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60辛庄隆阳宫

标签:
辛庄碑石隆阳宫全真教真大道教大石窝采石 |
分类: 房山篇 |
接上文,大石窝镇辛庄曾有隆阳宫,是元代真大道教、明代全真教的重要宫观。

民国版《房山县志》收录有《隆阳宫痴呆子来鹤记》,标为明宣宗撰文。明宣宗,即宣德皇帝朱瞻基,1425年-1435年,在位不到10年。读录文后,可以肯定《隆阳宫痴呆子来鹤记》是宣德年间的故事,但不是明宣宗所作。

“隆阳宫痴呆子来鹤记,明宣宗(?)
房山隆阳宫有道之士,曰悟性通元、清虚养索、颐真守静法师陈风便先生,号痴呆子者,宣德四(1429)年三月庚申羽化。先期沐浴,更衣跌坐,命其徒崔璇琪等曰:太上有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吾将返真矣。又曰:吾没后敛藏,必候鹤至。举事言讫,神色如平日,瞌目而逝,时年八十有四。是夕,异香绕宫,达旦不散。明日,整冠裳入榇。越五日甲子,乃窆(葬)元室(墓)于本山后原。及期,复有群鹤翔舞蹁跹,久之乃散。后凡举荐扬,每有鸾鹤飞绕于墓,延翥(飞)坛所。当时,在会清流、官民耄倪(老少),目所亲睹,以为灵应。去之三十年(1459年,天顺二年),其徒孙陈道暹、胡道真相举究图,乃言曰:先师祖灵应之迹已遗一世(30年)矣,既久恐遂湮没无闻,后学何所证谕?稽首于余(?),请书其事。
余按:丹家大道与天地相似,阴阳五行,四时之气,妙运于两间。而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各迎其性,而成悠久无疆之化。全真家则体乎此,故乾坤其鼎器,乌兔其药物,攒簇五行,而煆炼之毂转。神运火候,周天沐浴,抽添还丹既成。而鍊形化气,炼气化神,鍊神化虚,则其体纯阳,而吾身一天地也。元气一呼,万神咸听,五脏主宰,随意自现方色。舆辇仪卫,鸾凤龙虎,狮子白鹤,皆阴阳纯真精气所成,非外物也。
风便之学,全真也。初入武夷山修元,范谨结习,持志既定,云水四方。至山东遇至人李古崖、徐守中,授金丹秘诀,行持愈久,工夫纯熟,真灼见不为旁门所移。永乐十八(1420)年,至涿州房山县,挂剑隆阳宫,因栖真焉。凡居民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宣德初,长春刘真人(刘渊然)见之,与语善,乃锡今号。自是含和镇璞,育婴息胎,终日如醉人。人称之曰痴呆子,但点首而己,亦因以自号,信口吐辞,不越乎道学者录之。因悟至理,年既及髦,童颜儿齿,步履若飞,常挂铁牌于胸,驱役雷霆,祈祷契勘,持以行事,其应如响,时人目之,曰铁牌陈。呜呼,道本无为,非迹可求,鹤,道之迹者也。风便之道,混然与造化相同,不系于鹤之有无。其羽化也,顾乃谓道非道,可以拟状。于是,形于有迹,欲与学者知所应证,因末求本,苟识其意。返本思之曰:此特气之变化,则将思充其气、复其精、全其神,天地造化,百物皆在吾身,岂有鹤而己哉?
风便,福建邵武人,父官于山东,母黄氏。产之夜梦白衣道人入室,及沐浴置襁褓,头颅与梦相肖。幼而颖异,不儿戏,不茹荤,稍长辞其亲,入武夷山学道。武夷多仙宅,而卒闻道于山东。其来也,有自其闻道也,有由岂偶然哉?今嗣其派者,弟子王常安、李常惠等,耑(专)志全真,欲觉后觉,以畅斯教,请记兹事,以示来学”。

提到鹤,不由想起前文《崆峒山》元鹤记载,典型的神话故事,而道教奉为阴阳纯真精气、道之迹者。陈风便疯疯癫癫、故弄玄虚,竟被称为得道,还附会出一套理论。
不信教,但是作为历史存在,隆阳宫值得探讨。前文《重阳宫》介绍过全真教历史,《房山69》认为龙宝峪可能是尹志平的清和宫,而《张良洞》则是全真教在房山寻到并经营的神仙洞府。之后全真教由盛转衰,而到明代,全真教又在房山大石窝复兴,重建隆阳宫,陈风便是代表。陈风便弟子张常真将隆阳宫全真派传至《王屋山》。
辛庄现存古碑三座,均与隆阳宫有关。

找到碑拓,补全碑文:
“重修隆阳宫碑记
赐进士第奉直大夫山西太原府知府前南京户部郎中小亭(?)乔应春书丹。
燕京之西,房山邑大石窝,其山嵯峨崎岖,峰岭翠秀,诚风气钟,为仙家悟真所也。前代(元)帝王游观于斯,罔不奇之,且其所产皆白玉巨石,我国朝(明)爱其美材,咸取为殿宇。资其地有宫曰隆阳宫,建于大宋(金)间,奉敕重修于历代者,不知其凡几也。上祝国家无疆之休,下导斯民作善之路,且内多修真养性之士,而得道飞升与显化医人者,殆不可以枚举矣。迄嘉靖癸卯(1543)岁季夏黑风(?)起,自西南雷电迅登焚其殿宇,延及两庑,一时皆为煨烬,而鬼神无所依,信善无所礼,使修治无人,则古迹尽为离黍矣。于是神力显应,动感善人崔章与其族兄崔宣等,同输己资,复建正殿。其殿甫完,而章已逝。俟有大石窝厂陈君旺等续造抱厦三楹,而规制为之可观。
隆庆五(1571)年六月,内钦差提督山场内官监太监杨公得建醮(祭坛)宫内,见圣像素白,未妆两壁,墙阶未饰,于是与掌厂官陶君平各捐已俸,且以大事非孤立所能成也,乃缘募众善,裒多益寡克济,乃事不终岁,而栋宇辉煌,堂阶赫奕,凡诸供仪,无不焕然一新,容可不勒名以记其盛哉?吾知作善降之百祥,致福本于一德,公等虔诚修建,捐发己有,则其善与德岂浅浅哉?是以神天默佑,使之万福,骈臻嘉祥,毕集享廪禄于无穷,获寿考于未艾,而勒铭于石,流芳万古者,天岂倖致也耶。虽然人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诚使为善之心,始终如一,久暂不踰,则其享福寿于今日者,将享及于子孙矣,夫岂止于一世而已哉?予敢以是为劝善之一助耳。
地主张珍、张、、张三仕、张三仁。
“重修古刹隆阳宫施财众善芳名:
钦差提督修理天寿山(十三陵)长陵等项工程内官监管理太监王通,
钦差提调山场督理工程内官监佥书太监杨得。
大石窝掌厂内官监右少监陶平、田……
内官监右监丞等官陈佐、李……
周口厂掌厂内官监奉御于豹,……
国子监太学生张汝楹、廪膳张培龄,……
房山县耆英崔宣,巡检仝万良……
独树村善人何谦、何隆……
大石窝匠头杨连……
石窝店善人张汝楫、李宗禹……
铁匠营善人蒋富、蒋保……
本宫住持李大智,福胜寺住持宗利,……
第二座碑为明代末期的关帝庙碑,碑额“鼎建圣帝庙碑”。
“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庙记
分守通州等处地方防漕州将都指挥使都人苏文袤薰沐撰,房山县儒学生员田彻书丹。
盖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流芳遗善,历数而长存,莫过于斯。今房邑西南独树(立异)里新庄村西隅,向东原有关圣殿一楹,规模隘小,岁久倾圯。圣贤繇(由)王进帝,本村题授文思院副使崔君讳汝济者,语省祭应化暨应泽曰:圣帝尊崇,此地亵隘,不足以崇奉。乃择地于村东,首建正立殿,而应化、应泽并建三元圣殿一楹,閤村众善立门设壁,焕然一新,仍捐资舍地贰拾壹亩,过割钱粮,以为司香公费。但屡经虏患(李自成?),仰藉神力,赖以保全。乡耆崔君,讳汝海,又于本村西北山隅创开石洞(采石洞?),深邃宏远,可避虏难。今隆阳宫道士兼本庙住持陈守信者,恐岁久善洇,建石勒言,以永善行,以志不朽,亦立功立言之意云尔。
虫王庙应泽又舍地一亩五分。
本村应泽舍庙基地五亩二分:东西至崔期,南至道,北至徐正昆。
又南北地四亩:东至崔光明,南至徐正昆,西至崔光惠,北至地。
尔杨舍南北地拾亩五分:东至崔光明,南至张坊里,西至崔冲霄,北至地主。
石门村高自友舍南北地五亩三分:东至道,南至崔应春,西至徐正昆,北至艾孝。
可见,辛庄原名新庄,相对东侧的石窝村为新,亦应采石为主业。
第三座清乾隆年间碑,可见因采石需要,重建隆阳宫,并施买香火地。
碑拓补全:
乾隆拾伍(1750)年分,石商于躍(跃)漢(汉)采办钦工需用石料,工程紧急,无处开采,凭说合人李君茂、孟津汉,在本庙大殿后刨塘口一处,采石料,急公上用。汉情愿施舍资财,重修大殿二层,庄严圣像,建立东西禅堂四间,并施舍香火地参亩,坐落隆阳宫西南,东西南俱至荒隔,北至塘口。
石商李天位情愿施舍资财,成砌群墙,并施舍香火地二十亩,坐落隆阳宫正西,东西南北皆至荒隔。
岩上村张姓等情愿施舍香火地拾捌亩,坐落隆阳宫正南,东至小道,南至武姓,西至武姓,北至本庙地隔。
乾隆贰拾陆(1761)年分,岩上村张之琳等,石门村邢国辅等,高家庄高必达、高廷志等,上洛田自修等,辛庄村崔慰霖等,以上五户人等,切因隆阳宫群墙外原有枯柏树贰棵,惟恐日久损坏,公同商议,售卖办公,然而俱不敢擅动。高必达、高廷志并五户人等偕同赴县禀明情由,蒙仁明李太老爷恩准面谕:尔等既云枯树售卖办公,作价银叁百两,方许售卖,以公济公等。谕在案,遵谕办理,五户人等将群墙外枯柏树贰棵卖银叁百两,即会同明见人趙邦正、李君茂、梅礼久公同商议,众口一词,置买地亩,以为永远香火之资。今将已买香火地亩,坐落四至开列于后:
买地贰拾余亩,坐落舜王庙东北,吴家坟东至隔子,南至高姓,西至杨姓,北至沟。此地与石窝村西店真武庙兑换,地拾捌亩,坐落在隆阳宫山门前便是。
买地五亩,坐落峪儿沟沟口西边,东至隔子,南至官道,西至隔子,北至塘口。
买地九亩,坐落隆阳宫正南,东至小道,南至本庙地隔,西至武姓,北至本庙地隔。
典地六亩,坐落下营村东北。
以上地亩,俱系卖树银两典买并各姓氏施舍地亩,勒碑刻记置买地契并施舍地契,俱是本庙住持常河收存,系独树里七甲册粮拾亩柒分,独树里八甲册粮伍亩九分八厘,照数交纳,耕种焚修,以为永远香火之资,千古不朽云尔。
隆阳宫住持常河。高廷宰书。
旹大清乾隆叁拾壹(1766)年伍月中旬吉立。施工石匠高廷儒镌字”。

碑拓补全:
“重修隆阳宫施买香火地碑记
房山县增广生员崔慰霖篆额,儒学生员许之蕙书丹。
石商李天位舍地贰拾亩,坐落隆阳宫正西。
钦工石商于躍漢舍地参亩,坐落隆阳宫西南。
岩上村张姓等舍地拾捌亩,坐落煎饼湾村北,东南西北俱至地荒隔。
买地贰拾余亩,坐落舜王庙东北,兑换石窝村西店真武庙地拾八亩,坐落在隆阳宫山门前。
买地九亩,坐落煎饼湾村北,四至俱至地荒隔。
买地五亩,坐落峪儿沟沟口西边,东至地隔子,南至官道,西至隔子,北至塘口。
以上所有施舍地亩,并所置地亩,俱系独树里四甲册粮地四亩,独树里七甲地拾五亩。
公买香火地契并施舍地契,在本庙住持僧人常河收存。惟恐任意失落,勒碑刻名,书其年月,纪其姓氏,以为千古不朽云尔。
外有隆阳宫西北角所开荒坡地十亩有余,本年总季张姓商施在宫内。东至五佛堂,南至本宫,西至荒坎,北至荒山。
旹大清乾隆三十一(1766)年三月中旬吉立。
隆阳宫住持常河。石匠善人刘长宗镌字”。
资料:宋金乱世,宗教纷创,与全真教同期创建的还有真大道教。隆阳宫初为真大道教宫观,后来并入全真教。
查到元至元二十八(1291)年的《重修隆陽宮记》碑拓,长篇大论,篇幅很长,可惜文字不清。

“重修隆陽宮碑
宣授管领本位下随路诸色户计总管田璞撰,
前东平路(山东)行军万户兼管军民总管次授资德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右承严忠翰书丹并篆额。
太上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盖谓道可以言,则是道也弗庸焉;名可以言,则是名也亦弗庸矣。窃取诸日用之器而譬之,曰榻曰几,是器之名也,一旦榻暨几而毁废焉,即名木也;焚其木即名火,灭其火即名灰,尽其灰即无名焉,岂非名可名、非常名也哉?经又云:道之为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有真;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然则真也,道也,大也,视之而不可以见,听之而不可以闻,搏之而不可以得,绳绳不可以名焉,复归于无物。夫真大道,果可得而名乎?抑不可得名乎?不可得而名也。实太上玄妙之门也欤,爰自远古,以迄于今。学斯道者,世不乏人,然而得其道也欤哉,抑未乎?经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又曰:如婴儿之未孩。太上之旨,譬诸婴儿,若是谆谆之切,大抵婴儿无妄无欲,为无为而事无事,不失无名之朴也欤哉?诚能复婴儿之初,心之到不几乎道之城耶?经不云乎,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盖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口之于味,四体之于安逸,情之于嗜欲,浊扰其心,遂为身之患弗克逃,是岂得窥道之仿佛耶?徒黄冠野服而已矣。
真大道,祖师无忧子(刘善仁)之阐教门也。衣取以蔽形,不尚华美,目不贪于色也。祈祷不假钟鼓之音,耳不贪于声也。饮食绝弃五荤,口不贪于味也。治生以耕耘蚕织为业,四体不贪于安逸也。纤毫不乞于人,情不贪于嗜欲也。夫如是清静其心,燕处超然,默契太上众妙之理,其真大道教门也哉。
师姓刘氏,讳善(德?)仁,沧州之乐陵人也,生于汴宋宣和四(1122)年春正月十有八日,夙丧其父,不喜与儿辈嬉戏,见蝼蚁避之不履。有金皇统二(1142)年冬十一月既望,迟明,似梦而非,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遂授玄妙道决而别去,不知所之。由是乡人疾病者远近而来,请治符药,针艾弗用也,愈效如影响焉。示门徒诫法,其目有九,俱造次不忘而遵行之。及大定七(1167)年,赐东岳真人之号。大定二十(1180)年仲春既望,师瞻拜太虚,安然而逝。
祖祖相传,传及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君,讳希成,妫川(延庆)之水峪(?)人也,降日,禅光满室。金宋道业已隆,圣朝(元)创业之初,为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四祖毛君暑月病剧,速召来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隐、慕道之徒翕然而从,不召而自来,不言而自应。于是出整颓钢,道风大振,巨观小庵,四方有之。尝闻,行教之泰安州,略经郡邑留止,师曰:吾不到泰山而不雨。时夏旱也,官吏信,送别而去。璞也先人寂然老人,时从行焉,私谓举师田公曰:师言不亦过乎,天道幽远,安得必然?举师曰:师之至诚,感应不测,岂敢悬料哉?师至岱岳观,召观主而谓曰:速迓行李,恐雨来而无雨具耳。师于方壶(方丈)之西,面西北立,以稷扇蔽面而默祷之,片云从所向之方而起,须臾密布长天,雷鸣电掣,澍雨如翻盆。师坐方壶中,以扇指寂然谓众曰:此子弗信吾言,其诚然矣。贫道尝夜起,不知履之所在,而问侍童焉,岂知天道必应乎?吾以至诚恳祷而获其应,天其许教门之畅也。道众再拜而谢。居数日,玩泰山之白龙潭,师于东边面西立,默祷之,水面有光如盘,渐如巨车之轮,舒张弗已,山壁林木,辉彩灿明。师曰:可止矣,可止矣。忽然跃身环曲,离水数尺而没。适有樵夫树上窥之,奔告州人。翼日,长官盛服来拜,且谢不谨。噫,掌行道教,其效验乃尔,人不知其然而然也。师自泰安而还,到处扶病抱疾者祈治而即愈,或出家,或在家为弟子者,殆无旷日矣。
师经中山,过易水,至奉先(房山)县之怀玉乡,爱其山奇地秀,欲建观宇,适有三祖师时举师赵希元辈坟塔在。土人云:其地尝为大道庵,名曰灵泉也。师益喜,于是运石启地,剪荆棘而构屋筑垣,栽枣植桑而垦田野,载离寒暑,已成其趣。东有单凤之山,北有卧龙之岗,驼峰磊落出乎其上,南有上乐之原。太玄真人(郦希成)属(嘱)王举师德昌领院门事,是后岁岁兴功弗辍,建圣像之殿,方壶斋堂厨舍,次第而列,田墅仓廪,蔬圃水碾,井池碓硙(舂米磨粉),至于马牛之厩,莫不完置。
今之掌教大宗师崇玄广化真人八祖岳君,总角(少年)时修行于斯,亦有年矣。仙翁道友,晨昏参礼,仰祝圣朝万万载福祚无疆,香火诵经,无虚其日。厥后,敬奉势都儿大王(?)令旨,特赐隆阳宫之额。本宫举师田德进从教门举正王德道,造弊庐而言曰:隆阳之宫,都西名处也,自始经营及今,几六十年矣。欲刻丰碑,俾游玩者知其真大道之教,及示诸后人遵守而勿怠礼也。来请文。璞幼时尝闻先人暨田举师丈话奇应之事,又重二师之请,弗敢固辞,遂为文而铭之。其铭曰:
太上道道,吾不知名,字之曰道,可道非恒。强名曰大,可名弗经,其精甚真,恍惚杳冥。乌虖艰哉,造城孰能?无为清静,复归儿婴。学者是到,庶乎有成,目惑华色,耳惑音声,口惑滋味,体惑逸宁,为身大患,道远难明,黄冠野服,徒饬其形。真大道祖,俗姓曰刘,降宋宣和,乐陵沧州,夙丧其父,不践蚁蝼。有金皇统,仲冬寒尤,望日迟明,有翁来投,须眉皓白,轻车青牛,若梦非梦,道决秘留,恍然一去,安可追求?符药弗用,治病即療,男徒女众,翕应斯由,戒目有九,神话孰搜,真大道教,万里传流。传及五祖,太玄真人,妫川水峪,祥光降辰,有金之末,道行青春,圣朝(元)太平,名誉超伦,实为举正,东海之滨。掌教四祖,伟仪毛君,暑天病剧,速来速臻,承授传法,深山隐身,逃名不得,既济邅迍,颓纲大振。会合道真,教风凛凛,驱邪如神,曰庵曰观,处处一新,女众蚕绩,男徒耕耘,纤毫弗乞,淡薄清贫。尝闻太玄,行教离燕,东之岱岳,耆宿从焉,时当夏旱,尘路生烟,所过郡邑,留止心虔。太玄有曰,彼到祈天,救旱澍雨,果应其言。往玩龙潭,龙耀光鲜,曲身离水,樵子走传。翼日州官,来拜称,太玄振衣,鹤驾回还。徐行有日,北至房山,乡名怀玉,奇景堪怜,遂建观宇。芟茅垦田,植桑载枣,种蔬引泉,斋堂厨舍,正殿巨轩,门垣仓廪,碓硙果园。驼峰矗北,上乐在前,单凤东山,云攒翠巅。太行曲抱,林麓无边,鸣鸡吠犬,村落延连。人游至此,尘虑忽,黄冠被褐,地上之仙。朝夕香火,诵声琅然,祝延圣寿,天子万年。丰碑载文,巨字深镌,教门宗派,造作因缘。以示后人,继往勉旃。
大元至元二十八(1291)年岁次辛卯二月初七,通和大师本宫提点举师田德进、法师张德善并知副宫等立石。
采石提举司管勾吕政、提控李源,独树张彬刊。
真大道教、全真教为什么将碑文都写得这么长?新教,知道的人少?也亏这么长,否则还真难搞清怎么回事。
碑阴,反映真大道教从隆阳宫,到元大都,以至天宝宫的管理等级设置信息、取名辈分和从属关系:
“尊宿师德名号:
重修隆阳宫:举师清真大师希和,举师通真大师石有宝,法师于有昌,举师清真大师王德昌,诸路真大道教门举正兼大都路都举师赐紫清和大师王德道,宣授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清真大师刘德川,宣授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崇真演道大师赵德祥,统辖诸路真大道教教所知书葆真大师赵清琳,知书武进荣。
大都路举法师名号:顺州举师居德用,大兴县举师李德惠,昌平县举师刘德顺,法师何德清,涿州道正法师宋德宣,房山县太阳宫提点法师李德山,房山县威仪黄德元,固安州道正法师张成禄,范阳县龙泉观法师张成善,雄州道正法师赵德兴,易州举师阎德闰,举师梁德用,易州道正李德广。
大都路前道录崇教冲和大师陈德元,前道判广善大师杨德闰,前道录葆真大师刘成和,前道录葆真大师马成善,道录明真大师张成善,道判李成仙。
大都在城天宝宫(燕京旧城春台坊)师德名号:本宫提点法师刘德闰,法师明照大师王德和、尊修,法师玄明大师王德昌、杨德闰,法师敬善大师胡德定,法师圆明大师陈元、杨德从,提举沈成仙、高德义,前知宫葆真大师贾成宝、张德元,知官刘成照、李德秀,副官张清善、赵德用,随教门侍者净明大师刘成法,知客张清渊,侍者姚进善,侍者刘进明,侍者胡进明,侍者马进,侍者张寿童。
本宫道众:宣授临安府道录法师田清志,知官张进明、白寿童,副官员进宽、谢真童,副官兼知客谭进江、丘福童,道士王进明、秦幼童,道士李进良、蔡春童,道士秦进寿、还真童,道士马进道、张禄童、秦福童。
查到隆阳宫记载如上。问村民:隆阳宫在哪?答:村北曾有龙宫。是龙宫,还是隆宫?不清楚了。想必遂时间变化,隆阳宫简称为隆宫,演变为龙宫了。
上乐之原应是现在的南、北尚乐,卧龙之岗应是现在的黄龙山,但驼峰、单凤之山不在,是采石挖除了?
前一篇:房山159长沟大石窝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