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香(17)

(2024-10-09 19:58:07)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17)酒器与酒

葛水平

青铜器最出彩的造型是酒器,隆重,可以想象古人小麦肤色的脸,艺术家一样,脑后高束马尾,胸前佩戴一挂玉石串起的长链。

酒是浪子啊,身飘荡,魂系乡。酒器,一则说是时间,一则说是空间,到最后,满脸棕色皱纹的大爷实在没有遁词,只言为生活所迫喝点小酒也许会幸福许久一些。

酒器与酒与日常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到“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器从来不是酒的陪衬,而是主角之一。

在宝鸡参观博物馆,看见了酒器。主人已故,它赤裸裸炫耀,可以想象,我国1964年发行特63《殷代铜器》邮票一套8枚,为什么7枚为酒器。一种节律,说不清楚,于久远的深处生机闪耀。酒是所有“之间”的纽带,日月间,铿锵得有理有据。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礼制成熟的时期,青铜器便起源于夏,在那个时期,酒器常作为礼器被用来参与各类神秘庄重的祭祀仪典。

周公说过:“饮惟祀,德将无醉。”

那时人们把酒看作同祭典一样庄重,是通往神门、人门、鬼门关卡中,以酒筑路,能抵达欲望的神奇之物。

感觉那个时期的人们真是把酒爱到了生命里,这并不是说人们整天酗酒无度,而是他们把酒文化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从酒器的种类之丰富,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从前。

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夏,盛于商,终于秦,汉代仍有余续。

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1500年之久,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青铜酒器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枓、勺、禁等。和现在不一样,凡是喝酒只用一种器具,叫“酒杯”。

传世的青铜酒器上带着历经兴衰的历史烙印,使得青铜文化变得生动清晰。

有酒器传世的地方必有美酒。

宝鸡是西凤酒的出品地。

酒糟的香气,如雾中树,隐而安好。

传说:凤翔,古称雍州,是古代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传周文王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春秋时秦穆公之爱女弄玉喜欢吹笙,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去。

“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这句话好,今天,宝鸡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指民间许多手工艺皆出自女子之手)的佳话。

“姑娘手”,素手闹春,一双巧手,让我看到了神在。穿行在时光中的民间女子,与山川河流对话,与蛙声鸡鸣犬吠对话,闭上眼,手亦辨得,某植物的味道,露水的味道,柴火的味道,庄稼的味道,日晴月明的味道。声、气、味,入得身心时,诚可自疗,可自补,可养人,在脚下的土地上,亦如草木与那土地,安心得不自知了一般。或许,与道同在,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中华民族才生出了如此这般的风花雪月故事。

诗酒风流成就了历史,李白曾留下“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似乎难以将他与豪饮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他对美酒的热爱丝毫不亚于李白“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陶渊明刚正不阿的情操和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为白居易所钦佩,有意思的是,他嗜酒如命的爱好也为白居易所推崇。白居易在诗文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一个死者劝生者饮酒,别的事情都未提及。这种带着善意嘲弄的表达方式令人不禁会心一笑,读者当然不会认为陶渊明果真除了劝饮未言其他,但是其对酒的痴迷也可见寄托。

十月的树叶依然浓密却已开始不易察觉地迟暮,酒糟的香气在西凤酒厂的小路上弥漫,路旁有大卡车停下,一箱一箱酒砌满后马槽。刚才因为饮了两杯原浆,走在小路上,有点晕晕乎乎,为了怕打断自己的冥想,我想着青铜酒器种种华丽的造型,尔后佐以从前毫无拘束的遐思,我小声唱一句“几杯老酒落肚肠,脸红耳热心花放,月夜回村趁晚凉,哎,脚步踉跄……”

哎,哎,人生的意味,有西凤原浆壮胆岂不又比原来丰富了一层!(xawb20190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酒香(16)
后一篇:酒香(1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