疏。有,字天泽,系真定府赵州临城县白合社方等村,父赵,母李氏。成化壬辰1472年)舍本寺礼通公为师,巾瓶左右,饱充仕行,精练教乘。于正德三1508四月,感大功德主御马监太监王得幸、内官监太监崔纪、内官监太监田喜、太监张斌及乡人辈役,命为第三代住持也。是并徒海珠重新整理,焕然更鲜,还围树木园圃等地,共二十余亩。寺西南空厂地四亩,东西南北,四至分明。凡诸器物,以充招提之业,内外严整,一色光鲜。至正德辛未1511)岁,厥工告毕,意欲流芳,使万古不没。仰先祖之胜功,扬本师之嘉行,诣予寒声徴文为序。对曰:道非根而永固,名无翼而恒飞,又岂劳乎?辞不获已,姑述始末,有覈者欤?复为铭曰:
稽首磨碑上古制兹。五箧三藏,六相十支。尘合巨义,空裹文披。神龙护佑,贤圣归依。堪为兰若,宜作福基。通公别世,天泽续遗。激扬祖道,化利群机。晨昏呗读,祝国天齐。四维景贶,光射招提。万古不没,递代传持
旹大明正德岁次辛未1511)秋菊月吉日”。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清碑篆额“重修药王庙记”。碑文多引用韩愈谏迎佛骨表》等文,可见作者并不信佛,这也许是改药王庙的原因吧:
磨碑寺碑记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上古未有佛也。后梁武帝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事佛求福,人人皆然也。自唐睿圣胜文武皇帝(唐宪宗)而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事佛之诚,甚至焚顶烧纸(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佛之在天,下莫不共仰佛光之普照,熙鸿号于无穷。但人有祸福,有佛以保护之,人有疾病,有药以调治之。昔神农尝葛辩性,遂作方言,以疗民病,当是时有医人所不能医,而神乎其神者为之降,龙为之伏虎,封为药王,成其正果。后之人莫不尊其庙貌,起殿宇,塑金身,信其神效,而为万古蒙庥也。兹有金玉府绅住持嘱予作文以记之。予不揣谫陋,冒渎神明,谨为之序云。
岩上村施主人……
住持僧广兴、广顺,徒绪逵、绪达、绪明仝立。
顺天府涿州廪贡生康天铎(撰《白玉塘龙王庙碑》)撰文并书丹(印)。石工郝昌富镌
大清同治四1865岁次乙丑仲春谷旦”。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民国碑额“永垂不朽”,碑文:
“重修磨碑寺
盖闻磨碑寺重建至今多年,重建已经数次。于大清同治年间,僧人广兴、广顺募化重建,又厉多载。想此寺工程浩大,前后大殿巍巍,配殿暨墙垣巩固,未免每年被风雨摧残,砖瓦石片见坏。而三星在户(?),周围墙垣一概坍塌。村人视此光景,钧无不叹,故专意访请圣僧,一则永远看管庙宇,一则有意经住持可以重修。在民国十一1922七月初一日,合村人公立请帖,恳请覆泰入庙。现有庙产地柒亩,墙垣内地多少在内,永远归住持看管,典出地由住持出钱赎回,并不干涉,覆泰方允入庙。入庙时,墙垣业已坍塌,大殿暨左右殿又多破漏,于是扶心自问,以如此之工程,致有不堪之现状,悲哉,叹哉。又随身代进大银元四百九十六圆,铜元五吊,所用碗箸家倨,一切自己置办。又将村人典出庙地四亩,出银圆柒拾元赎回。庙运由此而兴,神灵由此而显,远近善士赴寺瞻拜,无不情愿助施。另从重建昔先人创造之功费,莫大之力,岂可因工程浩大而废?为乌有覆泰与徒真庭真祥等三人发愿力募四方,檀越又纷纷赉助,故得重修,观音药王菩萨殿五间,佛殿三间,东西禅室六间,墙垣百余丈。而今工程完竣,一律整齐,覆泰徒等欣曰:全赖佛德威灵,药圣感召,四方檀越施助之功,方能遂我师徒之志愿,坚志立碑,永垂久远,故请叙文。余与覆泰有普渡之缘,与真庭有同乡之谊,余不敏,故谨而为之记
岩上村公立请帖字人张永……
住持僧、月舟,徒众……,优婆塞(男)戒弟子……,优婆夷(女)戒弟子……,信女弟子……。
河北省房山县初级师范生杨福履撰文并书丹,石工刘忠、刘仲镌。
中华民国十八1929岁次己巳季春谷旦立”。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西去高庄,再看看白玉塘
民国版《房山县志》:“黄龙山大石[山咼](窝)。黄龙山,县西南六十里,石窝镇西山之总名也。其山产石为历代宫廷建筑之用。《冬宫纪事》(又名《两宫鼎建记》):嘉靖卅六1557,修复殿工,命侍郎张舜臣主事,李键大石窝采石。《房山旧志》:大石窝在县西南四十里。今皆云六十里。黄龙山下,前产青白石,后产白玉石,小者数丈,大者数十丈,宫廷建筑多采于此。石窝下有,突出一,其水甚清,流灌稻田,米色如玉。按,今石窝是一镇,其西北二面石塘甚多,所采之石非一石塘所出也。其塘最古而大者莫若今之白玉塘,上所谓大石窝,或即指此。然流灌稻田,非籍白玉塘水,乃别有数泉,在高庄村南、万泉庵山之下。今之所谓玉塘米者,乃假借之名词耳。高庄四坐庵上下营(岩)四村稻田约数顷,皆万泉所浇,总称玉塘米”。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2014年的大石塘还在开采。东侧高庄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规模已经减小许多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脚下是开采的石层,南侧黄龙山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大石塘已经很大很深。
可见岩层斜面,北高南低,深入山底,越来越不好挖了。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龙王庙在东侧台上,以前没于巨石堆中。现在周边清理出来。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北远处是玉皇塔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龙王庙北侧。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侧,石质梁柱,石块填墙。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石檐。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西北两侧护墙还在。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民国样式?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楣额“云行雨施”,柱联“五风十雨风调雨顺,上国下民国泰民安”。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查得清代龙王庙碑拓一幅,碑额“名垂千古”,碑文:
白玉塘龙王庙碑记
尝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白玉塘地方半亩水仅一湾。至于沛甘霖润嘉禾,诚有令人莫测者者矣。易曰:云行雨施。由是而知,龙之行也,雨必从之。是龙也,所处不一,而玉塘虽小,不更神于江河湖海乎?溯自大明以来,迄于今,旧有山神庙碑碣,想玉塘之开日久,而龙之居也,亦有年矣,至今日有求必应,感而遂通,无论附近村庄同沾雨露之恩,即僻壤殊乡亦无不感其神速。因此,群黎遍德,虔心修造龙王庙壹间,以后神有所凭依,即稍旱,亦不必望空而祝祷,当思万物得天而苗自发荣,滋长五谷成熟,而人更安享太平,年年大有,岁岁丰登,果谁之力乎?是皆玉塘之神,或潜或飞,能大能小,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无不及、无太过之所致也。古文所谓有龙则灵者,岂虚语哉?予故作文以记之
石匠助工:周礼三十三、高凤君三十五、高凤至三十二、高凤唐三十八、高自利三十一、高凤克十九、高凤仪十八、高凤材十七、高恒十六、高凤池十二、王邦昌十五、王邦贵十、高凤施碣、何兴隆施钱三十五吊文
顺天府涿州廪贡生康天铎撰文并书丹(双印)。
大清同治四1865岁次乙丑四月谷旦”。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明代相关碑拓:
大石窝关王庙竖立碑碣记
人以诚而格神,神以灵而感人。神人之分,虽有幽明之殊,而其感格之妙者,无间也,盖本乎一诚之所至也。正德戊寅1518)岁,武宗皇上重建乾清坤宁宫,伐取白玉等石,特命内官监太监董理公务。于彼创建石厂官厅一区,前盖关王庙一座。为正殿者内肖义勇武安王(关羽,尚未封帝)之神,左右则有僧室庖廪之房,周围列以墙垣,植以松桧,重门钟亭,凡诸供仪,靡所不备。爰命僧众晨钟暮鼓,上祝皇图之永固,下保士庶之康宁,猗欤盛哉!今皇上(嘉靖帝)御极以来,崇祀大典,在外则恭建郊庙坛宇,在内则营建慈宁慈庆大高玄殿,并雷霆洪应之殿,屡命太监公等,不可尽述。今先任提督山场督理工程内官监太监,于嘉靖二十八1549二月十二日,该司礼监抄出:奉圣旨,着内官监太监杜泰提督巡查光禄寺,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于三十一1552回监佥押管事。至于三十五1556三月,内节奉钦依建造神应轩书造局万法宝殿,并永寿宫帝真殿等殿,工程浩繁,仍命提调大石窝山场等处督理工程。公自命以来,兢兢业业,如执玉,如捧盈,民无妄劳,物无妄费。每思图报之诚,尝怀尽忠之职,暇日瞻于斯庙,目系悯而叹曰:有此创建之规,而无志墨之遗。乃捐己赀,命工刻石,以垂不朽。属予为记,予谓:明明在天,万神居焉,而独敬奉关圣者何?盖以其神最显应,威武恒存,如日月在天,若或见之,是以人心之灵,而灵之非神,欲自灵而灵于人也。遂为之记
嘉靖三十五1556十二月。
钦差提调大石窝等处山场督理工程内官监佥书太监杜泰立”。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额“重修二郎庙记”,碑文:
“重修二郎庙
赐进士出身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袁奎撰文。
二郎庙创始莫考,所自今内监德斋公、南松吴公乃重修也。先是万历十有三1585,肇建寿域,维本工事体至紧且巨,非清修而才、小心忠勤者莫称斯任,故命提督,真殊简也。公受任三载,夙夜匪懈,惟慎惟敏。近大工且就绪,睹者巍然赫然,龙蟠凤围,如琼如琇,厥才罔不孔良,皆公等力也。乃公犹歉焉,不自居,间语与曰:维天地间,幽则有鬼神,明则有人,故凡率作兴事者,非人罔因,非神罔依,彼周王以民力为台为沼,犹且归功以灵,厥有自已。兹役也,岂专人力哉?旧故有二郎庙,居白玉塘之左,颓朽弗治,予甚戚焉,爰捐赀俾修理之,丹漆黝垩举以法,故且焕然焉。公其为记之,何如?予闻而叹曰:兹役也,劳而不居,谦也;有而能施,义也;昭报神休,仁也;克成王事,忠也。一举而众善具焉,足以志已。况予亦幸而乐观厥成者也,乃不辞而书之如此
万历十八1590岁次庚寅仲夏五月吉日立。镌字匠高进忠”。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阴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南去石窝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作为老村,南街南侧现存一座大殿,称显圣殿,坐北朝南。殿前一棵老槐。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新刻碑篆额“古刹显圣禅寺”。碑文:
石窝村古刹显圣禅寺历程碑记
石窝村古刹显圣禅寺,始建于明代正德己巳1509,至今已有五百零二年,历经明代、清代、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寺院位于石窝村南街道路南,东至东门,西至西门,坐北朝南,南北长六十米,东西宽二百米,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平米,约合十八亩。其主要建筑包括:山门供奉弥勒佛中殿供奉释迦佛祖后殿供奉伽蓝护法神尊,为武圣关羽,又称显圣殿。主殿左右禅堂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方丈、住持、监寺各有院所。山门左有钟楼,东有鼓楼,为晨钟暮鼓。东西两侧有僧人的住所,还有工房、车房、粘磨房、骡马棚等,东西两口水井。寺院兴旺时期,有几十位僧人,有上百亩土地供养,供寺内常年享用。
石窝村古刹显圣禅寺曾香火旺盛,远近闻名,至使一些信众往来不绝,参拜供养,有求必应。随着朝代的更换与时代的风雨变迁,历经沧桑的显圣禅寺,于一九四九年后,寺内部分已改建民宅,寺内只剩下显圣殿。一九五四年国务院曾挂牌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圣寺内还有三宝石刻风雨竹现存云居寺钟楼上的铜钟现悬挂于大石窝镇公园母子槐仍在殿前,五百零二年的风雨沧桑,依然茂盛。
二零一零年一月,石窝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将石窝村的古迹显圣殿娘娘庙山门等古建筑进行抢救修复保护。经市、区、镇主管部门批准,由市区两级文物主管部门主办,北京市文物局拨款柒拾陆万元,房山区文化委员会负责显圣殿娘娘庙山门等古建筑进行抢救修复工程。从二零一一年三月至六月六日,显圣殿修复竣工。而后又对显圣殿内的神像和壁画进行修复,包括殿后住户搬迁和历程碑、功德碑、石供桌、香炉、环境整治等,村委会共投资伍拾余万元。显圣殿全部竣工于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这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据记载,这一天是武圣关羽的诞辰之日。古刹显圣寺的修缮工程,待时机成熟进行全面的抢救修复。
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大石窝镇人民政府、石窝村村民委员会,公元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殿内新塑关羽像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屋架保存着原始彩绘。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文中所称娘娘庙南,在村中西部,有棵老槐,主干一分为二。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树侧一口古井,一块像是古碑的汉白玉石板盖着,已无文字。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北侧,垃圾堆中一座门楼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这就是娘娘庙山门。作为大石窝镇主村,石窝村遗留东西并不多。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西去辛庄村,村委会前立有三通隆阳宫碑石。
房山隆阳宫元明时期道教、特别是全真教的重要道场。隆阳宫碑文另篇专录。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村新刻《隆福公园兴建碑记》没有提及隆阳宫,仅一句“古碑收立园中,乃我村久远历史之象征”。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隆阳宫几废几建,大致方位在村北黄龙山南麓。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黄龙山,南望村北地形。
随着全真教失势,以及附近采石,现在除了几个大型采石坑和隆阳宫水业公司,隆阳宫已经没有了印迹。
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黄龙山西部南伸,有一脊鞍,称鞍子口,可见金粟山上的照塔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登上黄龙山山脊,西侧地形。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北侧就是汉白玉的主要采石坑。可惜天气差点,能见度不高。
同治年间,“白玉塘地方半亩,水仅一湾”,如今已连成一片。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其中,采石坑西部。当时,北京段京昆高速基本完成,尚未开通。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中部。寻找刚才所到龙王庙的位置。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部,可见玉皇塔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龙王庙实际建在厚厚的开挖渣土上,印证了大石窝采石之久、之深。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玉皇塔坐落在东侧小山包上,塔基四面开采,剩一块孤石
明明是辽塔,后来供奉了玉皇大帝
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山脊东行几步,远处高庄全貌。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去村西鞍子口,有个新修小庙。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供奉药王。这里曾有药王庙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查得老庙碑刻,碑额“永垂不朽”,碑文:
“重修鞍子口灵应药王庙碑记
庙祀之设由来旧矣,国朝正祀载在会典,凡正直明神,御灾捍患,洎造一物制一器,有功于民者,皆祀之,其有祀典。不载而福庇一方,祈祷响应,则亦听民之自为立庙,俾岁时祭享,各致其诚。所以重民命、顺民情,为民造福也。鞍子口药王庙前明时已著精异,迄本朝灵应尤显。乃自嘉庆道光重修之后,飘摇风雨,渐即倾颓,四乡之人,伧耳目焉。爰集众善捐资鸠工,使缺者补之,旧者新之,栋宇檐楹,焕然生色,用以答神明福佑之庥,继前人创修之志,而于国家崇祀之典亦庶几不悖也。已是为记
涞水县拔贡吴锡珍撰文,房山县贡生崔振山书丹。
经理人……助钱…吊。镌字人刘杰。住持僧源业、徒深静。
大清光绪二十五1899孟夏月谷旦立”。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鞍口,直绕北尚乐村北。在金粟山东侧有禅房寺遗址,金粟山上的照塔,实为禅房寺塔。部队缘故,没能找到寺址

南尚乐,径南行,是南河村。拒马河镇江营分为北拒马河。这属于北拒马河,干涸的河床上也有座与镇江营(见《房山27》)一样的铁索桥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过惠南庄,路南很破的民房竟然标着观音庙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门侧两节厚重的断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下节碑文清晰。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找到碑拓,为民国钱殿元述德碑》。碑额“品学兼优”。碑文:
“房山县附贡钱君事略
河北名胜之地以上房(方)山为最,载在志乘,分见于诸名人游记,房山县治亦因以得名。山内僧寮道观、石栈天梯、仙洞灵岩、琼花瑶草、极波诡云,,但自其外表视之,绝壁巉岩,弥望无际,如璞玉之未琢,如浑金之未煅,如黼黻文绣,之以衣,蕴彩韬光,窅不知其中之别有天地也。房山县附贡钱君居近上房山不百里,其处丰若约,敛器善藏,心智慧而貌朴,诚内积明而外浑厚,一若上房山之有美内不自炫者,盖山灵磅礴,必有所钟,与接为构,必有所得。得其灵秀之气,必翘然负异于众,而为众望之所归,如钱君者,殆其人已。君讳殿元,字仲三,世居房山惠南庄村,年弱冠即失怙,与兄占一君友爱甚笃。先世为村中富室,至君世渐中落。君兄弟发愤自强,力图恢复。则农商并业,则壹志读书,事虽分途,功同互助,如是者有年。时海内承平,百物顺序,国家正供有定额,力田者但岁纳太平租赋,别无意外之征求,而牵车服贾之徒日行数十百里,盗贼不惊,无所用其戒备,生活之道既宽,功名之路尤广,自春秋大比以及岁科两试,大成小就皆有途径可循。以故,占一君力穑有秋,投机得利;亦以优才入泮,有声庠序间。家道之兴,有由然也。君家既日富,事亦日,入学后,以赀为例,贡不复上进,与兄协理家政,朝夕相依,如左右手。盖自少而壮而老,以至于死,未尝析居(分家)。兄弟先后逝世,中隔三十年,群从昆季,亦未尝议及分财异籍,其家教之良如此。年来世愈亟,民困益深,君富而能施,凡佃耕之户、负逋之家,无不持以宽大,其有婚葬无力者,则量其等差,以佽助之。而于亲故为尤笃,推食解衣赡给,如不及西州陨涕之风、鲍叔分金之义,方之古人,亦不多让也。至平居自奉,则力从俭约,终其身不改,此度尤为乡人所推重云。生于咸丰三1853九月,卒于民国十六1927丁卯十一月,年七十有五岁。当是月,因权葬君于新茔。元配穆孺人早卒,继配邢孺人。子宝泗,十八年阴历二月将补行成主之礼,乡人以君生前多隐德,不忍没其善也,集资树碑,以表彰之介。门人振儒丐文于余,余知君悉且有瓜葛,谊不得以不文辞,谨次第其事略,以君石,陈君之也
官任陕西(佳)知事丁酉拔贡涞水吴锡珍撰,前清附生陈振儒书。
中华民国十八1929己巳二月谷旦。南尚乐刘锡授”。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阴,篆额“光前裕後”,中部竖刻“前清附贡仲三钱八先生述德碑”,左右“发起人”、“送碑人”遍及现大石窝长沟镇村庄,远至房山城关
看来,钱殿元是位品行端正、有一定影响的贤士。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进院,看出庙宇的样子。规模不大,两棵柏树后,不大的正殿三间硬山式,两侧各有耳房,与众不同的是坐南朝北。东西配殿各三间,曾改他用。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正中,一块汉白玉案石,图案可到明清。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东侧,大碑座侧横卧一块青石碑,碑阴朝上,文字磨损不少。简介牌称水利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村人帮助立起。正面碑额“永垂不朽”。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这是怎样的水利碑?实际记录的是民国十三1924引水沟争议案件判决。或许民国十四1925年碑毁,民国三十二1943再立。
找到碑拓,正名应称《广润惠南两庄引水沟息争碑》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文原无正题,抄录:
嘉庆二十1815字据隗姓咸丰八1858年地契,与两造退地取和字、改错就正字各件可证,即该被告(二庄)地契亦有‘卖与广润庄惠南庄取水沟道’之句,征诸高廷立等呈验,前清嘉庆二十1815间所立字据内开‘坐落石槽沟大坝以下、御路(通清西陵)南边,东至张姓,西至河中水内,南至本主、北至本主’,就四至而论,可见该沟冯嘉启地内通过,毫无疑义。既未写亩数,又仅十五吊,则立字人当时竟思允准,挑沟尚无卖地若干之表示,不难推之,况该上载有‘钱粮业主自纳,不与买主相干’等语,该原告等亦非买地。是可断言,冯德山将地卖出,而惠南庄等村之引水权尚不能因受影响。及经村人调处,退回一部,原有允许通沟契约仍于冯嘉启地内继续存在。惟原告不此之求,竟请争地亦有未合并,据去吏勘图高廷立指出:‘四至计地二十余亩,所指北至皇差御路,又与字据北至不同,殊难凭信。第就其挑沟引水之请求,综核供认,自不能不认为有理由’。又至民国十三1924十月间,京师地方审判庭民事一庭判决正本主文记载:‘本案上诉驳斥,上诉费用由上诉人负担’等,因按照民国定章,三审终决,已成铁案如山,永无变更之理。故我两庄公同会议,于各项字据判决书中,摘要节录,立碑存案,非为彰冯氏之行为、以扬二庄之胜诉,而实恐代远年湮,文约等件遗失无存,并俾后人悉知是非曲直之原委,宜尚揖让而戒竞争,宜息讼端而盟和好,勉旃(努力)勉旃,是我二庄之厚望焉。
代理人高廷立、王恩溥、周庆魁、侯德旺。赞成人:李树芬、韩仕海、袁树森、周国清、杜文峰、王国祥、高廷福
北洋法政毕业房山县人侯德九撰文,本县高小毕业生白岱村王兆祥敬书。
中华民国卅二1943癸未六月既望,广润庄郭德明复书。
中华民国十四1925乙丑二月既望,广润惠南两庄公立”。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回看碑阴,碑首不显,无额。碑题《历述挑儿沟原委碑记》,碑文磨损丢字较多,但结合正文,能够读通: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尝读《孟子》书至‘人非水火不能生活’之句,诚哉,是言也。乃我广润惠南两庄地势枯干,井无泉,食水孔艰,生命系焉。故两庄会议相看形势,买地挖沟,引(拒)马河之水,以供两庄人食之需,此挑儿沟开源之始也。溯自前清嘉庆二十1815十月初四日,惠南庄冯立伦、冯立玉、冯立水河少内,坐落石槽沟大坝以下、御路南边,西至河中间水内,东至张姓,南北至本主,情愿两庄……(缺损22字)立为证。至道光十四1834间,冯立伦又将本身沙河滩地二段卖与两庄使用,价……(缺损21字)年间,冯德山改错就正文约,在冯德山冯立伦此地卖与……(缺损18字),因此两庄控告冯德山盗卖此地。经八村调停,二庄念其代冯德山……(缺损11字)姓地内,何处得水?在何处挑沟?自由,永不拦阻,立字为证。至同治十一1872)年,立地和文比冯立伦等已卖与二庄。至咸丰年间,冯立伦之子冯德山又将此地卖与(隗俐二庄挑沟,方知此地。经村,隗俐情愿价退地于冯德山冯德山退地于二庄,立字为证,乃不。至民国十二1923四月,广润惠南二庄村人挑沟引水,拦阻叫骂,冯远清冯生河持刀逞欧,殴伤数人,二庄在本县控告。至十月间,经本县公署刑事判决书主文记,冯嘉启冯远清冯生河妨害惠南庄广润庄共有通沟引水未遂之计,为各处罚金三十圆,尖刀二把均没收,石二块国详其。至本年二月间,冯嘉启拦阻二庄挑沟引水,二庄在本县起诉。至十二月间,经县公署民事判决书、即由上记载:‘查本县获阅冯嘉启田强占地亩状载:民先祖有去与南尚乐村隗俐沙地五亩,坐落该村西南,原系广润庄惠南庄等村取水沟道之处,因前清同治十一1872挑挖沟道,隗俐拦阻,经五村人调和,着民出钱二十五吊,将地赎回,无论亩数多寡,以沟为界,沟北梆外系隗姓管业,沟南梆外系冯姓收管,挑道挖沟(二)姓均不准拦阻挠越’等语,经本署及地审厅先后审理,所供示亦复相同,不只原告有”。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可查,民国三十二1943)年确有水利碑,名《房涞涿三县分水碑》的拓片,内容实为重立碑记
碑额“垂利万世”,碑身横题“屯院明文”,左右榜題“涿州房山涞水三处均水灌田”。碑文:
“革旧更新复凿原批碑文记
为续陈理由,序列于后立碑。事始自大明,于张坊厂子庙内有房涞涿三县分水碑文,以办国粮事。兹因民国三十1941七月间,日本军行住张坊警备驻防时,不知何人将此碑拉倒,跌折三段,伤损碑文。幸而前者为水利起有争端,有此碑文拓下照抄原文,经广润庄惠南庄南尚乐(?)、南河村等办事人会议拟定,将此碑起运至广润庄村南大庙内保存。根据时在民国卅一1942十一月十四日呈报军官详情,此碑乃用大车将碑搬出,移到该村,并遵照原有拓文复刻石,列下其序事云
广润庄郭宜轩序文,郭德明书丹
民国三十二1943四月朔日立。石窝刘树棠刻”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查到重刻明代分水碑碑拓,横额“纪念不忘”,碑文:
“顺天府涿州房山县为立碑分水以办国粮事。蒙钦差督理印、屯田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合批:据冯能等告称,巨马河来源自铁索崖,经房山县涞水涿州三处地方,一路村民取水浇田,沙薄地土赖以生苗,钱粮易办。豪强在于要流处所拦河身筑坝,盖立磨房,独吞其利,致田不得水,秋成失望。得农夫一富百贫,拖欠钱粮,贫民受此房山境内地多沙薄被累尤甚。幸蒙前院左于具题新例:凡近水居民俱准从河开沟灌田等遵例赴告,本院蒙批,仰房山县查勘,委巡捕官督工,务有成效,报文行本县遵照原文事理。
本县查勘随委员典吏王国藩在于铁索崖址督工开挖沟渠。间续有近河居民田彻张汝为等情愿协出工力,及今挑沟已成,军民共利,自此钱粮民不受累。复AA出,再踏前辄,各村军民公愿伐石立碑,永远遵守。涿州房山涞水三处均分水泽,垂利万世,将情复告
本院蒙批,该县督同居民挑濬业垂永利,仰县仍立石禁谕,务从民便。缴文蒙批,状内口人果系该县地主否?查明再报。
蒙此遵查,县西地方名巨马河,以开沟分水灌田,先经申详前院左例批。据冯能等告为开口水田事,蒙批仰房山县查勘,委巡捕官督工务有成效等,因见在遵行间,今蒙本院批,仰查确再报。该县拘集呈内人民并各里总惟一人等,查得冯能等俱系本县地主人民,各地土多寡不等,概经挑沟,出工有名取具各里结状,见在结同原状蒙批,详由复本院蒙批准立碑,以为水利口,蒙此口依批详事理合兴立碑,以使转详施行。
计开挑沟出工花名:
北郑里广润庄挑沟四千八百工:张汝为十五工、袁登卅五工,崔印十工、张六乐五工、张三谟十五工、刘进才十工、张堂三工、邓臣四工、王京十五工、毛进甫七工、陈宏道卅工、张五礼三工、毛进京七工、郝登科十工、王良贵五工、崔永泰卅五工、张九西七工、张贵三工、庄文仕十二工、张二典三工、李中十工、张四教五工、夏文奇十工、张九功三工、张万库十工、张中十工、张汝栋十工、李朝勋十工、高富贵十工、高守恩十工、韩义十工、张宗道十工、李万银三工、王应科十工、张穗十工、王会十工、王五印十工、宋守仁十工、刘世英十工、刘天和十工、刘节十工、尚玉十工、曹庆十工、庄文立十工、王玉龙十工、李保十工、赵登科十工、鲍仲金十工、王栋十工、田中十工、刘汝山十工、刘成道十工、李大海十工、陈平安十工、李志山十工、王东山十工、禹廷夏十工、王玷十工、王玉十工、邓从周十工、王守镇十工、庄九卿十工、宋明十工、王海十工、李时十工、李保十工、刘世英十工、张臣十五工、毛地朝五工、毛进举三工。
独树里上乐村田彻五十工、许折桂廿工、陈志仁五工、隈进举三工、许登仕十工、许有桂三工、李世禄三工、田有春三工、环三工。
张坊里上乐村:张文华六工、郭有道三工、康世官三工、康承恩三工、石若玉十工、康时英三工、康登高三工、康世祥三(工)、康世良三工、康登翰三工、康加典六工、刘国臣六工、刘国用八工、李成芳六工、康加真三工、刘国忠六工、康登海三工、赵明福三工、康永昌三工、张之九三工、康世宦六工、康登仁三工、康尔邑六工、康尔加六工、刘景冬六工、康为远六工、隈一科三工、康登营三工、张九德六工、张九功六工、张九云六工、王玉坡三工、王玉山三工、王玉登三工、康村宁五工、毛得朝五工、张九纯五工、张加惠五工、李智忠五工、张忠三工、张九口三工、康尔道三工、康邦静三工、张臣五工。
民国三十二1943正月,房山县广润庄村郭德明复书
大明天启元1621岁次辛酉七月望日立石”。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环顾观音庙,属佛属道?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没有找到本庙碑石。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正殿的老旧砖雕。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查得清代观音庵碑》拓片,碑额“百世不易”,碑文:
“重修观音庵碑记
盖闻人之所崇奉者佛也,而佛之所式凭者庙也。庙者貌也,所以仿佛神之容貌也,是故事佛必先修庙。惟房山县西南六十里惠南庄村有古刹,号曰观音庵,旧有大殿三间,草房二间,冯宅所施香火地水田四亩,沙地四段,其余庙中所存者仅钟磬香鼎之物耳。至询其创建之年,而父老皆无有能道者。时有一僧人游方至此,乡耆见此人方正,恪请延留叩住,法名住信,号曰真祥。后收一徒法名曰果渊,号曰瑞空。师徒二人谨守清规,辛勤田亩。此时未尝不欲重修庙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瑞公有一族孙,自东安县(廊坊?)而来,恳求出家。瑞公见此人性敏智慧,堪与此庵,因为之剃度,法号名曰湛闻、号德言。后又收一徒,法号曰湛甚,号曰了言德公宏恩寺(窦店东)受戒,此僧亦踊跃为善,遍览诸大常住,云游十余载后复此庵,而庙之摧残,益不堪睹矣,不禁顿然为之兴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于乾隆四十一1776间将此观音庵普地重修,轮奂俱美,附近众善等所施者仅百余金耳,其余端公之蓄供其用,亦德公之缔造成其功也。厥后又自置水地三十余亩,不在香火地之内,实为自使之资。凡此者,受苦戒以居庵艰难,且经乎三世,秉虔心以修寺制作,自应夫万年其功不朽,其德难忘也。故为之勒石,以志以远云耳。
房邑廪膳生苏在湄撰文,南尚乐文生隗凌云书丹。
住持僧法名湛闻、号德言。会同人……,合村众善人等公立。
嘉庆十三1808)年岁次戊辰季夏月谷旦。勒石人王叔本”。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碑阴额“承前继后”,碑文:
“重续曹溪派
尝思物各有主,人必有宗;物可以变其主,人岂可乱其宗乎?先师祖先师,原系罗睺罗(释迦之子)父子,兼作师徒,原其剃度之始,本黑牛水(东关上)龙溪寺祖所定曹溪派一脉,相传二十八字,曰:大方智广文思定,觉慧圆明性海心,清静融通常住果,湛然寂照本源深。至,二十八字已将矣,恐宗派失传,因与同族又议,续二十八字,曰:道函今古传新法,默契相应达续宗,深罗敷演谈真谛,佛印亲承永绍隆。后之曹溪派有不清者,当以此碑为例,故为之志耳
湛闻德言著作”。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民国有过送子庵,应是观音庵的延续。碑额“万古流传”,碑文:
惠南庄重修送子庵庙宇志
吾国自科举变为学校,高小中学以上俱专立校舍,各乡初级小学类皆设附近庙宇为之,遂为教育普及计,财力所限,不得不尔也。惠南庄村有庙曰送子庵,旧有菩萨殿三间,关帝殿一间,东西禅堂各三间,东西耳房各二间,本村初级小学校即附设于此。庙中香火地亩足供每岁焚修之用,不僧人常泰师徒任意挥霍,典卖罄尽,殿宇之坍塌,禅堂之倾圮,一切置之不顾,非有殿,学校亦大受影响,有者尽然伤之。遂由发起人等邀集村众议决,重修办法,并呈明县署备案。除庙产地价银贰百四拾元,庙场西边让与赵姓地基约三分,价银壹百柒拾元,树株卖价银壹百伍元,外本村沿户募捐银逮壹千贰百叁拾余元,于是竟始兴工,凡殿宇禅堂皆落地,重修关帝殿,左右增修耳房各三间,四面群墙增筑三十余丈,工既落成,气象焕然一新,规模复较前为阔,均以行。赫赫神明宫,而降福莘莘学子,庶广夏以欢颜,既慰乡人祈报之思,而国家百年树人之计亦基于此矣。振儒昔曾问学于余,因曰余文,而为之记。
丁酉科拔贡荐授陕西(佳)知事涞水吴锡珍撰文,前清癸卯科文生陈振儒书丹。
发起经理人……
中华民国十六1927岁次丁夏历八月谷旦吉立。勒石人刘锡授”。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
下文抄录辛庄隆阳宫有关碑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