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晋陕甘11  崆峒山(下)

(2017-05-14 06:24:24)
标签:

崆峒山地貌

笄头山与混元顶

通天桥与大顶

雷声峰与一线天

崆峒五台

分类: 自驾篇
1150皇城背侧下行,沿山脊“天桥”,去混元顶。按路标约1公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150米,有岔口南(右)拐,去百米处静乐宫
回望,林间建筑是皇城西南角的太上老君殿,相距不远。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这条山脊“天桥”称笄头山。据说,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始皇陇西北地,出鸡头山”的“鸡头”就是这个“笄头”。这里并没有黄帝始皇遗迹,却有静乐宫
前文《武当山》提过,真武大帝初为静乐国太子静乐宫自然供奉的是真武帝父母、静乐国国王王后明代就有,近年重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返回主路,穿行在清爽的密林中。南侧山脊有墓塔,按造型当是清末、民国时期。
不久,又出现岔口。标注距皇城300米,南上香山600米,北下通天桥1500米。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南上,栈道搭建山脊,林木茂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缺口北望,支峰北延山头有建筑,是通天桥吗?距离不近。胭脂峡北侧山崖三洞。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回望,皇城子孙宫坐落东部大顶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雄伟的还是混元顶,直崖千仞,顶有一楼一亭。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混元顶南侧支峰延向泾河,就是羊不烂山?脚下横沟就是候旨沟?有路上来,直通静乐宫
上文《谒空同广成墓》碑有“地接羊不烂台”,《崆峒元鹤记》碑有“以肩舆从后岭而上”,走的都是这里?若黄帝秦始皇登的“鸡头”就是这个“笄头”的话,这当是条数千年的古道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这段山脊,景色秀丽,时宽时窄。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穿行林中,有上有下,确如仙境。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到山前,北斜而上。
路边一座塔形灵官庙,面西背东,有些年头。这是大顶皇城后门护法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混元顶的路北绕而上,密林清荫,开始并不觉累。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近半,山势奇陡,左拐右折,不由大喘起来。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好在不算高,出密林就到顶了。皇城静乐宫,至此近半个小时。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混元顶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北侧,台上是香山寺。景区西门上来的车辆停寺前。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侧是深沟。对面近山尚属平凉,而远山就属于宁夏泾源县了。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南侧地势稍高,新建混元楼。标注海拔2123.5米。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楼坐西向东。据说,这里唐初建过混元阁,清乾隆年间建过皇帝殿天仙宫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混元楼内塑造道教的各路神仙,顶层为混沌初开时的元始天尊
本想楼顶观景,然而树木遮挡,视野狭窄。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行至南端,临崖小亭,才是观景胜处。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在此,看明白了走过的笄头山的山势。,古代妇女插在头发上簪子,外漏笄柄稍宽,插在发中的笄杆细长。走过的“天桥”正是这种形状,东端静乐宫山脊稍宽,而西来岭脊窄长。
南侧两道直崖,拔地而起,崖间一道陡坡,东上静乐宫。陡坡林密,羊不烂古道在密林中?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拉近,静乐宫的海拔与皇城相当。
静乐宫前露出东台皇城前露出中台皇城北(左)为子孙宫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子孙殿山脊北延跌落,下方就是西台。对面山体有一大洞,在东门东南侧。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台上部,可见平凉市区
平凉是一条宽阔的谷川,泾河出水库,绕城北东去;高速自城南而来,在山前与公路交叉,同走左侧的胭脂峡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静乐宫东南,一脊陡下泾河谷底。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水库蓄水至羊不烂山脚。上游,泾河保持原貌,自东南的深谷中曲折而来。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南山势浑厚。看地图,远山后就是泾河的源头,所以叫泾源县
泾河源于宁夏南端,东下平凉,进入陕西,汇入渭河,成泾渭分明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这一带都属于六盘山山脉,古称陇山,是横亘在陕甘宁之间的三省界山。但单单陇东平凉庆阳属甘肃,奇怪的划分。
整体山势,看似不陡。六盘山主峰在西北不远,但两天后要到咸阳机场接人,不能西去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亭子午餐,头天带的陕北子长煎饼,拌上小料,爽。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侧绕回混元楼。一层是崆峒山地质博物馆,馆门朝北。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再看北侧的香山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香山寺是座佛寺。简介称:初建于宋或更早,毁于同治兵燹,新近恢复。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古碑已不能成句。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原路下山,返回笄头山通天桥路口,已是1330
路走混元顶东侧山腰,平缓北下。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5分钟,路口东侧一亭,称为太阳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亭内东望,大顶相距不远,却不能逾越。
山顶基本南高北低,皇城子孙宫一字排下。北(左)侧脊下是西台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台虽低,也在峻崖之上。这正是崆峒山成为道教仙境的地形条件吧。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沿混元顶北侧支峰下行。走到这里感到累了,下多少就要上多少呀。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西密林中有座五级六角砖塔,铭刻民国二十六1937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侧上刻“映雪山人塔”,下刻“龙门正宗第二十五代持戒妙道上炼师李鹤龄先生化□塔”。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前方,终于到达通天桥通天桥是座近百米长的现代斜拉铁桥,挺壮观,但过于笨大,影响了观景视线,遮挡了对面独峰的险峻。
对面独峰,称天台山民国年间,在山顶方寸之地建立佛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桥面寻找大顶主峰,在东南方向,只能看见山顶子孙宫的一角。大顶北侧跌落,便是西台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侧远处可见中台宝塔。原来对面山梁,便是上山而来的凤凰岭。仔细辨认,岭顶密林建筑一角,是弥陀寺的殿顶。
崆峒山区域不大,但沟岭交错,断崖耸峙,虽近在眼前,却要绕行数公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侧,脚下是人迹罕见的密林深谷,高处是混元顶香山西延的主脉,西线公路当从山顶穿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回望混元顶逆光,可辨混元楼香山寺顶部。
路途不近,从笄头山岔口过来用时20分钟,上去要多长时间呢?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天台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四面悬崖。
山顶不过篮球场大,大殿坐北朝南,两侧配殿。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僧人说,修桥前都是从悬崖爬上来。民国时,这里与东侧凤凰岭架设过索道。
现在玻璃栈道流行,若建一座,交通就方便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北侧,就是胭脂峡,崖陡林密,深不见底。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原路返回子孙宫,用时半小时,已是1440
没想通治安室“停车场”的牌子,是停什么车,怎么上来的?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子孙宫侧,看混元顶东侧。右侧小峰亭子是太阳掌。若是香山寺沿山坡北下修条道,能近不少。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天台山是北延山脊的北端,不近。
子孙宫可北下西台。不能去,否则就错过雷声峰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返回皇城城门。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南去雷声峰
雷声峰是主峰大顶的东南下延的狭长峰脊,脊宽不过数米,两侧陡壁深不见底。遇到打雷,四面山谷回响放大,地动山摇,故此得名。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自一座小庙穿堂而下。
正对石碑竟然是解放后的,但纪事为民国期间,可见解放初期民间宗教活动的延续。碑中龙君殿大雄殿地处棋盘岭,为何将碑置放这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创修崆峒山雷声峰龙君殿棋盘岭大雄殿碑记》:
“语云:人有诚心,神必佑之。时于民国二十七1938夏四月,天久不雨,遐迩居民咸抱杞忧,感桑林祷雨之诚,寰乞于崆峒山雷声峰雷祖殿。不数日,而甘霖普降,四野霑足,转歉为丰,民有喜色。此所谓神恩施与人,可谓至矣。黄箓会五社会首于崆山之上仙佛之殿宇林立,而龙君殿独付缺如,遂集议创修,以报神圣护佑之宏恩。即勘殿址于雷声峰之山腹,斯年鸠工庀材,兴工建修。乃以地势之险阻,人力之艰辛,时经三载,始克告竣。创建殿宇三楹,内供五位龙君,面西并坐,以示朝参玉帝之意。斯时也,我五社善信日增,会事日盛,会内募集之佈施略有余存,复以大顶之右掖曰棋盘岭者,危峦耸秀,古松参天,其奇秀诚不亚于他峰,上有三丰祖师弈棋之遗迹历历在焉,而独少庙宇点缀,未免有偏枯之憾。遂于三十四1945兴工,历四寒暑,内外工程告竣。计建大雄宝殿一座,面南坐者曰关圣帝君、曰斗战胜佛(孙悟空)、曰陈抟老祖,面北坐者曰眼光菩萨、曰九天圣母、曰海龙圣母。两处殿宇所费,业已列诸匾额公告于前。兹为胜事之不可泯,俾继续者有所考,谨将创修始末,勒诸贞珉,以示永久,而彰千古。是为记。
经理会首(略)。
一九五四年古全月十五日敬立”。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北墙嵌碑较早。图左为“康熙岁次丁亥1707)四月”碑记录了“平凉府城东关香灯会会首赵鸣凤…等,价置崆峒里倒迴沟付一库山地贰分、庄房贰间为常住香火之资”,及当时道教寺院有大顶轩辕宫三教洞子孙殿东华庵问道宫寒泉无量殿本峰等,住持均为全真道人
图右为“乾隆七1742岁次庚申1740?)七月十五日” 的《重修雷声峰三元殿金粧圣像功德碑记》有:“雷声峰大顶之右掖,耸秀特立,层叠而下,中树三楹,为正三元大帝之像”。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而中碑记载了乾隆年间情况。《重修玉皇阁完工记》:
环峙大顶右掖,危蛮耸秀,古松参差,诚崆峒形胜地也。旧有三官殿雷祖洞,自高来智增修玉皇阁在于三官殿之前,登临其上,愈见奇峰灵岫,俨蛟腾凤翥之仪,绮阁雕盈,郁霞绕云蒸之势。凡游人至此,莫不为之流连而不忍去。乃以峰危地峻、基址狭隘,为风雨之飘摇,易致摧损。丁未1727)岁,秋霖日久,玉皇阁渗漏倾圮,功德会首高端来智之胞侄,撒谋而新之。而力之弗逮,于是募缘于十方贵官长者、善男信女,各捐资财,共成善果,不数载而工程告竣。夫以斯地之险阻、人力之艰辛,创者匪易,继者实难。今幸籍檀越暂结胜缘,虽捐廪倾囊之客,自有大车高盖之报,而日异岁殊,后之继今、或不如今继昔,则琳宫宝殿不旋踵而为破瓦颓垣,将毋谓神之怨□[忄固]而山林有遗惭欤。用是铭刻于石,以示来者不惮补葺之劳,长[氵呂]法云之庇矣。
会首高端(银)捌钱……。
大清乾隆岁次戊辰1748)孟夏四月吉日,雷神峰住持道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走三官殿北侧外廊。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北望皇城三教洞十二元帅殿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为磨针观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三官殿前是个狭小的院落,前为玉皇阁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三官殿,又称三元殿,殿内供奉天地水神像,左右塑十阎王、牛头马面及彩绘地狱壁画。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玉皇阁供奉玉皇大帝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已是1500,太阳偏西,阁前东视中台东台北台,光线柔和了些。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北侧的磨针观揽云亭,其下是凤凰岭和公路大沟。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南侧是南台八仙台,下为水库。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为三星殿背侧。
后开两门,一称长生门,一称福禄门,代表人生长寿与福禄不能兼得。也是山脊狭窄、因地制宜做法。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殿内狭小,正塑福禄寿三星,侧塑八仙。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奇特的是正门,殿中洞孔直下,别具一格。想起前文《神木二郎山》,民间建筑更有特点。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三星殿正面,门额“八仙庆寿”。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紧邻建筑也是背开两门。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一殿两用,一侧为圣母,一侧为太乙。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行雷祖殿,也叫九光殿两层阁楼,下供雷祖,上供雷祖父母,内塑雷部诸神行云布雨、降妖捉怪。
门两侧设龛,分别为风云府雷电宫。都是新补。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门前石牌坊明代原构,保存完整。中柱双龙盘绕,北间刻风雨雷电四神,南间刻祥和众生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当心雕刻精致,道教文化浓郁。
八仙之间,上刻“九光殿”,两侧小字“太祖(朱元璋)十二世孙韩王书,万历癸丑1613)八月吉日立”;下刻“神霄玉府”,两侧小字“府内职官功德主王□,韩府职官功德主田宗”。这是明末代韩王朱亶塉所建,与皇城门额的韩藩是一人吗?
此外,上坊梁中刻骑鹤仙人,两侧各双鹤翔来。可见,明代已有崆峒玄(元)故事。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望中台,无所遮拦,对照地图,辨识主要景点,自右而上再左依次:紫霄宫东台法轮寺招鹤堂,相距不远,基本平缓。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行一段,平台称棋盘岭,场地稍宽,古松苍劲。
岭端一殿新近恢复,也是一殿东西两用。西侧眼光殿,塑九天圣母;东侧三圣殿,塑孙膑、赵匡胤、陈抟。
按照“1954年碑”描述,这是民国时期大雄殿位置。不过当时关帝悟空陈抟面南,眼光菩萨九天圣母海龙圣母面北。可见“1954年碑”原在这里、或下方四海龙君殿,因原建筑毁坏,搬移上方。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1954年碑”称这里是“三丰祖师弈棋之遗迹”。现在弈棋的改成广成子赤松子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棋盘岭北转东下,是四海龙王殿,坐东朝西,面向皇城
这当是1954年碑中的龙君殿民国创建时为五龙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望遇真宫药王洞蜡烛峰
不想下行会从蜡烛峰下穿过,这里根本看不见路经。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路贴崖壁北下。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来到一线天瀑布半腰。上为三教洞,北(右)行不远就是黄帝问道处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沿瀑布下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瀑布下部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这是狭深的冲蚀断缝,台阶以40度以上坡度下切,两侧高不见顶。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大起大落,峻崖秀谷,是崆峒山的特点。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一线天,原以为切到朝天门附近。不想台阶继续下伸。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直接到了八仙台路口。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八仙台虽三面悬崖,可是树木太密,没有了高处下望的气势。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沿路来到中台三皇楼,标注海拔1881米。
已是1540,还有五台未到,突然感到时间紧张起来。以下行程不能细看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中台,除三皇楼和左上凌云塔基本都是新建。穿过游览车终点站,东去。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侧,清雍正六1728建的“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怀睿和尚塔”,三层刻窣堵波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不远北上法轮禅寺。崆峒山为道教名山,但中台以佛教寺院为主。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据载,法轮寺初创于唐,几经兴废,特别是明嘉靖年间起,道教兴盛,佛教衰落。至1992年,这里除凌云塔外,已无一间完整房舍。
近年新建,规模不小。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凌云塔,坐落于寺中西侧。按记载,始建于宋代重修。现存为明万历十四1586重建,八角七级阁楼式砖塔,高30米。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2007年,塔身多处裂缝,塔顶草木丛生。
修缮时,保留顶部百年古松,形成了古塔托松景观。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去不远,是东台。密林中,感觉不到东台的突起。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台峰顶,南北横向较宽,也为新建。据说元代宝庆寺清代关帝殿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隔山顶,可见平凉市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脚下崆峒水库
按介绍,脚下崖壁有玄鹤洞,岸边为问道宫,存有元代重修问道宫大什方碑记》碑,没时间下去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望主峰,可惜逆光。早晨应该先到这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朦胧中,辨识出一天走过的路线,右上左下:朝天门药王洞遇真宫揽云亭磨针观十二元帅殿三教洞皇城子孙宫香山寺混元楼雷声峰诸殿、棋盘岭一线天
特别一线天,是主峰中开的一道直缝。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返回中台紫霄宫南下。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古木从横,右下泾河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左走山梁。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古柏后便是南台顶,也是新建建筑。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下望泾河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枝杈间,可见岸边的王母宫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望,左顶笄头山不显狭窄,右侧为雷声峰棋盘岭山脊,再右可见十二元帅殿磨针观揽云亭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中台北去北台,路途稍远,也不过10分钟时间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穿莲花寺山门。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后侧,传说中的朽木桥横架深壑,连通孤峰顶的观音堂。海拔标注1865米,都是新建。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再次后悔先登主峰。这么好的天气,下午看主峰逆光,只是一片朦胧。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对岸就是上来时的凤凰岭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岭顶太清宫只露殿顶,而翻山越岭的通天桥天台山,不过在凤凰岭西侧,仅隔一沟。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一早上来的凤凰岭山脊小道清晰,景区东门在右侧沟口。外侧大沟就是胭脂峡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屈指一算,还剩西台未到。别留遗憾,重到朝天门,已是1640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药王洞路口北去。崖壁刻“栖云”,还是那个“文水王学伊”刻于“光绪丙午1906)中秋”。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台的路基本平缓,近前曲折而上。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朝天门至此,不过10多分钟。左侧钢梯,是去子孙宫的路。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西台五台中地势最高,新建栖云寺,海拔1932米。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南侧登子孙宫,要攀舍身崖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钢梯陡峭,扶崖而上,试试作罢。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侧看钢梯上部舍身崖,则是直梯铁索。但似乎不算太高。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山脊北延,是主庙。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枝杈间,西通天桥天台,已是不清。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看中台,此时已完全笼罩在主峰的阴影里。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凌云塔东北,还有招鹤堂未到,不去了。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北台崖壁直立,富有特色。观音堂孤峰已与主山体断开。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这里可见凤凰岭太清宫

回想崆峒山不高不大,却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在于各景点分散,大致五上五下,绕路太多。另外,看碑需要一些时间。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朝天门中台站台还有一段路,干脆凤凰岭走下。

半途,夕阳从胭脂峡断口穿来,又照亮了山头。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东门上行朝天门,用时1小时20分;下行半小时。至东门,已是1800
2016晋陕甘11 <wbr> <wbr>崆峒山(下)

1830,返回平凉市区,2030公里。平凉羊肉泡馍与陕西做法不同,味道也不错。

原计划下午看平凉博物馆,没时间了。明天一早,南下陕西宝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