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2020-08-31 19:34:17)
标签:

后石门沟

佛岭古道

东关上

大小灰帽

大房山主脊

分类: 房山篇
大房山有许多古道,最重要的可能要属佛岭古道。位于大房山大石河东北向处的西侧,是连通河套沟、乃至北京西部平原的快捷路线。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佛岭古道北端是霞云岭西侧的四合村,南端是张坊西北的东关上村东关上曾有城墙,为这条古道专设。
四合村,原名口子涧,南侧为石门沟,也称后石门沟口子涧与沟中的安子沟(港)、(长)流水后石堂3个自然村合并,改称四合村。西侧常流水支沟有蝙蝠洞,见《房山119》。
曾在村口与一老人聊天,其听长辈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部队从南边过来,西撤,走了几天几夜。是否属实,无从考证,却勾起了对这条古道的兴趣。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民国《房山县志》有关记载:圣水(大石河)“源出百花山西南之小寒岭……口子涧南,安子港水自南来注之。来自石门沟后石塘,南越佛岭可至张坊镇”。
安子港jiǎng),城西北一百一十余里,口子涧南”,“后石塘,城西百余里,在霞岭石门沟內”。“佛爷岭,城西百里,在关上,为达后山要害”。
2013年由此穿越东关上,可惜照片丢了。文中照片为2014119日。830,车停后石堂,再登佛岭。右侧来路,左(南)沟开始登山。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后石堂,也写作后石塘后石门石门沟伸向东南大洼尖西南侧。
2013年从前面右沟登山,异途同归,汇于南侧小山梁上。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这是小山梁的西沟,过下面两户人家,转东爬上来。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明显的人工石阶。但作为重要古道,应该不够宽度,后期梯田改动?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农户小狗,喂了根肠,竟然跟了上来,陪了我们一整天。
下面西沟,层层梯田。远处已见佛岭鞍口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上山梁,古道够宽。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没有登顶,向南侧斜切过去。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下望西沟。这一带山势舒展,但多层断崖,攀爬不易。
南端上窟窿山是不是容易些?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仅用半小时,登上山梁。东西两沟的小道汇集于此。
山包侧山路多次开凿、多次风化冲蚀,斜切左侧鞍口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山包南侧,看西沟南端地貌。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山包顶,西北可见百花山航塔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北侧山梁,从西侧上来。2013年走右侧东谷梯田,台阶并不明显。
后石堂东北山顶卧虎塌暴雨坨,与霞云岭南沟相隔,没有走过。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几道山梁排向东侧的大洼尖三流水登大洼尖,见《房山118》。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906,太阳升到大灰帽方向,逆光。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侧白崖下,古道绕向鞍口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风化的沉积岩,分层细密。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沟南端,绕向东梁。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佛岭鞍口呈现在眼前。
民国《房山县志》描述白云山:“近黑牛水(仙栖洞),北自九口鞍,西至佛岭”,便是这里。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看似近,上来挺陡。脚下已是东梁东沟。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北侧有小道东上松林。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925鞍口到了。这是在山脊鞍槽基础上,进一步人工下凿的U形鞍口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人工开凿鞍口约34米深,向南正对喀杈山
怎么理解佛岭佛岭本意不是,是山道。《县志》有“山道岭口岭小多土,山之要也”。有人认为东侧大灰帽佛岭,不妥。大灰帽鞍口东山脊的最高峰。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鞍口南侧。应是民间开凿,日积月累。成现在的样子。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出鞍口古道东拐,豁然拓宽。
为什么称佛岭?东侧有一个半天然半砌石的面南佛龛,曾内立有佛像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佛龛内原有佛像几尊?体态何样?询问村中老人,没有见过,听上辈传说。
龛下存留两个长方形凿孔,曾立碑石。应是修路造像功德碑,可惜早已毁坏无踪。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佛龛南对喀杈山,脚下是佛岭沟,冒烟处是(河口)(树窑)公路。左远沟岔是东关上,远山为大峪岭鳌水尖
《县志》驼运山路有:“后石门沟,由口子涧南入沟,即后石门。南过佛岭,通大嵎(峪)”。反向则“大嵎(峪),自北白带(岱)至大嵎(峪)五里,过大嵎(峪)城墙八里、关上一里、佛岭十五里,西北通后石门沟”。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记得2013年南下佛岭沟,先是同前一样宽的人工石道,在脚下陡坡上之字绕行,通到山腰那块坡田前。坡田有坟,转下东沟,变成了羊肠小道。阴影转弯处有民居。
一直纳闷:为什么仅上半段古道是人工垒砌的宽敞石路,下半段成羊肠小道?是因为后来泥石流和人为修田毁坏?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回望鞍口。右侧垒石龛壁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宽敞的古道向东。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鞍口南侧陡崖,有崖台小道,绕上窟窿山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向东,古道向右盘旋而下。
此次则直上,顺山脊登小灰帽山顶,探东上大洼尖、回下石门沟的路径。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上陡滑。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上行挺累。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不过几分钟,便到山脊。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这是大房山的一段主脊,北侧松林,美好的早晨。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走在林中,松针如毯,空气清新。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出松林,左大灰帽,右小灰帽,呈现出来,可惜逆光。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山脊孤石。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不错的观景台。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回望来路,已看不见鞍口大房山脊西上窟窿山谭子港尖,南转蜡扦山、西下六石路王二(望儿)。左沟是榆树窑,可见南翻天井的山口。
民国《房山县志》白云山下列33支峰,最后窟窿山:“城西百里,在佛岭西五里。按,此山本非白云山脉,因自此以西至王拉堡(王老铺)数十里,连峰叠嶂,非无可志之山,而户少人稀,名皆不著,遂令茲山无所统属,不得不附于白云山脉之中。将来文化日开,必有详言于后日者”。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西北看不见《房山119》写过的长流水沟,倒看见三角城东北角、青杠尖
远山一线,白草畔大草甸百花山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北侧后石堂海拔高,上来容易。东关上低,上来就难了。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主山脊。小狗爬不上来,眼巴巴瞅着。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大灰帽东西向,属于大房山主脊。小灰帽南北向,为南延支脉。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挺有特色,北高南低,需绕南侧反上。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侧还是佛岭沟,但与古道所在的西沟隔了一条陡梁。大房山这一带南坡,北到上文庄户山,西到榆树窑,都属于东关上村
喀杈山为代表的对面山梁之南,是漫长的千河口北沟。沟中庙坨到过,而深处的南沿头北沿头天井还没到过。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脚下龙蟠虎踞,沟壑险峻。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沿山脊东行。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山颠漫步。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冬日暖阳,不冷不热。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再进松林。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先不上大灰帽,斜切两帽之间。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行人减少,荆棘密起来。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1030大灰帽西南角崖下。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侧陡坡,一道铁丝绑扎的树枝隔断,应该是东侧龙泉寺沟放羊人设置的拦羊围栏。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雄峙南侧。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但隔道深沟,下不去。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狗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果断钻过隔栏东下。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南下方,一道陡梁连通两帽
小狗似乎熟悉这一带,看见对面密林中有羊,兴奋地追了过去。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扒开隔栏枝杈,恢复原样,费了10多分钟时间。不长的陡坡南下,又10多分钟。
又一堆枝杈阻隔。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接近小梁底,横纵两堆枝杈,踩踏过去。
小狗误判了我们的方向,沿小道左下,没了踪迹。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回看来路,西南崖独成一峰,右侧大灰帽顶。
自左侧崖台东下,不远的一段路,竟耗了近40分钟。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上坡陡,小灰帽只露上部。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少人行走,沿脊攀上。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还差一层平台。小狗发现我们没下山,追了上来,真佩服狗的爬山能力。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北看大灰帽,自南登顶,需从西南崖间凹槽上去。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隔龙泉寺沟,自北向南依次大洼尖大碑尖庄户山鞍口,远山白云坨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上陡峭。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少有人至。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台顶岩石探出,形如石龟。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矗立山顶,三面垂直,向东倾斜,摇摇欲坠之感。中间还有块岩台。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攀上岩台。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向西,看见了佛岭鞍口鞍口位于这段山脊最低处,作为古道是地形上的选择。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离开一段距离,更容易看清北侧大灰帽大洼尖地形,盘算着下一步行程。
大灰帽东南直崖,只有西南崖间凹槽、西侧缓坡可以登顶。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大灰帽大洼尖通过一道较低的山梁连接。山梁属于龙泉寺沟的北端,与后石堂仅一梁相隔。但这道梁顶有几条断缝,不能通过;南侧崖台植被茂密,似乎可通。
上文及《房山118》看大碑尖形如棒槌,实际是一片扁薄的石墙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侧龙泉寺沟很深,对面可见庄户山西鞍口。上文到西伸平梁,再下陡沟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近了,枝杈太密,反而看不清尊荣。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西侧崖台,路迹清晰起来。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斜上南端。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岩石破碎。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南端整体也向东倾斜。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少有人到,拨枝北上。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曾有崩塌,山脊不连续。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侧荆棘下是乱石陡崖。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还是狗厉害,披荆斩棘之间,它又南下了一个来回。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绕过去,就是小灰帽顶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枝杈繁密,没有路迹,西侧爬上。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胜利召唤。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1208,登上小灰帽顶。南望山脊,荆棘密布,乱石几堆。
《县志》将大峪沟作为主要翻山古道。现在看来,东关上左转上化唐沟、下云居寺更容易些。或许云居寺仍属山里,古人更愿意翻大峪岭、下大峪沟,直接进入平原。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望白云坨,这里距圣水峪并不远,三个隧道、几座桥梁就能连通。
随着环京高速的开通,房山门头沟西部山区的交通落后了。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想来,房山应修通的道路:车厂南窖圣水峪东关上云居寺东关上东关上后石堂榆树窑六石路,再打通(响)(煤厂),房山西部出行就真正方便了。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龙泉寺沟很深。大洼尖大碑尖间一道断缝,可见三流水垭口棺材山一角。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距最高处,还差几步,西侧绕上。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然而,最高处枝杈太密,视线反而受阻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稍作休息。1256,返回小灰帽北侧山脊。
张坊人将大灰帽白虎窖:“张坊镇霞云岭乡界山,海拔1067米,系大房山山峰之一,因山势若虎而得名”。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大灰帽东南角斜倚巨石一块,其下似乎有小路可绕与大洼尖连接的山梁。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龙泉寺沟北端,不可能攀上。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两帽间沟梁,向斜倚巨石横切过去,没有路迹,全凭感觉,用时半个小时。
1326,巨石下侧,还需下行,过于冒险。放弃,先登大灰帽顶为妙。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崖下,西上大灰帽西南凹槽。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枝杈很密,无路,穿行很累。南侧小灰帽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好在崖脚枝杈稀疏些。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走走歇歇,不长一段路,又耗半小时。
凹槽北上坡陡,植被稀疏起来。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1430,终于到顶。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大灰帽顶,地方不大,几棵松树围成小块的平地。
爬山不累,钻草窠太累,衣服湿透了,休息。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北见大洼尖,有路迹隐约而下,估计难度挺大。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房山118》自大洼尖大灰帽山势。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望大碑尖白云坨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南望小灰帽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西南众峰。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1515,沿山脊西下。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太阳偏西。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有槽北下,探探新路。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不远松林,路迹不清,向东为大灰帽北侧直崖。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重返山脊。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小灰帽顺光了。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松林。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又有路迹北下。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路况不好,陡滑。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果然转到早上看到的鞍口北侧小道。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1610,再回佛岭鞍口北侧。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冬日天短,山阴已暮。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回想一天并没有走多少路,大小灰帽之间少人行走,枝杈密,耗用太多时间。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早上从西梁西侧上来,2013年走的是两梁沟中。此次沿东梁下山。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一间石屋。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回望鞍口。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东侧大灰帽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梁端东下,远处大洼尖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下行很陡,后石门沟还很幽深。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路况不好,陡坡斜切。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一处崖缝。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柿子很红,没心思摘了。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重回109国道四合村路口,已1730
房山142佛岭古道与大小灰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