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记忆(2)
(2024-11-24 16:42:2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1)碑林风骨(中)
开在高处的窗子,采撷着有限的阳光,所以惟西边的几方碑是明亮的,其他众碑多处阴影之中。汉字刻于碑的两面,在一边流览的人,既看不到另一边人的身影,也听不到另一边人的声音,遂以为人很稀落,实际上是碑遮挡了人,或是人淹没在碑之间了。在这里,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既感到一种伟大的精神,其精神使人以石头制籍,显然要坚决而固执地让它存在下去,传播下去,又感到一种压抑。冰冷的碑和镌于其上的观点,似手要夺了人的个性。我觉得如果人不从碑林走出,那么人有可能要被碑林吞噬。开成石经是唐文宗接受郑覃和唐玄度的建议所制的,历7年得以完成,为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必读的范本。这些碑充斥着残破之痕,缝或如闪电,或如刀光,不过往往是面断而连,角损而补。史记,明世宗嘉靖年间关中地震,裂此碑40方,更有崩毁的。之后西安一个秀才填充其缺,从而保持了开成石经的完整。透过罩着它的玻璃,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硬币大小的汉字,而且看到了重重叠叠的指纹。
那些展示书法艺术之碑,在此参差而立,各领风骚。
峄山刻石,为秦丞相李斯以篆体撰之,是颂秦的。其字骨气丰匀,方圆咸妙,似长风万里,鸾凤在飞。
著名的隶体之碑有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曹全碑。曹全碑作于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仍颇端正,其黑亮若抹了油,谁欣赏它,它便映出谁神情。其书秀丽流畅,神韵飘逸,如行行白鹭,翔于晴空。
张旭以草体为盛,我看到了他的作品断千字文。其镌之于5块长方形石头上,仗势翻转,连绵回绕,活灵活现一个张旭的影子。他是吴县人,今之江苏苏州人,每每酒醉而呼奔,随之挥毫,杜甫十分推崇其淋漓之气。怀素也善草体,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和千字文,皆为碑林增辉。其小字如蕾乍绽,大字如剑在舞,沉默的石头因为怀素之书透出了灵光。李白赞曰:“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
楷体的特点是字方正,在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楷体的高手。出自他们之笔的,西安碑林有11方。皇甫诞碑,欧阳询书。其字有手一般大小,峻峭绰约,初看如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再看似金刚怒目,力士挥拳。欧阳询是潭州人,今之湖南长沙人,曾经为弘文馆学士,弟子颇多,高寿84岁。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书。其字坚挺硬朗,外柔内刚,安详而富于韵味。此碑记封孔子的33代孙孔德伦作褒圣侯之事和为孔子修庙之事。虞世南声誉极隆,甚至唐太宗学书也选他为师。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书。此碑高于周围所有的碑,巍然之势,让人渺小。褚遂良其书遒劲刚直,正如他响亮而耿介之性。他是钱塘人,今之浙江杭州人,以反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遭贬。唐太宗也颇为喜欢褚遂良的作品。虞世南逝世以后,唐太宗遗憾叹息,一旦魏征呈褚遂良书,他竟顿然开颜。但唐高宗却不给他面子,当然,他也未给唐高宗面子。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郭家庙碑、颜勤礼碑和臧怀恪碑,皆出自颜真卿之妙手。争座位帖也是他的作品,不过此碑为行体。他为京兆万年人,今之西安人,小时候家贫,缺钱买纸,便在墙上练功,终于进士及第,有了职务。安禄山叛乱之后,颜真卿起兵抵抗,响应者拥护者甚众,从而为盟主。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希烈杀害了颜真卿。多宝塔碑,44岁书,工整严谨,稳妥平健,是他早期风格的代表。颜氏家庙碑,72岁书,刚劲笃实,外显丰腴而内寓骨气,显然已经炉火纯青,是他晚期风格的代表。郭家庙碑、颜勤礼碑、臧怀恪碑,处于过渡阶段,有的锋芒锐利,有的姿态峥嵘。玄秘塔碑、冯宿神通碑和回龙观钟楼铭,皆为柳公权所书。柳公权是京兆华原人,今之陕西耀县人,官运亨通,至太子少师。他曾经深入研究学问,尤为好书。史记,他的财物,属于笔砚之类便自己管理,属于金钱之类任仆管理。当时达官显贵为祖先立传,多以柳公权所书而得意,甚至外国人也附庸风雅,求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