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评价”长嵩,评活动目标
(2022-08-01 16:34:31)活动目标的落实关系到教学效果,是评课核心。心理活动课三维目标包括“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和行为)”。
(一)关注目标内在联系,既彼此统一又相互制约。
小学心理活动课三维目标的制定遵循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围绕学生内在成长及对现实的适应,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为指导思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做校园绅士,不做暴力熊》心理话题,“认知目标”阐述有以下两种角度:(1)教师“教”的角度:通过情景扮演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会伤己伤人。(2)学生“学”的角度:在情景扮演中,初步认识到校园暴力会伤己伤人。我们选择了后者,因其基于学生角度制定活动三维目标。关注目标的内在联系,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彼此统一相互制约:知是情的基础,情反作用于知;知是意的前提,意也影响知;情对意有一定的影响,意可调节人的情。总之,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课堂上不能单向地关注认知与实践的关系,却忽视意志和情感的重要意义。
(二)关注目标落实情况,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重点设置是否精准?是否因面面俱到而导致主次不清?预设与呈现是否一致?实际课堂是否目标重点形同虚设。对难点的设置与突破,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深度、对学生现状与最近发展区的了解程度和对教学方法既能运用的娴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