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文:徐君峰16)
(2024-06-23 15:48:0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7)史念海开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先河(中2)
(五)鄂尔多斯草原的秦直道及其遗址
九原郡的治所虽在黄河北岸,辖区实际包括鄂尔多斯草原,现在许多地方变成沙漠,但秦朝却不是这样,丘陵台地到处散布,又杂以大小不等的淖尔沼泽,在其间探寻遗迹实非易事。在东胜城西南90里海子湾发现遗迹,残留可见的长度仅有百米左右。路面残宽22米。一般道路的修筑是与附近的城池有联系的。新筑的道路往往迁就旧有的城池,而新建的城池也往往迁就已有的道路。秦始皇取得河南地后,设立了几十个县城,不能说秦直道与这些县城都没有一点关系。可惜这些县城数目还难确定,但是在海子湾遗迹附近已有古城发现。由昭君坟至红庆河,南北长约200里左右的道路旁,竟有四座古城遗址,这段道路有22米左右的宽度,也非一般的道路可及。说它是直道的遗迹,谅不为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训练班伊克昭盟班于1974年7月底在伊克昭盟发现一段秦直道遗址,随后内蒙古博物馆田广金寄来了有关材料和照片,本节是根据田广金所寄的材料写成的。
(六)秦直道的修成及所起的作用
修筑始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秦始皇死后的辒辌车就由直道回到咸阳。仅仅两年半工程就全部完成。汉文帝时,匈奴南侵两次,进入上郡的一次,只是缘边骚扰性质。入萧关抵甘泉山下,那就是严重的进攻。为什么不从秦直道南下,却远远绕到了六盘山下?游牧民族向南进攻,一般都取路于河谷。而当时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都没有受到骚扰,这又是什么原因?这正是秦直道使匈奴有所顾虑。匈奴右贤王曾一度入居河南地,不久复又撤走,就是这个缘故。在和匈奴继续对峙的形势中,关中所受的骚扰不如北部其他地区严重,正是由于秦直道起了一定的作用。
史念海在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有史以来第一次绘出了“秦直道”具体路线图:以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林光宫遗址为起点,上子午岭循主脉北行,经陕西省旬邑县石门关、黄陵县艾蒿店,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五里墩,至黄陵县兴隆关后,沿子午岭主脉西侧的甘肃省华池县东,再过陕、甘两省交界的打扮梁,到达陕西省吴起县营崾岘,与子午岭主脉上的秦长城重合40里,经吴起县郝林沟南梁,再至甘肃省华池县铁角城,又北经陕西省定边县张崾岘,再往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北,经东胜市西南,在昭君坟附近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一半路程修筑在平原草地。史念海的研究成果终于拨开了历史迷雾——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数千年的秦直道再现人间。
1975年出版的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发行本上,所绘秦直道走向,沿途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已经确定的秦朝县级以上行政设置,与史念海复原的路线图基本相同。及至198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时,依然沿承了原来绘法。其后,台湾大学陈正祥教授所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地图册》和日本学者吉川忠夫教授所著的《秦始皇》一书中,都沿用了这一观点,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主流看法。
科学地选择子午岭山脊修建秦直道
秦始皇在驱逐匈奴至阴山以北之后一年的光景里,要观察辨明千余里空间的地形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经地路线,受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的确难度很大。对史念海复原的路线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后,不难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秦直道在交通尤其是军事交通发展历程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伟大工程。秦始皇选择子午岭山脊修建直道,从自然地理角度审视,是科学的合理的;从军事战略方面观察,是有效的全面的,避免了南北通行翻山涉水的阻隔,对沉重打击匈奴提供了有力便捷的支持。如果结合当时的道路状况等地理环境以及匈奴南下入侵的线路进行考察,对这一观点的认知就更加明了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