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30口头山

标签:
口头村西山古今地名废弃工事房山高线遗址七斗泉碑石 |
分类: 房山篇 |
口头山属南大寨。为便于描述,村民对各山头、沟壑起了不同名字:三脊洼尖、横岭、大港沟、平顶山、河峪沟、欧岭、骆驼鞍沟……。

平顶山就是七斗泉山。民国《房山县志》:“七斗泉山,城北二十里,在口头村西,云濛山(凤凰山)东支也。上有庙”。后文碑记可见,明代原称树儿岭。
盘山道自南侧骆驼鞍沟西上,多果树。
新建电塔处,西看凤凰山(云蒙山)。
民国《房山县志》将地质相同的南、北大寨山,以大石河为界,分属于大房山、百花山两个山系:
“云濛山(凤凰山),西自西峪沟(上文之上店西沟),东至口头村东之圣水(大石河),为大房山之东首”。
前行,横岭比三脊洼尖高出不少。
接近废墟,西侧可见高线槽、万佛堂站台。
绕上,东侧稍高。一组联合砼设备基础,中座开半圆孔,类似《房山103》万佛堂站设备基础,个头大些。
池北斜披,南底开口,明显是座料仓。
下建两房,中间开口,传送带、溜槽设施?南侧是高线槽。
西侧崖边又一砼墩,在前两基础的延长线上。
前文提过:良坨支线铁路延伸至磁家务,坨里至万佛堂段高线停用。
可查:1956年,房山高线停运,大部分线架、设备调拨山西;部分线架、设备改建煤矸石专用线。
查2002年前的卫星地图:煤矸石东西成脊,溢出深沟,沿崖壁瀑下。这条煤矸石专用线沿崖边延至万佛堂。
由此可见,这处废墟不是早期房山高线组成部分,却是房山高线的最后归宿,也应算作房山高线遗址吧。
北侧悬崖,隔着大石河,是漫水河村、北大寨。
向东,可见三脊洼尖,地处偏僻,少人登临。
横着封闭的水池,何用?
北看横岭、三脊洼尖,低洼山脊露出大寨顶。
《房山126》,沿低洼山脊南下。

红福路事迹。这么多年,就于洪福同志一人在修路?
一块整碑,碑额“永垂骏烈”,磨损的碑面,可辨捐助者姓名。
一块碑头,额“万古流芳”,残存碑文:
“……伏魔……催崩之……西直门外……非朝夕……泉重建兴龙观……伏魔财神、,公输先师……处,殿宇见新之岁,吾……神明佑之,后人焚修香火……圣寿无疆,下佑生民安……
国图网有三幅七斗泉的碑拓,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重修龙圣庵记》。碑文:
“重修龙圣庵记
房山北去县城二十里,有山曰树儿岭,其山险而高,其路硗而僻。岭之半有石洞,可容百人,浑然天成,不费雕琢。左右有泉,水自石而出,冬夏不竭。如此者七区,故老相传谓之七斗泉。尝有二蛇饮于此,其色青,其性驯,或去或来,盖无时也。人见之者称曰大青、小青焉。泉之傍有隙地壹亩余如掌。成化初(1465年后),有僧曰惠淮者,结庵于其上,茅屋数椽,仅足以蔽风雨。口头村乡耆高均俊与弟英捐己资,为构佛舍三楹,伽蓝殿一座,凿渠引水以注于厨,是亦天下之奇观,因名其庵曰龙圣庵焉。盖取其山之形如龙,且籍此泉以为圣也。嘉靖己丑岁(1529年),其徒曰广顺者等,苦其倾圮,谋于英之子、义官曰锐曰鑑,与夫英之甥邴甫升者。佥曰:此吾先人之志也,可之。遂辟地以广其基,市材以盖其屋,种杂果蔬菜以给其斋,颓垣败壁鼎一然新,不三月此功遂告成也。乃立石刻,诸乡老曾有功于其庵者,用垂不朽。余因书此,以纪其岁月云。
嘉靖己丑(1529年)孟夏吉旦,临泉居士李久学、弭琇同撰。
第二幅,碑额:“万古流芳”。碑文:
“重修七斗泉碑记
顺天府涿州房山县儒学教谕尚弘正撰文;
吏部候选司训顺天府学岁进士檀馨书丹。
泉以七斗□名,其实也。县治迤北□十余里,有泉仰出者七,大可容斗星列于山之□。其地之灵□□必崇崖峭壁,……幽异,惟泉为胜,故仅以泉名焉。前康熙己丑(1709)年,有刘君国用者□负荷栖息于此,见殿宇残缺,不蔽风雨,□□□□,既而其□□□,于是鸠□□材落之。好善者金君□□、赵君□良辅、李君奉时、李君□□以□□其事计,盖瓦及砖有不完者完之,□槛节棁有漫漶者不新者新之,圣之冠、神之□有风剥而雨泐者,丹以渥之,金以碧之。俯仰上下,遂焕然观,欲寿其事于石。不果道者,岳太素清修士也,□年望百矣,常腃守于此。恐一旦□(仙)然而化,终于不果,以没其善也,遂□他山之名以待。余实未至其处,而见所见、闻所闻也。盖□邑庠赵君□□□俊拔,马君谋清路者遇余而述其概且问记焉。余喜道□老而不衰,冀他日或造□□□□□胜所,一欲其泉之□来可知也,故欣然为之记。
第三幅,碑额“为善最乐”。碑文:
“重修七斗泉(碑记)
且夫佛者,西域之神号也。考之经典,昔汉明帝梦金人长丈余,飞空而下。访之群臣,有人对曰:西域之神也,其名曰佛。帝即使人往求天竺,遂得其书,由是其化流中国,后人咸奉以为佛焉。兹因房邑城东北二十里许,口头村树儿岭有七斗泉,旧有庙一座,不知始自何代,创自谁人。其灵感无方,而有求必应者,匪□朝夕矣。厥后相延日久,风雨摧残,同里之不忍坐视、恐心有余而力不足者。□同住持募化四方,仁人善士并合村众等协力重修大殿三间,金佛三座;东殿三间,兼之关帝永振纲常,药王善医疾病,财神扶持四海,韦驮感应三洲。以□鲁之公输子,天下称为巧人,合而观之,其有功于斯世,有不感人修词(祠)奉之、竭诚祀之哉?于是庄严法像,重整丹楹,非以美庙貌,而足目之观瞻,实以建神威而生人之畏敬也。□□善事告成,爰书短引,数言俚语,勒之贞珉。至有捐工□捐料□捐资财者,皆得列芳名于后,以示永垂不朽云。
顺天府良乡县庠生司主□浩然施艮(银)六分。……磁家务……。李瑞撰文。
合村共施艮五两四分。住持冠巾道人丁本善并书丹。…刻字匠…石匠…。
前一篇:房山129再登雾山
后一篇:房山131再登猫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