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直道(文:徐君峰6)

(2024-06-13 20:33: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4)秦直道修筑的时代背景之匈奴的童年时代(上)


关于匈奴的社会性质,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无定论。林斡持奴隶制说,推测奴隶有二三十余万,占匈奴人口的七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土地公有,加上游牧民族强固的宗法血缘关系,其内部是不容易分化出奴隶的。也有观点认为匈奴处于半家长制半封建社会。

头曼单于之子冒顿继位之后,匈奴社会结构正式脱离了原始的部落联盟,进入世袭制国家阶段。冒顿单于设置了完善而等级分明的匈奴政权官僚系统,层层相属,组成了各级统治阶层。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匈奴传》中解释说:“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学者一般认为,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氏族组织。

匈奴社会的组织基本结构仍然保持着军政合一的游牧民族军事政权的典型特点,成年男子都能拉弓射箭,全为披挂铠甲的骑兵。蒙古国呼尼河流域的高勒毛都1号墓地M32椁室出土的匈奴铠甲残片,呈桃叶形,为青铜制成,相互叠压成鱼鳞状,显得非常坚实。诸二十四长之下也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形成完整有序的管理层次,各级官吏既是生产管理者,又是军事长官,“各以权利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大规模的游牧迁徙和对外战争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匈奴可以说具有中古时期非常成熟的军政编制体系。

匈奴诸王“各有分地”,即有相对固定的住牧之地。两汉时期匈奴诸王的方位,史书记载有线索可寻的有十六个。由于草原地域辽阔,部落住牧之地过于分散,难以集权化管理,政权机构按方位大致分三部分。从游牧生活习惯而言,不可能有明显的界线和据点来标示分割,只能大致划一个粗线条的范围:

一是单于廷,因为匈奴图腾为龙,民间习俗每年三次祭祀龙神,故又将单于所在地称为“茏城”。有学者认定,实际上存在南、北两个单于廷。北廷当在蒙古国鄂尔浑河畔,杭爱山东麓、哈剌巴尔噶逊附近,位于元代哈拉和林城西北;南廷大致在今河北省赤城或内蒙古自治区商都一带。单于廷是政权机构的最高权力中心,直接管辖匈奴中部,其南下剑指前套平原和阴山一线,对应着汉地的代郡、雁门郡和云中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