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晋陕甘11 崆峒山(下)

标签:
崆峒山地貌笄头山与混元顶通天桥与大顶雷声峰与一线天崆峒五台 |
分类: 自驾篇 |
11:50,皇城背侧下行,沿山脊“天桥”,去混元顶。按路标约1公里。


约150米,有岔口南(右)拐,去百米处静乐宫。
这条山脊“天桥”称笄头山。据说,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的“鸡头”就是这个“笄头”。这里并没有黄帝、始皇遗迹,却有静乐宫。
返回主路,穿行在清爽的密林中。南侧山脊有墓塔,按造型当是清末、民国时期。
混元顶南侧支峰延向泾河,就是羊不烂山?脚下横沟就是候旨沟?有路上来,直通静乐宫。
路到山前,北斜而上。
混元楼内塑造道教的各路神仙,顶层为混沌初开时的元始天尊。
在此,看明白了走过的笄头山的山势。笄,古代妇女插在头发上簪子,外漏笄柄稍宽,插在发中的笄杆细长。走过的“天桥”正是这种形状,东端静乐宫山脊稍宽,而西来岭脊窄长。
拉近,静乐宫的海拔与皇城相当。
东台上部,可见平凉市区。
东南山势浑厚。看地图,远山后就是泾河的源头,所以叫泾源县。
这一带都属于六盘山山脉,古称陇山,是横亘在陕甘宁之间的三省界山。但单单陇东的平凉、庆阳属甘肃,奇怪的划分。
原路下山,返回笄头山的通天桥路口,已是13:30。
亭内东望,大顶相距不远,却不能逾越。
前方,终于到达通天桥。通天桥是座近百米长的现代斜拉铁桥,挺壮观,但过于笨大,影响了观景视线,遮挡了对面独峰的险峻。
东侧远处可见中台宝塔。原来对面山梁,便是上山而来的凤凰岭。仔细辨认,岭顶密林建筑一角,是弥陀寺的殿顶。
回望混元顶逆光,可辨混元楼、香山寺顶部。
天台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四面悬崖。
僧人说,修桥前都是从悬崖爬上来。民国时,这里与东侧凤凰岭架设过索道。
原路返回子孙宫,用时半小时,已是14:40。
而天台山是北延山脊的北端,不近。
南去雷声峰。
路自一座小庙穿堂而下。
《创修崆峒山雷声峰龙君殿棋盘岭大雄殿碑记》:
“语云:人有诚心,神必佑之。时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夏四月,天久不雨,遐迩居民咸抱杞忧,感桑林祷雨之诚,寰乞于崆峒山雷声峰雷祖殿。不数日,而甘霖普降,四野霑足,转歉为丰,民有喜色。此所谓神恩施与人,可谓至矣。黄箓会五社会首鉴于崆山之上仙佛之殿宇林立,而龙君殿独付缺如,遂集议创修,以报神圣护佑之宏恩。即勘殿址于雷声峰之山腹,斯年鸠工庀材,兴工建修。乃以地势之险阻,人力之艰辛,时经三载,始克告竣。创建殿宇三楹,内供五位龙君,面西并坐,以示朝参玉帝之意。斯时也,我五社善信日增,会事日盛,会内募集之佈施略有余存,复以大顶之右掖曰棋盘岭者,危峦耸秀,古松参天,其奇秀诚不亚于他峰,上有三丰祖师弈棋之遗迹历历在焉,而独少庙宇点缀,未免有偏枯之憾。遂于三十四(1945)年兴工,历四寒暑,内外工程告竣。计建大雄宝殿一座,面南坐者曰关圣帝君、曰斗战胜佛(孙悟空)、曰陈抟老祖,面北坐者曰眼光菩萨、曰九天圣母、曰海龙圣母。两处殿宇所费,业已列诸匾额公告于前。兹为胜事之不可泯,俾继续者有所考,谨将创修始末,勒诸贞珉,以示永久,而彰千古。是为记。
经理会首(略)。
北墙嵌碑较早。图左为“康熙岁次丁亥(1707)四月”碑记录了“平凉府城东关香灯会会首赵鸣凤……等,价置崆峒里倒迴沟付一库山地贰分、庄房贰间为常住香火之资”,及当时道教寺院有大顶、轩辕宫、三教洞、子孙殿、东华庵、问道宫、寒泉无量殿、本峰等,住持均为全真道人。
而中碑记载了乾隆年间情况。《重修玉皇阁完工记》:
“雷神峰环峙大顶右掖,危蛮耸秀,古松参差,诚崆峒形胜地也。旧有三官殿、雷祖洞,自高来智增修玉皇阁在于三官殿之前,登临其上,愈见奇峰灵岫,俨蛟腾凤翥之仪,绮阁雕盈,郁霞绕云蒸之势。凡游人至此,莫不为之流连而不忍去。乃以峰危地峻、基址狭隘,为风雨之飘摇,易致摧损。丁未(1727)岁,秋霖日久,玉皇阁渗漏倾圮,功德会首高端乃来智之胞侄,撒谋而新之。而力之弗逮,于是募缘于十方贵官长者、善男信女,各捐资财,共成善果,不数载而工程告竣。夫以斯地之险阻、人力之艰辛,创者匪易,继者实难。今幸籍檀越暂结胜缘,虽捐廪倾囊之客,自有大车高盖之报,而日异岁殊,后之继今、或不如今继昔,则琳宫宝殿不旋踵而为破瓦颓垣,将毋谓神之怨□[忄固]而山林有遗惭欤。用是铭刻于石,以示来者不惮补葺之劳,长[氵呂]法云之庇矣。
会首高端施艮(银)捌钱……。
下为三星殿背侧。
奇特的是正门,殿中洞孔直下,别具一格。想起前文《神木二郎山》,民间建筑更有特点。


下行雷祖殿,也叫九光殿。两层阁楼,下供雷祖,上供雷祖父母,内塑雷部诸神行云布雨、降妖捉怪。
当心雕刻精致,道教文化浓郁。
八仙之间,上刻“九光殿”,两侧小字“太祖(朱元璋)十二世孙韩王书,万历癸丑(1613)八月吉日立”;下刻“神霄玉府”,两侧小字“府内职官功德主王□,韩府职官功德主田宗”。这是明末代韩王朱亶塉所建,与皇城门额的韩藩是一人吗?
下行一段,平台称棋盘岭,场地稍宽,古松苍劲。
岭端一殿新近恢复,也是一殿东西两用。西侧眼光殿,塑九天圣母;东侧三圣殿,塑孙膑、赵匡胤、陈抟。
棋盘岭北转东下,是四海龙王殿,坐东朝西,面向皇城。
下望遇真宫、药王洞、蜡烛峰。
沿路来到中台三皇楼,标注海拔1881米。
据载,法轮寺初创于唐,几经兴废,特别是明嘉靖年间起,道教兴盛,佛教衰落。至1992年,这里除凌云塔外,已无一间完整房舍。
2007年,塔身多处裂缝,塔顶草木丛生。
脚下崆峒水库。
朦胧中,辨识出一天走过的路线,右上左下:朝天门、药王洞、遇真宫、揽云亭、磨针观、十二元帅殿、三教洞、皇城、子孙宫、香山寺、混元楼、雷声峰诸殿、棋盘岭、一线天。
西望,左顶笄头山不显狭窄,右侧为雷声峰、棋盘岭山脊,再右可见十二元帅殿、磨针观、揽云亭。
后侧,传说中的朽木桥横架深壑,连通孤峰顶的观音堂。海拔标注1865米,都是新建。
再次后悔先登主峰。这么好的天气,下午看主峰逆光,只是一片朦胧。
岭顶太清宫只露殿顶,而翻山越岭的通天桥、天台山,不过在凤凰岭西侧,仅隔一沟。
一早上来的凤凰岭山脊小道清晰,景区东门在右侧沟口。外侧大沟就是胭脂峡。
屈指一算,还剩西台未到。别留遗憾,重到朝天门,已是16:40。
过药王洞路口北去。崖壁刻“栖云”,还是那个“文水王学伊”刻于“光绪丙午(1906)中秋”。
这里可见凤凰岭的太清宫。
回想崆峒山不高不大,却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在于各景点分散,大致五上五下,绕路太多。另外,看碑需要一些时间。
朝天门距中台站台还有一段路,干脆凤凰岭走下。
东门上行朝天门,用时1小时20分;下行半小时。至东门,已是18:00。
18:30,返回平凉市区,2030公里。平凉羊肉泡馍与陕西做法不同,味道也不错。
原计划下午看平凉博物馆,没时间了。明天一早,南下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